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运香 肖丹 谢威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在支气管病变诊断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常用方法之一。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能够直接钳取组织进行活检,判断患者病情。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期间,由于患儿年龄偏小,认知能力不够,容易出现不合作的情况[1]。因此,选择何种麻醉方式会直接关系到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效果。我院在对50 例患儿进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采取了喉罩全麻控制通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将我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间收治的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0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已经获得患儿家长同意。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0)以及对照组(n=50)。研究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为2 ~7 岁,平均(5.03±1.23)岁,体重为14 ~32kg,平均(20.14±3.45)kg;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2~8岁,平均(5.22±1.31)岁,体重为15 ~34kg,平均(20.44±3.59)kg。在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等方面比较,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静脉全麻,患儿送入手术室后,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予以患儿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 ~2mg/kg。当患儿安静且保持平静呼吸后,停止注入丙泊酚,对咽喉进行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然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研究组进行喉罩全麻控制通气。患儿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 ~2mg/kg,然后注射琥珀胆碱1mg/kg。当患儿肌肉松弛之后,筛选合适的喉罩,对患儿通气状态进行适当调节。将喉罩接入到呼吸环路当中。通过可密封接口将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气罩导管,对患儿通气状态适当进行调节。检查完成后,停止注入麻醉药剂,当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后,将喉罩拔除。
对比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对比两组患儿镜检过程中HR 以及SpO2水平。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较对照组(34.00%)低(χ2=10.187,P=0.001),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HR 水平较对照组低(t=5.645,P<0.001),研究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t=17.117,P<0.001),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HR 以及SpO2 水平对比(±s)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HR 以及SpO2 水平对比(±s)
研究组 50 98.45±6.72 98.56±1.21对照组 50 106.33±7.23 94.65±1.07 t 5.645 17.117 P<0.001 <0.001
以往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用局部麻醉,但容易对患儿产生较为强烈的刺激反应,甚至可能导致心血管意外事件。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期间,通过应用静脉全麻可以克服以上不足,使患儿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接受治疗[2]。然而在静脉全麻作用下,会对患儿正常呼吸产生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使得患儿呼吸变慢、变浅,且潮气量有所下降,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不良反应,特别是在患儿呼吸受阻时,需要中止检查。
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进行喉罩全麻控制通气,结果表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较对照组(34.00%)低(χ2=10.187,P=0.001)。研究组HR 水平较对照组低(t=5.645,P<0.001);研究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t=17.117,P<0.001),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3-4]。喉罩全麻对患儿气道刺激较小,不会产生呼吸道损伤,应激性相对轻微,在检查期间能够让患儿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较少[5]。同时喉罩全麻能够让患儿保持自主呼吸,还可实施增压通气,为手术提供支持。
综上,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应用喉罩全麻控制通气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适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