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存洪
中小学教师准入门槛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资格制度的设计有缺陷;二是学历要求有待提高。
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在设计上有先天性缺陷:第一,“只考不学”,没有对考生提出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第二,“只考不习”,没有对考生提出教育实习的要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师入职后连说课备课、基本的教学规范、作业布置和批改、与家长沟通的基本技巧都不会,更不知课标是何物,他们“入职适应期”普遍较长。第三,从考试程序和技术层面看,对于考生专业知识的考量较容易且有效,而对考生教育理念、师德、专业情意、专业能力的考量较难且效果不佳。
在教师的学历要求方面,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得到了提升。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7%、99.86%、98.41%。但现行对教师学历要求的依据是1994年《教师法》,随着高校扩招及中师的停办,目前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数据显示,1998年高校扩招之前,普通高校招收本科及以上学生71.06万,但到2017年仅硕士招生就已达72.22万,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了可能性。而事实上,除了深圳等少数地方因为教育经费比较充足,近年招聘教师的学历较高(如宝安区公办学校2019年新招高校优秀毕业生80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4人,占比62.9%)之外,即使以教育发达的上海市为例,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也不高,校长的研究生学历比例18.1%,显著低于OECD均值66.3%,初中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12.7%。全国544万余中学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仅为4.7%,而美国中学教师硕士以上学位者占59%。
为此,应修订《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并改革教师聘用制度:
一、逐步提高学历标准。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逐步增加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数量;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或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此,要稳步增加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引导、支持高校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力度。
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开放教师准入体制有利于为教师队伍吸引多元化的人才。以英国为例,英国很早就开放了教师准入体制,但如果想在英国中小学执教,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培训,其中之一就是以录取标准极为严格著称的PGCE课程。这启示我们在构建开放性教师准入体制的同時要推动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合理设定教师资格证的门槛,改达标性认定为选拔性认定。修订考试办法、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提高资格认定考试效度。对申请人在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应有所要求,申请人应该是在学习中获得高成就的人,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同龄学生中应排名前30%,至少是前50%;考察申请人的软技能以及职业倾向,比如忠诚教师行业,有一定沟通技巧,能和孩子们愉快相处,能与他人合作。加强管理,重申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开展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或相关活动。会同公安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舞弊和证件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建立相应配套制度。一是改革教师招聘方式。按照“管人”与“管事”一致原则,教师招聘权应归教育部门,且用人单位必须全程参与招聘过程;将面试置于笔试之前,强化对应聘者教育情怀、专业情意甚至身体条件的检视和考核。二是完善教师聘任机制。我国即将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鉴于此项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难度大,教育部应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政策性文件或指导性意见,规范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明晰教师退出的权力主体;分类制定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完善监督和仲裁机制,强化工会职能,防止用人单位领导随意放人和故意刁难;建立教师退出后的社会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