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养成策略

2020-07-04 02:50杨慧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班规则意识

杨慧

课题名称: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HJG19073

【摘要】新入园小班是幼儿生活规则教育的启蒙期,本研究基于小班幼儿身心特点及社会环境,力图通过创造文明清朗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规则无处不在,通过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等,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让孩子一生受益。

【关键词】小班幼儿幼儿规则意识幼儿生活常规

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提到“幼儿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春季开学初,通过对小班三个班级共98名幼儿进餐和如厕活动进行观察发现,生活活动中能够很好遵守规则的幼儿人数比例只有26%。在对这部分幼儿的家长进行访谈后,发现他们有的是有幼儿园生活经验的大宝影响了二宝,有的是为了减少幼儿入园焦虑,家长提前了解了幼儿园生活常规并有目的地进行训I练过。小班年级是学校生活的起点,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则意识,孩子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心应手,对学习和社会交往都有助力。

一、小班幼儿生活活动规则意识现状

小班新生规则意识强弱与家庭环境和家长观念有着一定关联。通过调查统计后发现,家长对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是支持的,但是对于什么叫规则表示不清楚,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年龄较小,等到进入校园生活阶段,教师自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必备的生活常规。由此可见,这部分家长对于生活活动的规则意识还是有一定要求和期许的,规则教育是必需的。

二、构建规则教育教学目标

实施规则教育前,教师应明确教育的目标。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对我园规则教育目标分为来园离园活动、饮水、盥洗、如厕、餐点和睡眠等6项,每项目标针对大班年级组幼儿又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评价要求,让教师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和评价。

三、生活规则教育的实施

(一)创造文明规范的教育环境。影响渗透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等中华传统文化典故都说明,融洽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常规意识的养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园所环境,营造浓厚的规则教育环境,让幼儿能够主动、自然的习得规则。

1.精心布置园所物质环境

例如,用形象的图画和指示语制作班级规则牌。在新生入园两周后,幼儿情绪基本稳定,师幼关系也基本建立,教师可以尝试和幼儿一起创作生活规则牌。例如制定进餐规则牌前,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进餐流程,引导幼儿分别对进餐前、进餐时和餐后进行思考。通过集体讨论,幼儿知道餐前要洗手,排队取餐,进餐时要安静,餐后用毛巾擦嘴和及时漱口等。明确了进餐流程,教师就可以和幼儿共同制作班级进餐规则牌了。这种规则牌一方面是提示幼儿在进行此项活动的时候要遵守规则,另一方面也是让年龄小的幼儿知道一个环节紧扣下一个环节,使得整个进餐活动变得轻松、井然有序。这种图示的方式,幼儿易懂,省去了老师反复说教的烦恼。

2.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教师对幼儿言行有所要求,教师自身更要率先示范。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目标非常清晰,各个环节的衔接要组织有序。其次,两教一保三位教师要要求一致,持之以恒,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品行也影响幼儿常规的形成。我们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那教师自己要先做到。在幼儿初识规则时容易犯错,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应对,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营造充满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我们利用教研组研讨活动,讨论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形式,利用公开课观摩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逐个把关,纠正一些随意的行为,让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辐射到幼儿的认知世界。

(二)将规则教育贯穿在一日活动中,启发内化

幼儿的行为更趋向于追求自由。如果教师正在播放好看的动画片,幼儿如厕之后更愿意立即回到活动室看视频,而不是洗手擦手。规则本身又不足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教师要“基于幼儿立场”,使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1.主题活动融入规则教育

我们有计划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与生活规则教育主题相关的课程,努力将幼儿日常生活规则与教学相融合。新生入园初,每周安排2-3节集体课,让幼儿从生动有趣的描述和故事中获取一些生活经验。例如,入园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小鸭和小猫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教师为了引导小班幼儿自己吃饭,设计了社会课《自己吃饭真能干》,发给每位幼儿一面小镜子,先张开小嘴照一照,看见嘴巴里有牙齿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看看原来的点心怎么会变得越来越碎?最后是从哪里咽下去的?让幼儿直观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齿真能干,吃东西时要咀嚼,一口一口咽下去,这样才能吸收营养长身体;我们还安排了健康活动《午觉睡得好》《喝水》,音乐课《我叫轻轻》等,运用多媒体、图片、故事、诗歌、录像等形式为幼儿形象、直观、生动地介绍各种环境中不一样的规则,通过讲述、提问、表演等方法内化幼儿遵守规则的品质。

2。区域活动实践规则教育

在小班区域游戏中有目的地投放与生活规则教育有关的材料,落实活动目标。例如在生活区投放“小鱼穿衣服”材料,准备布质小鱼和布质纽扣若干,鼓励同伴间合作一起给小鱼扣纽扣,同伴间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帮助小鱼扣上五颜六色的纽扣,不争抢玩具。通过此类游戏,幼儿不仅能够学会扣纽扣的方法,还能体验合作的乐趣。

3.童话剧表演中绽放规则教育

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童话剧深受幼儿的喜爱,在童话剧活动中,从剧本的编写、排练、道具制作到演出,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贯穿规则教育,这也是规则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创编童话剧《讲卫生的林林》的过程中,幼儿在商讨如何让原先不讲究卫生的林林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原故事中林林经常喝生水,手帕脏了也不肯洗,掉在地上的食物他捡起来就往嘴巴里塞,结果把肚子吃坏了,吃亏后他变得讲卫生了。经过激烈讨论,幼儿开始延伸故事情节,将林林的毛病扩大,不仅不讲卫生,还挑食,乱用其他伙伴的毛巾,不洗手等,由此给其他同伴带来了很多麻烦。通过创编,将进餐的流程融入童话剧中,让幼儿在情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不讲卫生给自己和同伴带来的困扰。

(三)家园一体强化规则教育,巩固促进

为了克服“5+2=0”(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在园5天习得的好习惯会被2天周末的家庭影响抵消)的恶性循环,幼儿园非常重视家园的有效沟通。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到幼儿在园生活活动中规则习得的具体情况,老师通过半日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班级,了解老师是如何引导教育幼儿在各个生活活动中遵守相关的规则,让家长直观地看到自己孩子与同年龄幼儿之间的差距。老师设计了多种家园互动的活动,如:家长助教、自我服务比赛、家长沙龙、规则阅读打卡等活动与家长互动,利用多种资源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四、教育评价及后期展望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规则教育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观察记录,細致地记录事件发生过程、幼儿的表现、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后幼儿有无变化,并结合幼儿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和思考。我们在学期初记录部分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经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家园合作,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记录幼儿的变化。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小班幼儿经过一学期的有效干预,能够达到预期的生活规则教育教学目标。

当然,在对幼儿进行生活规则教育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对幼儿指导得不够科学,部分家长对规则教育认识不充分,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祖辈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学要求等,这些都是教师后期需克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的生活规则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坚持“幼儿为本”,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让规则意识的种子在幼儿心中悄悄的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小班规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