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龙
摘 要:建筑工程安全性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直接的联系,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如今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得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科学化的防雷工作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在当前建筑工程建设中,防雷检测常见的问题,并且针对于常见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检测;常见问题
1 前言
建筑工程防雷设计,是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性,保证建筑工程业主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因素。防雷工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有焊接桩基础、安装避雷针、安装避雷器和安装避雷网,焊接柱筋引下线等,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这些防雷工程项目均需要全程伴随。提升建筑工程防雷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制度管理、技术措施实施、地质、水文、气象、建筑工程设计使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等。不同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严格控制所有的环节,才可以保证最终的防雷工程项目质量得以提升。
2 防雷检测工程暗敷与明敷接闪器问题
在行业内部,对于接闪器的明敷与暗敷问题一直是讨论的重点,有的设计人员针对于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念,他们认为建筑物体在自然界中,遭受到雷击的事件是极小概率,所以,从施工便利性的角度展开分析,为了提升施工速度,在多层建筑体重可以实施接闪带暗敷的方式。另外,很多业主为了保持建筑体的观赏性和美观度,在建设建筑的时候,会主动要求将接闪带采取暗敷操作。这种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检测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对工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于建筑工程的防雷设计,行业内部形成了规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也针对于此出台规定,强化规范化管理。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21431—2015《家住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等相继出台,明确的对明敷和暗敷接闪器作出详细规定。
在建筑工程中敷设接闪器,若是不允许位于女儿墙内部的屋顶钢筋网以上混凝土层以及防水层进行保护,那么此时便可以使用屋顶的钢筋网作为接闪器。虽然如今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对于多层建筑体而言,倘若是周围的停留人数不多时,可以将接闪器设定为女儿墙的檐口内以及顶板内。在多层建筑体以及低层建筑体中使用保温层、防水层和女儿墙内的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的时候,需要强化检测建筑体周围的环境变化情况,以杜绝因为出现混凝土碎块等坠物而造成安全隐患。接闪器暗敷只能在低层和多层的建筑体中实施,坚决不能够在其他的建筑体女儿墙内部的钢筋中使用。
接闪导线在建筑物的顶部位置時,需要以编订的工程文件作为基础,将其暗敷在混凝土的屋面内部或者是混凝土的女儿墙内部。倘若是采用暗敷的方式展开,所使用原材料要符合行业标准,施工技术也需要与国家出台的相关规范相符合。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体中,可以采取明敷的方式安装接闪器。若是地区雷电天气较多,那么可以在屋面的拐角位置安装接闪杆。接闪导线若是在建筑物的混凝土中采取暗敷操作,焊接在认定的主筋以及主筋绑扎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标记,并且施工环节要按照设计要求实施,验收记录要仔细复核,最后实施混凝土浇捣或者是支模工作。
3 设置高层建筑体不同标高位置的女儿墙接闪器
在实施的建筑体防雷检测工作中,经常性的会发现超滚球半径高层建筑将接闪带设置在局部的屋面女儿墙位置,但是对宽度和高度维系在1m左右的结构造型而言,会发生设置接闪带不完全的现象,甚至有的项目在最高位置设置接闪带,有的项目则将接闪带设置在建筑体最外围的结构造型上。
根据半径的长度不同,可以将防雷建筑体滚球划分成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一类、二类和三类,滚球的半径长度对应为30m、45m和60m。在接闪带设置在最高位置的时候,因为建筑体的高度已经超出了滚球的半径,当球体在发生下落的时候,外接线只能够与地面位置相互接触,而非接触到任何其他的接闪器和接地金属。就相对突出的物体而言,若是该物体突出较为显著,二类和三类球体运动到此,就及时作出相应的防雷电措施。将只是将接闪带安装在结构造型之上的时候,要以雷电的活动规律作为基础,一般情况下,雷电击中建筑体最高位置的几率大,所以应该强化对高层建筑女儿墙混凝土的保护工作,不能出现因为受到雷击而坠落的现象,降低危害风险。
当建筑体超滚球半径有不同标高的结构造型的时候,应该将接闪带分别设置在结构造型和女儿墙位置,并且在屋檐边的垂直面上和外墙的外表面位置也应该要设置接闪带。就泡沫结构造型而言,即使是雷电击中出现坠落现象,也很少会出现人员伤亡事件和其他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在最顶层的女儿墙内部已经完成接闪器的安装,在低一层的位置便可以不用安装接闪器。
4 换算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
在对冲击接地电阻以及工频接地电阻两种之间进行相互换算的时候,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得知,经常性的会出现以下三种问题。第一是防雷检测的工作人员对于接地电阻的相关定义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普遍认为测试接地电阻的仪器设备所获得的结果就是作出判断的主要依据。第二是在对图纸展开设计的时候,只是规定了关于接地电阻值的数值大小,但是尚未精准的描述接地电阻是属于工频类型还是冲击类型。第三,在规范换算表中所列出的数据,只能够对近似的数值进行查阅,使得误差较大,影响判断结果。
就某建筑体的防雷设计为例,该建筑体在保护的时候,采用的独立接闪杆,其接地的电阻没有超过10Ω,测量得知接地体最长的直支线长度距离为14m。经过测量以后,获得工频接地的电阻值为12Ω。土壤的电阻率ρ测试结果是350Ω·m,此时对冲击接地电阻值的结果进行计算。
对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e作出计算,结果为37.42。计算公式为:
le=[ρ]
l/le的结果为0.37。
CE/BC=DE/AB
DE的结果为0.45,计算公式为:
CE/BC×AB
求出换算系数A。根据图3.1得知,A1的结果为1.0,A2的结果为1.45。A的计算结果为1.28。
最后求得冲击接地电阻值为9.38Ω。
根据计算的结果得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接闪杆所得到的接地电阻值主要是指冲击接地电阻值,而通过测试接地电阻的仪器设备所获得的接电阻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如果按照实际测量的结果判定检测结论,那么结果是不合格的。设计人员在对图纸展开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明确的判定接地电阻属于哪种类型。对于具有较高电阻率的土壤地区,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设计应该采取内插法精确的换算冲击接地电阻值和工频接地电阻值之后,再判定防雷检测的结果。
5 结束语
在检测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对建筑体的检测数据进行换算的过程中,以及造型特殊物体的检测当中,很难从已经形成的标准当中获得检测的答案,同时再加上相关从业人员存在着专业水平的差异,在判断的时候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失误。防雷检测工作相对而言是十分严谨的工作,在对检测的结论展开判定的时候,要确保最终结果具有法律效益。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真正的领悟防雷检测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研究,更好地运用已有的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路亚.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检测及常见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 2019(21):2526.
[2] 池志媛.论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大科技, 2019(27):1617.
[3] 原向葵.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1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