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0-07-04 08:31:36崔巍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病程

崔巍

作者单位:117000 辽宁 本溪,本溪市中心医院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人群最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DM人群的视觉健康和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临床诊治手段的飞速发展,DM患者的寿命逐渐延长,但随之而来的,DR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DM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发现DR,或者缺乏有效的控制,常常导致DM患者最终失明[2]。分析探讨DR发生以及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DR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等,还包括吸烟、肥胖、糖尿病发病年龄及遗传因素等[3-4]。但对于肾脏相关因素的报告十分有限。文章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的2型DM患者DR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为有效防治DR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8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型DM患者,分析DR的患病情况以及危险因素。

1.2 诊断标准 2型DM诊断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标准诊断;DR诊断依据1984年全国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分期标准,分为2型Ⅵ期。

1.3 筛选条件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符合T2DM的诊断;②DR的诊断符合1984年全国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分期标准;③研究对象均有相关实验室及眼科检查结果;④年龄18~90岁;⑤全部生化及眼部检查均在我院完成。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1型DM患者;⑤因屈光间质混浊无法辨别眼底情况。

1.4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回顾提取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DM家族史。DM疾病资料:DM病程、高血压病史。临床检查于晨起空腹>8 h,采集静脉血液5 mL,用来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收集清晨尿液测量尿微量白蛋白。安静休息>15 min,测量研究对象坐位时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眼部检查使用免散通数码眼底照相机获取45°后极部视网膜彩色图像。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偏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计算OR值以及95%可信区间(95% CI),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发生D R的单因素分析 全部研究对象分为非DR和DR组,分析后两组在DM病程、FPG、HbA1c、尿微量白蛋白、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DM病程、SBP、DBP、 2 hPG、TG、HDL、LDL、Scr,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非DR组与DR组各指标比较

2.2 发生DR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DM病程、FPG、HbA1c、尿微量白蛋白、TC水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M病程,HbA1c,尿微量白蛋白与DR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与DR无相关性(P>0.05)。见表2。

3 讨论

DR、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被认为是全球四大致盲眼病,DR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导致成年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使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而,探索与DR相关因素,依据这些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对预防和控制DR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D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信息,并分析DR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DR的因素主要包DM病程、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往有许多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报道DM病程是影响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DM病程越长,DR的发生概率也就越大,且随着病情的发展,DR的严重性也随之增大[5-7]。本研究显示,DR组DM病程明显长于非DR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DM病程越长,DM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减逐渐退,代谢能力也随之降低,这就导致DM血管病变的发生,从而对DR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作为衡量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指标,HbA1c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目前已经将HbA1c列为预测DR发生的较为公认的因素之一[9]。但是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报告不同,本文未显示血压与DR发生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目前临床医生及DM患者对血压认识提高,控制血压的因素导致[10-11]。此外,本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与DR发生有密切联系,提示DR与糖尿病肾病共同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疾病,可能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本文是回顾性分析内分泌科住院的DM患者,所以发现大部分患者为早期DR,但也有部分患者已经到了重度阶段(增殖期)。此外,本次研究为收集的血糖、血脂等指标均为某一时间点数据,而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可受降压、降糖及降脂药物的影响,可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T2DM患者并发DR提供了相关因素线索,但有待选取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观察,为DR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表2 发生D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猜你喜欢
微量白蛋白病程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白蛋白不可滥用
祝您健康(2014年9期)2014-11-10 17:29:39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