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安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理应是“审美”充斥和满溢的课堂,但就当下而言,语文课堂缺失“审美”,审美课堂建构情况不乐观、学生审美能力差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教师而言,应关注“审美”的重要性,积极挖掘教材以及课堂中一切审美元素,为审美课堂构建而努力。本文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如何构建审美课堂给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9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课在辅助学生积累广泛知识、提升语言技巧、发展综合能力时,更要关注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美、景色美、人情美、哲理美等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构建审美课堂不可忽视的元素。语文阅读是一个自主而智能的知识积累、情感汲取、审美体验与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妙用策略,使各种“美”凝聚于课堂,构建平台,让学生去欣赏、去表现、去创造美。
一、巧借诵读与鉴赏,挖掘语文阅读中的“语言美”
学生在阅读时,首先接触的便是语言。读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仿佛走进音乐的殿堂,如聆听美妙音乐般激动、幸福。毋庸置疑,美的语言给人婉转动听之感,让人心神荡漾,流连忘返。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如天上繁星,让人忍不住去接近,去感受其璀璨与光明。不得不说,语言的美是外在的,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去感悟其实实在在的“美”。
如何挖掘语文阅读中的“语言美”呢?主要可通过两个途径:第一,通过诵读感悟语言朴素真实、柔美婉转、激奋昂扬、洒脱自然之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感受美的方式有很多,誦读则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诵读,学生感受着一组组优美的词汇、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从嘴角流淌出来,这便是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倾泻。《秋天的雨》语言活泼优美,极富旋律之感,它的抒情意味很浓,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极强的“情”,实现了“情与景”的融合。教师可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诵读,感受语言文字的轻柔、婉转、欢乐之美,为了加强诵读的音乐效果,教师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借助音乐进行诵读,感受诗情画意的语言之美。第二,鉴赏语言,把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之美。为了让语言更优美,情感更丰富,作者往往会使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使用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来达到与众不同的语言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修辞法、表现手法,进一步感悟“语言美”。
二、创设趣味情景,感受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美”
语文教材中写优美之景的文章很多,学生在关注语文阅读中语言文字之美外,还要去主动关注课文所呈现的自然之美,即“自然景色之美”。每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总是会让学生倾心于景,感动于情。小学语文阅读篇目中呈现的美大多与自然景色有关,与祖国大好河山相联系。壮丽河山有巍峨之美,也有旖旎之美,各种美之景缤纷绽放,让人应接不暇。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要想构建审美课堂,引领学生去感受“景色”之美很有必要。
如何去感受语文阅读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景色之美”呢?教师可通过创设趣味情景来实现。关于趣味情景,主要的构建策略有问题情景构建、多媒体图画、音频、视频等情景构建,教师可酌情把握。例如,《日月潭》这篇文章安排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它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宝岛台湾五光十色的“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风光。在阅读课中,教师可展示关于日月潭的优美图片,并播放“日月潭”的风景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风景之美。与此同时,教师给出以下的问题设置:“日月潭风景瑰丽,是个十分美的地方。那么,在课文中,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景色美呢?请结合问题阅读课文,进行说明。”以上多种情景的融合创设,对于学生感受日月潭的风景之美十分重要。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让审美得到升华。
三、聚焦文本情感探究,体味阅读中浓浓的“人情美”
从审美体验视角来看,指导学生通过智慧阅读来获取情感体验十分重要,这是构建审美课堂的关键所在。景的描写在于情的抒发,景之美往往是为情之美而服务的,景与情是不可分割的。当然,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呈现出浓浓的情感之美,这些情感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情感探究,挖掘阅读中的“人情美”。在《狼牙山五壮士》阅读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五壮士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感进行挖掘,感受“爱国之美”。教师可首先播放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影片,让学生感受五壮士在千钧一发之际,为了民族存亡,为了同胞而英勇献身的悲壮之美,在学生心理埋下爱国奉献的种子。在此情境下,教师可给出如下的情感探究任务:“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线索是如何推动的?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这样的探究任务可让学生充分感悟爱国热情。再如,《慈母情深》展示了浓浓的母爱之情,教师可创设如下情感探究任务: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儿?文章是如何描写“慈母”这一形象的?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情深”的?请结合文章中所描写的事件进行回答。2.你能找出课文中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吗?找出来,感受慈母之情到底有多深,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感受母爱之情。
四、组织课堂讨论活动,鉴赏与众不同的“哲理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之美,挖掘哲理之美,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古诗词璀璨闪耀,其中的哲理为学生为人处世提供了范本与指引,散文中、叙事文之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更是俯拾即是。哲理是美的,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总是忽略对学生进行“哲理美”的教育,或者,有些教师过分拘泥于课文哲理美的挖掘,忽视将哲理之美探究触角伸向课外,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如何挖掘“哲理美”,构建语文阅读审美课堂呢?教师可通过两种途径来落实:第一,组织丰富的课堂讨论来探究“哲理”,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例如,《坐井观天》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抛出讨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文中呈现的小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讨论。”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哲理美”。第二,推荐具有哲理性的语文课外阅读篇目。如《伊索寓言》,让学生通过短小故事的阅读,从小故事中明晰大道理,充分感悟语文课堂中的“哲理之美”。
总之,审美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改、素质教育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师,要将审美构建置于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地位,将各种“美”的元素集合于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美”的气息和氛围中,养成“审美”的习惯,具备审美的气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构建的审美阅读课堂,要想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教师就要做到“内有审美,外有策略”。只有这样,审美课堂的构建才能得心应手,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杨彦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甘肃教育,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