王梦霞
课堂教学的诊断,是指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观察课堂教学,全面而充分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准确分析,从而寻找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把握教学的科学规律。近日,笔者参加了某市课堂教学竞赛的观摩活动,改传统的听课为科学的观察,从感性的评课转为有理据地诊断分析。和传统的听评课相比,运用观察法进行课堂教学诊断,观课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一、相比教师的施教行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
传统的听评课,教师关注较多的往往是教师的施教行为,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学生的观点是教学的出发点,不考虑学生的观点,就不可能出现有效的教学”。课堂观察要将目标锁定学生,既要观察教师教得怎样,更要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教学诊断要抓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有效进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未能积极参与,未能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的活动,未能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再新颖独到,教学语言再华美精致,教学姿态再优雅大方,也不能改变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的评价。
案例描述:一教师抽到的参赛课题是八上自读课文《梦回繁华》。这节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达二十八个,其中主要问题如“浏览课文,找出与长卷布局相照应的句子”“何为繁华?”“在这些表现繁华的语句里,语言上有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清明上河图》的背后是什么?”等,或表意不清,或脱离文本,或大而无边,让学生无从下手。学生个别发言的人数为八人,齐答问题三次,个别朗读二人,齐读课文片段三次。教师提出问题后,主动举手发言的为二人,大部分学生低头不看老师,被教师点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不能顺利流畅地回答,四名学生被点名后站着一言不发,多个问题最终由教师自问
自答。
课堂教学诊断和传统的听课不同之处,首先在于听课教师在进入课堂前已确定观察重点,设计观察量表,开展分工合作。通过对教师提问和学生发言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进行如下诊断:首先,从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来看,学生没有展开“自读”。自读重在“自”,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教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在教师少量参与指导的情况下,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能力。教读让学生得法,自读让学生用法。这位老师不分精读略读,这是一种课型混淆。
二、相比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教学内容的确定
传统的听评课,大多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讨论得最多的是这节课“怎么教的”“教得怎样”,而忽略了“教了什么”。王荣生教授说:“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相反。
案例描述:有教师抽到的参赛课题是七上自读课文《动物笑谈》,设计的主要活动是:动物的“可笑”之处在哪里?五分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交流两分钟后,四人一组轮流上台展示,大声读出自己找到的语句,其他学生倾听,感受文中动物的可爱。共有四组学生上台展示,用时三十二分钟。
教者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似乎都动起来了,气氛比较热闹。但是如果关注教学内容,就不难发现,教师在这节课上主要带领学生“找出动物的‘可笑之处并展示分享”。这样的内容既不符合课程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的内容最起码应是“作者怎么写出了动物的‘可笑”。教学的深度没有能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具备有效性。
课堂教学诊断,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更要注重教学内容,要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能否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要关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还要关注教师有否带领学生学习语言形式中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相比教师的课前预设,注重课堂的即时生成
真实的情境化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预设的学习内容”与“课堂实施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内容”,三者并不是一回事。课堂教学诊断,既要关注教师的预设,更要注重现场的生成。因为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智慧,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做出及时调整,而不是一味地按图索骥,不敢越教案一步。
请看《动物笑谈》教学实录片段:
师:文中的人们是怎么对待动物的?
生:作者的父亲对可可是很不友好的态度。
师:哦?为什么?
生:文中写到他发现自己衣服上的扣子全被可可咬下来,“大声咒骂”,而且“生气”。
师:这位同学,我想纠正你一下,作者的父亲并不是你想象的这样,你可能对他有点誤会。请其他同学再来说说。
教师在课上突遇超出预设的“小意外”,没能巧妙地利用,而是简单地否定了学生。当学生的回答偏离“航向”时,不要急于矫正,应顺着学生的方向思考,找到他这样理解的原因。并且利用教学的机智,变“危机”为“契机”。可以调整一下预设,改为:同学们,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认为作者的父亲对待动物是粗鲁的,真的如这位同学所说吗?课后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相信你会对这位父亲有一个新的评价。以这样的结束语开启学生的课外阅读之旅,成功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意外转化为精彩。
参考文献:
[1] 张孔义《语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 王荣生《导言·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年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江苏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研究》[B-b/2013/02/309,批文号苏教科规(2013)1号]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