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的两个阶段

2020-07-04 01:42刘一力,杨晓陶,宋一宁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保卫国家安全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武装介入,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将战火烧到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1950年10月,应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在夜幕的掩护下,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今集安)3个口岸跨过鸭绿江,秘密进入朝鲜战场。从此,开始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第一阶段: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

这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历时7个多月,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渡过汉江后围歼残敌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与敌军遭遇,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这一仗利用战略上的突然性,给冒进之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经过连续作战,至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歼敌1.5万余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朝鲜西部的清川江以南,粉碎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吹嘘的在11月3日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计划。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志愿军在朝鲜站稳脚跟,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年后,中国人民将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部署“全面攻占朝鲜北部,于12月25日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方针,部署志愿军于11月下旬发起第二次战役。战役开始后,志愿军先以一部在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地区节节阻击,诱使敌军进入预设战场,然后志愿军主力突然发起反击,分东西两线包围、歼灭和重创包括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在内的大批敌军,再战告捷。至12月24日战役结束时,中朝军队共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平壤及“三八线”以北除东部沿海的襄阳以外的全部地区。第二次战役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扭转了战局。

朝鲜人民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热烈场面

在遭到两次沉重打击后,“联合国军”营垒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士气低落。英、法等国主张在“三八线”停下来,谋求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美国为稳住阵脚,被迫同意讨论停火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据此,1950年12月底至1951年1月上旬,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敌人在“三八线”上的设防,将战线向南推进80~110公里,占领了汉城,迫使“联合国军”后撤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此役共歼敌1.9万余人。

这一仗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嗣后,志愿军主力后撤进行休整,准备春季攻势,只留少数部队在第一线担负警戒任务。1951年1月下旬,“联合国军”抓住志愿军连续作战、极度疲劳、运输线延长、补给困难的时机,集结兵力23万余人,以雄厚的军事装备在200公里宽的战线上发起全线反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共同进行第四次战役,采取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等多种战术,在予敌以大量杀伤后,主动撤离汉城,在向北转移中继续抗击敌人,至4月下旬,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四次战役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志愿军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奋战,从被动中争取到主动。这次战役共歼灭敌人7.8万余人,数量超过前三次战役的总和。

为争取战争主动权,中朝军队于4月下旬发起第五次战役,先后在西线和东线进行两个阶段的进攻作战。取得胜利后,主力向北转移准备休整时,因对敌情估计不足,转移部署不够周密,在“联合国军”快速反扑时一度陷于被动局面,导致志愿军一个师遭到重大损失。中朝军队随即展开全线阻击,至6月上旬将敌阻止于“三八线”附近地区。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朝军队共投入11个军和4个军团的兵力,“联合国军”几乎投入了所有地面部队,并有大量航空兵部队的支援。交战双方兵力都在百万人左右,展开了连续50天的激烈战斗。中朝军队歼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最终取得了战役胜利。此后,敌我双方均转入战略防御。

第二阶段: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

这一阶段,朝鲜战争转入边打边谈的阶段。至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谈判开始后,美方拒绝朝中方面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要求将分界线划至朝中军队阵地的后方,以作为对美方海军、空军优势的“补偿”。这一无理要求被朝中方面拒绝后,美军即于1951年8月和9月向中朝军队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企图以军事压力获得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中朝军队坚决予以抗击,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大规模攻势,并发起多次局部反击,共歼灭敌军15.7万余人,取得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重大胜利。其间,中朝军队粉碎了美军“绞杀战”,中朝军民粉碎了美军细菌战。中朝军队强有力的军事斗争,终使谈判双方于1951年11月27日初步就军事分界线问题达成协议,这条分界线与中朝方面原来主张的“三八线”相差不多。

在怠速时,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中凸轮轴数据流,发现进气和排气凸轮轴位置执行器电磁阀位置在0~50%之间不停跳动,正常值应稳定在45%左右。进气凸轮轴位置实际值与期望值相差16°。通过分析数据流,我们认为可能的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952年5月,双方又解决了停战监督和战后限制朝鲜境内军事设施等问题,但在战俘问题上陷入僵局。新任美国远东军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下令加强对朝鲜北部战备要地的轰炸,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并采取强行扣留中朝被俘人员、停止谈判等手段,企图迫使中朝方面屈服。中朝军队一面在谈判中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面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和坚固的防御体系,以“零敲牛皮糖”的战法积少成多,开展战术反击,予敌以重大杀伤。10月14日,敌军在金化郡地区发动自1951年秋季以来规模最大的所谓“金化攻势”,对处于战略要冲的上甘岭实施猛烈进攻,志愿军顽强抗击,与敌反复争夺阵地,使敌军付出伤亡2.5万人的惨重代价,上甘岭依然牢牢控制在志愿军手里。

在持续两年的谈谈打打中,美国不断向中朝方面施加军事压力,将其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近半数的海军投入朝鲜战场。中朝人民军队则针锋相对,以打促谈,使敌人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也同样得不到。停战谈判所取得的每一步进展,事实上都是中朝军队给予敌人沉重打击的结果。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他在竞选时承诺,将把尽早结束朝鲜战争作为他的首要任务。3月,朝鲜停战谈判出现转机。5月13日至6月15日,志愿军先后发动1953年夏季反攻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作战,有力地促进了谈判。6月8日,谈判双方达成战俘遣返的协议。至此,关于停战的全部议案均已达成协议。

李承晚集团蓄意破坏停战协定,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2.7万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并声称要将战争“继续打下去”。中朝方面决定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从6月25日开始,相继展开夏季反攻第三阶段作战,并于7月13日至27日发动了金城战役,给韩国军队以沉重的打击,从而保证停战协定能够切实得以实施。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得以签订。

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战争以美国侵略者被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而告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向国防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边防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帝国主义从此不敢轻易地欺侮和侵犯中国。

人物链接

杨根思:抱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杨根思奉命率领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处的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的退路。

11月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一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分工事摧毁,杨根思带领全排战士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战士们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杨根思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杨根思亲率第七班和第九班战士正面迎击,指挥第八班战士从山腰插向敌后,将美军击退。之后,美军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进行狂轰滥炸,随后又发起集团冲锋。杨根思率领全排战士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阵地上只剩杨根思和两名伤员。这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杨根思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黄继光:用钢铁般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枪眼

黄继光,1931年出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到十五军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激战4个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了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人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于敌军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进攻的部队再次受阻。这时的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后,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两个营的守敌。

战后,黄继光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黄继光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邱少云: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

邱少云,1931年出生,重庆市铜梁县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志愿军十五军二十九师八七团九连的一名战士。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的任务。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我军决定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一支队伍,一旦主力部队发起进攻,迅速抢占391高地。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60米左右的地方潜伏。出发前,部队首长进行了战前动员,明确了纪律要求:纪律和生命、胜利联系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暴露目标。11日夜,执行任务的战士们悄悄到达潜伏地点,从头到脚都插上了蒿草,三四个人为一组,分散潜伏在草丛中。次日中午11时左右,敌人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这时,他只要就地打几个滚就能自救,而且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翻到水沟里也会保住生命。但为了部队的安全,他放弃了自救,在被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之下,自始至终原地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战后,邱少云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邱少云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猜你喜欢
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
黄继光:舍身忘我 英勇无畏
致敬英雄黄继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
郭沫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题辞书法手迹
郭沫若《颂中国人民志愿军》书法手迹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系统性应用探究
探访黄继光叔叔的故居
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地区“百日建厂”运动
领悟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