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刍论

2020-07-04 02:04文萍
成才之路 2020年16期
关键词:现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文萍

摘 要:阅读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克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以生为本,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倡在阅读中质疑并感悟,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110-02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创新教学。但是从实际教学看,部分教师在閱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确保学生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语文教师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通常以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模式下,真正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向模糊,考试化的阅读倾向比较严重。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阅读教学模式必须有所改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2.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沿袭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在阅读课上不喜欢发言,同时课堂无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导致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略教学创新,只重视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词、句,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上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学生阅读兴趣会慢慢消失,无法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很难提升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

1.读与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一本好的书可以百读不厌,熟读的一种形式就是进行熟练与流利的朗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朗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将课文读熟、读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进入到感悟的认知阶段。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词句的朗朗上口,感受到景物描写的画面感,感受到抑扬顿挫的节奏,这些就是对文章的感悟与认知过程。以教学《燕子》这篇文章为例,文章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燕子飞回来时人们的喜悦之情。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笔者结合范读与多读的方法展开教学,如在朗读“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个句子时,笔者以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笔者带着高兴以及欢快的语气,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使得学生们受到感染,一起轻声跟着教师朗读,大家朗读得十分投入,且更加有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春天之美、燕子之可爱,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2.感与思,为学生释疑解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首先就要让学生思考文本。学生们能够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和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之美、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以及人物性格的差异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促进学生理性分析文本。以教学《中彩那天》这篇文章为例,文章写的是父亲中奖之后将奖品退回的事情,歌颂了父亲正直、诚实的品质。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亲面临怎样的道德难题?他如何面对并处理这个难题?父亲‘留车与‘还车的原因是什么?假若你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些问题会引导学生回顾文章,逐步思考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从父亲的选择中逐步感悟父亲崇高的品质。如此,学生在不断联系自我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父亲做此决定的可贵,从而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走向文本深处,最终也能正确梳理与分析整篇文章。

3.思与悟,引导学生迁移与运用

学生在阅读中要产生一种明确以及了然于胸的感悟,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因此,教师要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与理解。这种感悟并不是强加给学生,而且以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感悟。因此,教师要结合文章的特点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进行自我感悟,如此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以《白杨》这篇文章为例,文章通过描述和表现白杨的品格,赞颂那些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建设者。这篇文章蕴含很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笔者先让学生们将其画出,在此之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感悟。比如,文章中有一句“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为了能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笔者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爸爸会沉思,他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深入分析,体会到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以及对边疆建设者的赞颂,最终也能深刻体会父亲的用心良苦及其对孩子的希望。此外,笔者让学生试着参考这句话仿写,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逐渐内化,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从而提高阅读成效。

三、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技巧与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做铺垫。面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会思考,学会迁移和运用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6).

猜你喜欢
现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