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中实现新作为

2020-07-04 02:17李永杰
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开发区企业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李永杰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深化改革探索,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培育发展新动能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坚持以“四个优化,四个转变”为核心,推进开发区建设,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中实现了新作为。

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是奉贤经济再生的主战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发展,形成了美丽健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汽车配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物流产业六大支柱性产业。其中,汽车配件产业产值占比27.3%、美丽健康产业16.8%、新能源产业13.9%、装备制造业13.6%、电子信息产业9.7%、物流业3%。税收数据显示,美丽健康产业一支独大,占开发区总体税收的43.6%。2019年,开发区总税收完成76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税21.25亿元,工业总产值420亿元,位列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30强第11位。随着上海新一轮的发展,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布局调整,提出了“四个优化,四个转变”,即优化产业结构,由“分散”向“集聚”转变;优化产城融合发展,由“园区”向“城区”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由“粗犷”向“品质”转变;优化自身经营水平,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争取3年有规模,5年有格局,10年要上市。

转型,打造美丽健康产业核心区

开发区的新动能,就是紧贴奉贤区产业定位的美丽健康产业。东方美谷凸显了美丽健康产业的集聚优势,形成区域特色,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感受到开发区的营商环境便于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美谷美购·跨境购”经济发展模式是奉贤综合保税区结合当前最潮流的“在线经济”,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一种创新之举。其主要依托“1+1+X”形式,即1个区级“美谷美购”直播活动、1季“美谷美购·跨境购”系列活动、X场品牌企业自主直播活动,全方位展示开发区企业的新产品,激发企业销售新潜力,引领跨境电商新模式,以新动能创造新产出。跨境购活动将横跨整个二季度,涵盖近50家企业的百余个美妆、食品、保健品和日用品品牌,旨在通过十大专场活动,百家品牌聚集,打造千万级流量效应,数亿元销售业绩,带动开发区企业乃至奉贤本地企业实现双向展示销售,推动企业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加速转型。

奉贤综合保税区鸟瞰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多举措优化高附加值产业结构,提出要自主革命、共同革命、彻底革命、自己转型,向低效企业要资源、要空间、要效益。低效企业可以跟开发区或者相关资本和平台合作共同革命,也可以由政府收购盘活。

“东方美谷”新成员艾品美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内的一家集化妆品、清洁用品、消毒用品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在2015年-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的5年里,企业着实体会到了转型的艰难与坎坷。艾品美公司原址是上海威顺商用机器生产洗碗机的老旧厂房,2015年威顺搬迁后,位于远东路上2000平方米的老旧厂房便被闲置下来,如何利用才能发挥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了最大难题。在奉贤区相关部门和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企业用了3年时间于2018年将旧厂房拆除,重新投资3800万元建设了现代化厂房,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置了防爆车间,安装了吸附除尘系统,建设了高标准污水处理系统,设置了应急洗眼喷淋器等。艾品美公司一投产,就开启了消毒剂的最大生产压力测试,也陆续接到了每年5000吨以上商用洗涤剂及消毒剂、每月100000张面膜、高端个性化洗发水沐浴露ODM等订单。

与此同时,开发区深谙产城融合是产业发展方向的道理,以“园区向城区”转变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提升配套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留住企业的人才,让人才在奉贤安居乐业。不仅增设了多条人行道和非机道,还对园区中的多条道路两侧绿地进行景观提升工程,陆续完成肖业路、肖南路道路改造和吴塘港河道景观工程;完成肖南路、程普路、肖塘路、灵更路口袋公园、环城北路转角绿化等项目,做到了“水清、花艳、木秀”,缔造了宜产宜居宜业宜商的产业新城。2019年8月,经国家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验收,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市第9家获此殊荣的园区。

服务,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开发区立足“保姆、管家、顾问、政府”的工作理念,聚焦企业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推进园区专业化服务,让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更有温度、更精准、更有特色、更具个性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发区第一时间认识到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成立了生产企业工作协调组、楼宇企业工作协调组、建筑工地工作协调组、宿舍楼工作管理组、联防联控宣传组、统计组、企业复工审核组等8个工作组,对各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每天召开组长和联络员会议,汇总数据和问题,精准防控、动态防控。

同时,建立“驻厂员”制度,由领导班子及总监带队10个小组的“驻厂员”,实施网格化管理,所有驻厂员每天到复工企业进行现场督查,掌握实时情况,帮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具体工作,做好上岗人员的排查工作,现场解答企业问题,畅通企业复工复产服务“最后一公里”。区内第一纳税大户美乐家,在驻厂员的穿针引线下,用开发区筹措的2000个口罩实现复产开工。防疫战打响以来,开发区大部分员工坚守岗位、日夜加班,连续作战、默默奉献。党员干部更是争当战疫先锋,努力把党建“牵引力”转化为群眾“创造力”和疫情防控“战斗力”,冲锋在前、战在一线。党委系统各级支部党员主动缴纳171653元的特殊党费用于疫情防控,更有年轻人火线申请入党,努力奋战在防疫一线;各基层支部也积极发挥作用,率先垂范,鼓舞士气。

与此同时,开发区未雨绸缪,及早谋划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居家办公制定详细目标计划,明确重点项目,挖掘潜在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实施“云招商”,开展招商“云合作”。产业项目梳理和建设手续线上办理不减速,今年1月-4月在跟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158亿元,占地1860.9亩,预计产值444.5亿元、税收41.8亿元。通过资料清单一次交底,提前排定计划、线下预审等方式,加快项目手续办理,促进项目早获地、早开工、早投产。

自身经营水平是开发区短板,对此,我们提出了“攀高峰、创高峰、补短板、撤短板”策略,有计划实施,有创新担当,有专业规范,加大力度进行多元转变。下一步,开发区还将针对企业需求,在“搭建平台”上狠下功夫,助力现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围绕企业员工共享、产能共享、银企合作、财税扶持、产业链配套、招商中介、后勤保障、安全监管等8大平台建设,实现“保姆、管家、顾问、政府”四位一体式服务;结合“十四五”规划,更高起点定位,全面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抓住自贸区新片区的历史发展机遇,向着实现百亿级开发区的目标,向着产业、城市、文化、绿色相融合的新型城市产业社区扎实迈进。

猜你喜欢
开发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