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燕,谢 丹,吴媛媛,史素娟*
(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流行数据调查指出,脑卒中患病率居高不下,与社会人口老龄化、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养成、高血压等慢性病增多等因素有关[1]。脑卒中疾病后遗症明显、预后差,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明显,进一步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本文就辅助中医康复护理的价值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均为脑卒中患者,选自2019年1~10月,均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总计60例。纳入标准:(1)有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2)伦理委员会批准;(3)中医分型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排除标准:(1)先天残疾患者;(2)拒绝配合参与患者。进行脑卒中患者分组护理,两组例数一致。对照组:男、女比例20:10;患者年龄52~72岁,平均(61.5±3.5)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7:13;患者年龄50~70岁,平均(62.2±4.2)岁。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性别、年龄比较,P>0.05。
对照组:予以本组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体位指导、主被动训练、简单推拿按摩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配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1)组建护理小组。病区护士长任组长,选取护理知识、技能丰富的科室护理成员作组员,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中医康复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2)穴位刺激。耳穴埋籽,于脑卒中患者单耳穴找反应
点,探棒按压寻找痛点,待患者皱眉、躲闪、呼痛表现后定点按压,压痛最明显处作耳穴埋籽治疗点,主穴取耳穴皮质下、心、肝等穴,消毒后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胶布按压固定耳穴上,拇、示指指腹相对按压埋籽,贴压1次后按压数秒,2~3次/d,1周6 d,连续治疗2周。艾灸,取脑卒中患者患侧肝、肾、脾俞,点燃艾条后靠近穴位皮肤缓慢提至施灸穴位上方并固定艾条,20-30min/每穴,1次/d,1周5次。揿针,取脑卒中患者的阿是穴等穴位,灭菌后方便揿针埋于穴位,指导患者伸膝、短距离行走,视患者情况补埋揿针2-3次,留针24h。(3)中药熏洗。取伸筋草、透骨草等中草药,水煮沸后处理,协助患者熏洗浸渍,30 min/次,1次/d。(4)中药热奄包干预。中药热奄包置于微波炉内加热10 min,取出置于患者下腹部热敷,温度适宜,30 min后结束治疗,1次/d,连续治疗3周。
记录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干预6个月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状况。
参考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临床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以SPSS 19.0建模计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研究数据,计量型指标评分以(±s)描述,和(t)检验。P<0.05,表示指标差异显著。
研究组、对照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状况见表1。
观察指标 时间 研究组 对照组 t P FMA评分上肢部分 干预前 9.5±3.0 9.5±3.2 0.0000 1.0000干预后 36.3±8.0* 20.6±7.2 7.9897 0.0000下肢部分 干预前 7.9±3.8 7.8±3.6 0.1046 0.9170干预后 22.3±5.5* 14.5±5.0 5.7476 0.0000 MBI评分 干预前 35.3±4.5 35.2±4.7 0.0842 0.9332干预后 46.0±5.0* 41.0±4.8 3.9512 0.0002 CSS评分 干预前 17.5±2.6 17.6±2.5 0.1519 0.8798干预后 7.0±1.0* 11.6±1.2 16.1296 0.0000
现代中医学认为脑卒中致病诱因包括风、火、痰、瘀、饮食、情志等,患者有肢体瘫痪、乏力、偏瘫等病症,上下肢肢体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中医康复护理在予以脑卒中患者耳穴埋籽、艾灸、揿针等穴位刺激以及中药熏蒸等方法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肢体功能状况,并进一步保护和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患者预后。宁阳研究指出,予以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力、改善其神经功能,助于患者康复[3]。
本文研究结果与张春宇,祝海波,邵音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康复护理后2组患者上下肢FMA、MBI、CSS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4]。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神经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