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中思政教育资源探析

2020-07-04 02:21王少孚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挖掘健康中国医学院校

【摘 要】 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各类医学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其核心在于挖掘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医学生而言,医学家高尚情操的故事、哲学的辩证思维、我国医学的科技成就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当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

【关键词】 健康中国;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思政教育资源;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1]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医学人才的培养,而回答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如何培养医学人才以及为谁培养医学人才这一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医学院校的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课要同向同行、协同建设,努力培养出适应健康中国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一、将医学家高尚情操的故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在专业课的讲授中介绍相应领域科学家的感人故事来激励医学生,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的引领、高尚情操的培养。医学家精湛医术、崇高医德的宣扬和引领是培育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医学家的思想境界、精神气质、行为形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医学教育中的每一门课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教育就是以每一具体学科的思政元素作为切入点,在医学知识的讲授中自然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加深医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点的理解掌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如在基础医学微生物课上介绍被称为中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的病毒学家顾方舟,在他带领下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研究团队,在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发明了糖丸疫苗,使中国实现了无脊灰国家,他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履行了一名科学家的使命。在临床课讲内科时,讲述我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全球“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他不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而且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还放弃了专利申请,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体现了一位医学家的大爱以及崇高境界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讲外科时介绍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也是我国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的科学态度、精湛技术、崇高医德,影响着我们后来的医者。讲妇产科时一定要讲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的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之一林巧稚,她曾经说:“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她选择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深爱的妇产事业,以非凡之爱、行平凡之事度过了极其充实有意义的一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生的荣誉与使命。

这些医学家在医学理论和技术方面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不仅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而且有高尚的医德。医学生不但要学习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通过对这些医学家的介绍,使學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在成长的道路上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把哲学原理运用到医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哲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中医讲辨证施治就是这个道理。医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含许多的哲学思想,从认识论角度看医学,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病情的诊断除了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以外,还要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全面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得出正确的诊断。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讲疾病,存在着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不同的病人患同一种病是共性,但由于环境、机体的抵抗力、病原体的毒性等因素的不同,病人的情况却各有差异,从而形成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做出诊断要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因为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只有通过从个别病人疾病的特殊性出发,才能最终发现疾病的共同性、普遍性。在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医学案例时,要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挖掘医学背后丰富的哲学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肿瘤专家华益慰把毕生精力倾注在医学事业上,作为医生,当他患胃癌时,对胃癌治疗的方法进行深刻反思,临终前说“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当华益慰由一名医生转化为病人,他从病人的角度,对这个医学问题有全新理解,华益慰老师的感悟,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有限的事实,也让学生感受医学家在探究每一个具体病例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中汲取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医学的发展和局限性,才能在生命科学的认知中通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专业课教师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3]充分发掘并利用好医学中充满哲学思维的实践理论创新案例,提升医学生的哲学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我国医学科技成就是课程思政最生动的素材

每一次医学技术的进步,其背后都是专家学者艰辛付出,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是最好的思政素材。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时期,推动和发展中国医学事业依然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如介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在思政课课堂上引用的是她的事迹,但是在药学课上,要从展现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入手。如作为人类抗疟首选的高效药物它是怎么来的?青蒿素及蒿素药用价值的发现是怎样的一个过程,青蒿素的研究,开创了疟疾治疗哪些新方法。从这一案例使学生们认识到科研路上没有坦途。任何一项成果取得,都是科研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正像青蒿素研究,从最初的发现、提取,到如今的跟进研究,一如既往不断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们只有严谨治学、潜心研究、敢为人先,才能在医药学前沿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创立者吴孟超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院士在国际上首创的“断手再植和断指再植”等六项新技术,被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术界公认为“陈氏标准”,使中国的显微外科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陈中伟院士在这个领域的高度,就是这个学科的高度,他精湛的医术、严谨的科学态度,给医学生许多启迪。我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曾说,“在医学的发展中,旧的医学理论被推翻、新的知识被加入,新陈代谢,永无止境,这才是医学的精彩之处”。

医学理论或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是许许多多这样的科研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国家医学科研事业,体现了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意识,今天我们用科学精神教育激励医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医学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通过了解医学各个学科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医学科技国情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共同致力于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们更多的健康需求,从而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提升全方位德育效果。

四、结语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成为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医学生到医生需要一个培养过程,而两者身份的转变其实就是责任的转变,在隐性教育中发挥“课程思政”的吸引力,提高教育的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将医学各门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放到把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来思考,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满足人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10.18.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8.

[3]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8(01)67-69.

【作者简介】

王少孚(1963.08—)女,满族,辽宁人,学士学位,任职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挖掘健康中国医学院校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