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常州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和途径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旨在对常州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工作做出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与启示。
【关键词】常州;非遗;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该文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团队”(编号:常工职院人[2017]31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专业教学团队“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编号:常工职院人[2019]1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设计艺术学院创新设计卓越班(编号:30411000417007)、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匠精神视野下高校非遗美育文化传承途径研究——以常州高校为例”(课题编号:11130100119024)、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立项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以常州非遗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为例》”(课题编号:CDGZ201903)的部分研究成果。
当前,常州市已形成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38项,市级非遗项目128项;全市共有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1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列全省第3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对非遗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投入与重视力度,常州的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笔者通过广泛调研,将近年来常州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状况总结如下。
一、立法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根本保证
非遗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樹立起来以前,立法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与政策保障。江苏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制定了保护民间艺术的地方性法规。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在我国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江苏省政府及常州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法律的重要文件精神,并在全社会积极宣传非遗法,使该法深入人心。
二、科学的管理机制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
国家要求各省市要建立非遗保护委员会及非遗保护中心,分别负责领导、规划、落实本地区非遗保护工作。常州也在市文化馆下建立了常州市非遗中心,负责统筹全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对非遗项目进行整理和研究、各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及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近几年来,常州市委宣传部、文广旅局高度重视对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与传承工作。具体途径有:
(一)充分通过各外部传媒进行宣传
如在各公交站台轮流展示非遗的宣传海报。常州各地导视牌、宣传栏、公交车站台等橱窗中均展示着常州代表性非遗海报,这些海报将各非遗作品(如留青竹刻、乱针绣、象牙浅刻、梳篦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既很好地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使百姓对非遗项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运用电视、网络、手机、微信订阅号等现代传媒宣传非遗
主流媒体与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非遗传承机构、市工艺美术协会、博物馆、美术馆等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如国家级非遗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白坚仁先生近年来就多次被常州电视台、常州网和主流报纸等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非遗传人作品的问世、面向社会收徒等信息也会通过官方媒体进行广泛报道,扩大了非遗传承人及非遗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及影响力,也为大众能更好地了解非遗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定期为传承人举办各种展览,扩大非遗影响力
常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曾多次依托下属的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为非遗传承人举办展览,宣传非遗文化。先后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多届“常州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常州博物馆、武进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举办非遗传承人个展或集体展,为推动市非遗的学术交流及展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展览的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各项非遗活动,如举办非遗大师讲座、非遗体验课以及非遗延伸产品文创设计等,2019年在刘海粟美术馆成功举办“大运河——金坛刻纸精品展”,此次展览展出了国家级非遗常州金坛刻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及另外12位省级传承人的各类剪纸作品共计100余件。常州各大主流新闻媒体(包括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常州中吴网、常州网、微信公众平台等)都相继对该展览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展览开幕那天,展厅人山人海,特别是传承人以“大运河文化带”为主题合作创作的长卷刻纸《运河颂》,以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所有的观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览大获成功。这次展览不仅使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了非遗金坛刻纸和非遗传承人的最新学术成就,也为后续类似非遗展览的成功举办积累了经验。
常州博物馆在2019年相继举办了多次非遗展览,如常州博物馆于2019年举办《色丝丹青——单银娣乱针绣作品展》,常州乱针绣是省级非遗,单银娣作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五十多年来,她以线代色,以针代笔,在乱针绣领域默默耕耘,她的作品题材广泛,无论风景、人物、动物无一不可入绣。这次展览共展出单银娣不同时期创作50余幅,博物馆运用展厅画作陈设、多媒体纪录片播放、画册介绍宣传等多种展示形式,很好地呈现了非遗的魅力。特别注意的是,在展览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与非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市民携孩子一起参加,如“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主办方会邀请传承人带领市民一起亲手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其次,还邀请非遗传承人来为广大市民开展公益讲座、活动,从而进一步宣传该项技艺。博物馆内的研究人员也在展览期间举办非遗保护与传承相关的研讨会,与非遗传承人一起讨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理论,这些活动同时也由各新闻传播媒体传达给大众。
四“非遗进课堂”模式的开展
近年来,在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文化部门积极与教育部门配合,将各项非遗尽可能地变化方式,与各高校、中职学校、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学生美育建设相结合,如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堂,将传统非遗技艺纳入手工课教学,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使非遗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文化系统签订了共建协议,形成了校地互动、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开展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采取1+1互动模式,即安排一位专业教师与一位民间艺人共同开设一門课程,让学生充分领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目前,常州市大、中、小学均已将合适的非遗项目纳入到各自的教学环节中,有的学校开设了非遗兴趣小组,组织教师围绕各非遗项目展开技能体验活动;有的则鼓励学生由易到难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案,运用刻纸的表现技法进行创作,最后挑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在学校举办汇报展,通过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把非遗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高校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就笔者调研来看,常州绝大部分高校均已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如常州大学自开始关注非遗建设以来,相继组织学院内的专家学者组成“非遗工作组”,重点研究非遗在高校中的建设问题,相继建成了常州非遗网、常州非遗资源数据”、常州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等机构和网站,在学校内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非遗品鉴》《民俗学概论》《民间艺术》等公选课程,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常州大学的探索迅速在其他高校蔓延开来,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9年依托其设计艺术学院优势,创办了常州高校第一家综合性非遗实践基地。该基地设有留青竹刻工作室、乱针绣工作室、梳篦工作室、木艺工作室、漆艺工作室、陶艺工作室、金坛刻纸工作室等,为学生教学与实训提供了专业的场地。该实训基地也申请成为了常州市中小学课外非遗实践基地,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学校间资源共享。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常州非遗各代表性传承人,如乱针绣的狄静、留青竹刻的白坚仁、梳篦的邢粮、金坛刻纸的杨兆群等都先后被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应当说,目前常州市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下面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一)需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术研究机构和团队
要成功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离不开精通专业理论且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们的指导,目前,常州在非遗专家团队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非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遗保护与展示。建立非遗综合性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
非遗博物馆承担着保存、传习、展示、研究非遗的重要职能,是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民间艺术教育和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最佳场所之一。目前,常州的非遗相关博物馆、展示馆还很少,主要有位于怀德桥畔的常州三宝博物馆等,而如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曲艺类、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杂技、民俗等非遗类别均未得到能很好的传承和宣传。在充分挖掘这些不同种类的非遗基础上,应尽早建立一座市级综合性非遗博物馆,使所有非遗项目更好地得到妥善的安置、研究与展示。
(三)加强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
对非遗资源科学地进行生产性保护,既可惠民、富民,又能增强保护工作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促使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适合进行“生产性”保护的项目进行政策和舆论引导,组织开展非遗生产性知识和成果宣传,利用现存的优惠政策扶持非遗生产性保护,为非遗传承营造环境、创设条件、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钦荣.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调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02).
[2]胡学琦.常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钱凯一(1988-),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学理论、民间工艺美术、非遗理论、中国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