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丰
初来日本生活的外国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行动上的拘束,仿佛自己干什么都是错的,不经意就会违反日本社会无形的规矩。与大喊“自由”的美国截然相反,日本社会到处都是条条框框,甚至连日本人自己也发出“日本人规矩真多”的自嘲。来日本自由行的中国人可能已经发现了,日本何止是无形的规矩多,有形的禁止告示也到处都是。
走进地铁站,“禁止奔跑”的红色大图标,就贴在最醒目的位置,让人一下子就紧张起来。穿过检票口,贴在扶梯旁的警示语厉声警告着低头族:“走路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低头看手机容易撞人、跌倒甚至不小心掉入轨道!”好不容易走进站台,墙上又是一溜儿“禁止奔跑”的标识,回过头来,另一面墙上则挂着“摄像头监控中”的牌子。终于站到地铁的防护门前,一抬头,好家伙,真是让人脑袋一晕!原来在门上整齐地贴着数个红色的标识:禁止倚靠、禁止拥挤、禁止把身体伸入防护门、注意脚下等。像这样的标识在世界各国的地铁上都能看到,这不算什么,只不过和之前看到的标识加在一起,就显得有些繁复了。不想去看那鲜艳的红色禁止告示,转身却在身后的站内信息牌上看到红色的提示语:发生火灾时的对策。仿佛是为了回应来往的外国人,这份火灾对策还附有英文、中文和韩文的翻译,让人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本来不会思考关于火灾的事,可一看这提示语……万一呢?车厢内,贴着“打电话会给别人带来困扰”等标语。紧张兮兮地终于坐到目的地了,从地铁站出来,大松一口气,可一抬头,又看到路灯上挂着红彤彤的“此处禁止停车”的牌子。
是的,这就是日本,欢迎来到日本!一个由条条框框组成的非常安全的国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统计的2017年全球最安全城市中,日本东京位居榜首,大阪排名第三,在这种安全的背后,却是让外国人一时间无法适应的窒息感。这个国家,把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提前禁止了。
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日本就是这句话的最佳践行者。如何防呢?就是用这些标识充实生活中零碎的角落,通过这些禁止事项或标语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个人。日本社会总能提前想到事情的方方面面,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都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的条条框框虽然会让初来日本的外国人感到不适,却维护了日本社会的基本安全。
其实,不仅是“基本的安全”,连个人的感受也被纳入“被禁止”的范围。在日本的图书馆里,自习的桌子上贴着“敲打键盘的声音会影响他人”的告示。的确,因噼里啪啦的键盘声感到烦躁的大有人在,但這样的告示在任何外国人看来都相当不可思议。毕竟在现代社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去图书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此之多的被禁止事项,自然也遭到日本人自己的疯狂吐槽。有一段时间,日本网络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吐槽奇葩的禁止事项。有人说自己家附近的公园常年没人,因为该公园禁止所有的球类运动、禁止喧哗、禁止遛狗、禁止玩滑板、禁止骑自行车、禁止喂鸟……那么这个公园到底是给谁用的呢?还有人上传了一个儿童乐园的说明牌的照片,上面所列的禁止事项足有18种。日本人在网上感叹道,为何不只写出允许的事项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社会如此热衷于设置各类警示牌,自然和地理环境脱不开关系。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如何有效减少灾后损失、避免次生灾害等课题上走在世界前列。而在这些课题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预防”二字。无论是提升建筑的防震技术,还是预留好绿色逃生通道,都是防患于未然。像地震时使用电梯、地震后打开煤气等行为也一并被禁止了。被禁止的效果显著,规避了大量风险,自然而然就被沿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加上日本人历来奉行的集体主义观念,整个社会就“被禁止”了起来,大家共同生活在这提前规定好的范围内。
“被禁止”的日本社会造就了十分安全的城市,为此,日本人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他们失去了恣意自由,只留下寂静沉闷的空间。
(摘自《日本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