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红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的,课程教学中,要联系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上发现和解决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本文从心理课程的参与兴趣、课程评价、学生个体性等方面,研究了具体的课程实施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生; 成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90-02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育的根本大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锻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朝着更为积极乐观的人生之路迈进。
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中,课时不是很多,在内容安排上也较简单,容易理解,很多教师都没有充分地挖掘课程资源,只是做了表面化的处理。这样的教学,事实上不能展现教育的全局性,也不能实现人人向暖的教学目标。
一、趣味引入课程,引发学生参与课程
趣味性是课程教学中必须具备的,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教育,不能脱离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地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小处入手,实施各个教学步骤。只有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而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更需要每个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必须要使学生在课堂中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证明。
例如,在《我的情绪我做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喜爱的漫画入手,“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漫画,看看大家喜不喜欢画中的主人公。”学生满怀期待。“大家看,这组漫画中的小女孩因为早饭不合自己的口味,于是就跟自己的妈妈吵了起来,她还真是个随性的人呢!你们看,她大哭的表情多么的夸张。”学生看着漫画笑了起来,说:“老师,她真不懂事。”“是啊,我们不要像她一样,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生气了,我们有自己的小情绪了,怎么样去表达出来呢?”学生开始讨论了起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讲述的重点,这样的引入,学生参与感很强。
因为作业就跳楼,因为不给买好衣服就服毒,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故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保证其课程有效性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要抓住课程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共同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参与热情。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而怎样才能凸显出他们的主人公地位呢?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一些教学活动,来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到凸显、交流和碰撞,进而获得更健康积极的认知。
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实际,在生活常态中让学生去感受世间的真善美,感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不妥之处。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不能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代替学生的,要从学生的思想中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失败了,我不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同身受,失败每个人都有过,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小小的自尊心有时会受到伤害,失败的力量足以摧毁一个少年稚嫩的心。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有关失败的问题,借此让学生去讨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失败的事情呢?在失败以后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改变一种方式重新来过呢?”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老师,我考试考不好的话我就很有挫败感,我都不愿意去学习了。”“老师,我不会做操,不管怎么教我都不会,我感觉自己太失败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摆脱困难:“有的时候,失败不可怕,它恰好可以告诉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在自己的讨论中得到了更深刻的启发。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需要学生集体参与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际的讨论问题中得到最真实的教学经验。
三、关注学生个体,践行整体教育理念
教育要关注全体,每个学生个体都应该得到尊重。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教学活动也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和生活中与大多数同学存在差异性的学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这些同学的心理往往会有一些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也许就会阻止一个悲剧的发生。
关注不仅是在课堂中,上课之前或者之后,心理教师要与班主任积极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尤其是那些有着特殊经历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课堂中教师要采取鼓励和启发式的教学,用学生的智慧和教师的授课艺术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例如,在《真心原谅他人》一课的教学中,心理教师就关注了一名很特别的学生,因为在课下时间,班主任曾经说他的家庭很复杂,不爱与人交流,如果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就会触发他内心的底线,他的精神会爆发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于是在课堂中,心理教师单独让他谈了如果与他人发生矛盾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有些偏激:“我觉得他打我,那我一定要打回去,要不我就吃亏了。”“同学们,你们觉的他说的对不对呢?”学生说:“这也太暴力了吧,我觉得不对。我们应该宽容对待他人,如果有人犯了错误,我们也不一定要用武力解决啊!”在学生的亲切交谈中,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懂得了真心原谅他人是一种博大的品质。
在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能够在课下主动与其他教师研究学生的生活经历,他们对于心理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深。在这方面,心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环境,才能从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四、合理评价学生,实施形成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心理教师尤其要关注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形式,学生的好坏不是可以一锤定音的,它是在一种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定义的。合理性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还能使他们建立起对生活的自信。
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应该看到每个学生在精神层面以及生活态度方面的进步,用学生的智慧去开启人生的新旅途。评价的形式很多,教师应该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评价方式,因为教学本来就是一件高度个性化的活动,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看待所有的学生。
例如,在《专注的力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做一个小实验,看谁能够将一串非常小的珠子串联起来。很多学生在操作时失去了耐心,他们有的观察别人,有的讨论起珠子的种类和色彩,专注力不是很强。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专注力:“大家看,在你们不认真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漂亮的作品呢!”学生将羡慕的目光投向了那些完成实验的同学身上。“其实,你们自己做得也很好啊,就是没有坚持下去,现在,我再给你们一些时间,相信你們能够做得更好,不仅是串珠子,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只要我们专注,就会获得成功。动起来吧,孩子们!”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开始继续串珠子工作。
在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采取多种评价策略,主要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师生共同的评价和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等形式,并在这些评价内容中找寻能够激励学生奋进的力量。
总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探究欲望,把握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以知识和情感武装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质,成长为一名知礼仪明是非的优秀少年。
参考文献:
[1]王沈,付莉.谈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
[2]陈婷.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
[3]杨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4).
[4]方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2016,(21).
[5]卢友燕,彭志芳. 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5).
[6]王立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小学时代(教师),2010,(9).
[7]李玉乐.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