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焕,陈 丽*,尹 琼,彭 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心率失常症状,目前,针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临床多采用瓣膜置换术的方式对患者予以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与治疗,但手术过程风险较大,较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这不仅导致患者缺乏良好的生理机能,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还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从影响因素的角度上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降低患者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1]。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中护理风险及办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以本院救治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患者60例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2月,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信息均在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进行收集,并根据两组数据随机分配法则对患者进行研究组与对比组的分组处理,每组30例,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本课题所选患者中,研究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25±2.74)岁;常规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5.22±2.33)岁,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对患者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中类型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影响患者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中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分为: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3)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分为:心室颤动、低体温、左心房顶部出血。
采集两组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各项指标与诊疗信息,使用SPSS20.0软件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其中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行t值检验,通过(±s)表示;两组出现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对比行x2值检验,通过率(%)表示。最后,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研究组优于对比组,护理效果更优(P<0.05),详见表2:
组别 例数 体外循环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30 120.04±15.92 245.25±34.01 400.31±190.02对比组 30 141.88±12.03 300.32±11.21 470.24±120.01 t-25.8622 19.2446 11.2456 P-0.0000 0.0000 0.0000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比组,护理效果更优(P<0.05),详见表3:心室颤动、低体温、左心房顶部出血发生术中护理风险的概率,亟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2]。
组别 例数 心室颤动 低体温 左心房顶部出血 总发生率研究组 30 1(3.33%) 1(3.33%) 0(0.00%) 2(6.66%)对比组 30 4(13.33%) 8(26.66%) 0(0.00%) 12(40.00%)x2 - - - - 7.5000 P----0.0061
具体内容如下:(1)预防心率失常。在手术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状态、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压变化等,并于术前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配备血管活性药物,可主动在心脏表面放置冰屑以降温,减少心机耗氧。(2)预防低体温。加强手术室的温度调节,并在术中主动脉阻断期间予以降温配合,同时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待患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术中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病情康复。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术中主要受到心率失常、体温低、酸碱平衡紊乱、皮肤压疮、感染、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者体外循环复温后予以保温护理,预防低体温的症状出现[3]。(3)预防酸碱平衡紊乱。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患者予以微量元素补充,病严格观察手术状态,若出现酸碱平衡紊乱,需及时予以纠正(4)预防皮肤压疮与感染,做好皮肤压疮的全程预防工作与术中无菌操作,避免感染。(5)预防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加强术中容量管理,保护患者重要器官,维持血容量与血流动力学稳定。
综上所述,针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术中护理风险的问题,需从影响因素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然后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各类因素对患者机体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