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乐
21世纪以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建立在脑与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基于脑的学习和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脑科学为我们进一步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对脑的工作原理的解读,为学生和教师提高学和教的效率提供了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此书介绍的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BTT),让笔者探索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得到了新的启发和思考。将BTT模式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优化教学环境
BTT强调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情绪氛围的营造依赖于物质环境的布置和教师营造的良好情感氛围。1.各类地理模型的摆放、地图的悬挂等都是为学生营造进入地理学习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和求知欲。多媒体课件中大量的彩图和动画、补充的试听材料、实物演示、西沃白板中的3D地球旋转等,这些感官刺激,会让画面长时间停留在脑中并留下深刻的印记。2.情感氛围的营造在于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肯定的表扬、有针对性的赞赏与奖励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批评和惩罚则会给学生带去威胁,让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少些无效消极的批评,让学生更热爱地理课堂,从而使教学更顺利有效。
二、優化教学设计
BTT强调整体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单元学习概念图或者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图,并在教学之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地图有序地进行学习。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或技能,会让学生觉得这些内容非常枯燥,还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先理清课本各章节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安排单元教学,向学生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长时间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出现疲劳时,可组织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地理的奥秘,也可通过角色扮演演绎人文地理中的专题,消除听觉和视觉疲劳。总之,基于课堂或者教学内容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呈现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优化实践活动形式
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形式,增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和自然的联系,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BTT教学模式注重设计学习体验,强调实践的情景,让每一位学生都身临其境。当然,教师要注重对实践活动的把控,让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之间达成平衡。
四、优化作业形式
作业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传统的地理作业以习题为主,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温度,难以让学生产生期待感和认同感,更不能让学生获得情感和情绪的体验。因此,在BTT教学模式中提到的过程性评价里,作业形式可以打破常规习题作业。例如:用落叶拼贴出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可以制作有关大洲或大洋的绘本,并在年级传阅;在地球日制作学科海报;利用电子地图记录周末出游路线;等等。对于作业的评价少用分数终结,多用竞赛或展览的形式,鼓励参与,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当作业形式多样化后,学生对作业的恐惧也会降低,对作业的期待更热烈,更乐于跟同学之间进行分享与互动。这种有温度的作业也能激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将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BTT)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让活动的实施找到了科学理论支撑,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当然,在脑科学的发展中,不断会有新的发现,BTT教学模式还会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使学科教学的方法更专业、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