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东阳,张小莺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牛口蹄疫属于急性、热性以及接触性传染病的一种,口蹄疫病毒是病原。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以及危害大,犊牛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最危险的传染源就是病牛与潜伏期动物。通常,病毒都存在于病牛的水疱液、尿液、泪液、口涎、粪便以及乳汁中。如今,养牛业的最大“敌人”就是此病,其已经被纳入烈性传染病的范畴。预防口蹄疫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就是提高免疫效果。
疫苗因素、人为因素、奶牛因素是影响奶牛口蹄疫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三大主要因素,当奶牛免疫抗体不合格时,免疫自然也就不会成功。
疫苗抗原含量与能够激发的抗体呈正比,取得的免疫效果也十分理想。接种过程中,若抗原含量与机体抗体不足,接种就无法成功;而过多又会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和流行毒株以及病毒变异有很大不同,口蹄疫毒株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若其保存方式不合理,那么免疫效果就会较差。
未将免疫程序严格执行以及没有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也会造成免疫的不成功。而在开展免疫工作之前要严格参照说明内容,若注射深度不够,就会影响到免疫效果。口蹄疫的预防最关注的一点内容就是群体免疫力,如果群体免疫力缺乏较高的密度,则就会引发新疫情。另外,如果疫苗接种时间不够也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早在保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病毒感染。
奶牛的免疫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饲养条件、自身免疫功能等,且也和维生素缺乏有很大关系[1]。部分奶牛之所以未成功免疫,主要是因为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同时使用庆大霉素、盐霉素等部分激素也会让免疫失败,这些药物在抑制免疫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免疫效果。霉菌毒素会影响奶牛的免疫系统,降低免疫能力,同时让营养物质被消耗,进而使奶牛无法健康生长,最终让免疫效果受到影响。
所使用的口蹄疫疫苗一定要经过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认可,经国家批准并由政府指定企业生产,其质量才在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内。现阶段,使用的疫苗包括口蹄疫O 型-亚1 型二价灭活疫苗与A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2.2.1 疫苗的检查
在对疫苗予以使用前,第一步要做的便是仔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疫苗的名称、厂家、批号以及有效期等,同时注意看其说明书、瓶签内容有无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弄清楚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接着必须对疫苗的时间进行检查,看外包装有无破损和被污染,瓶口与胶盖封闭有没有出现松动的情况,是否有分层或破乳的现象出现,颜色有无异常。如果有以下情况,则坚决不允许使用,如过期、无批号、瓶盖松动、颜色异常、有异味等。
2.2.2 疫苗预温及摇匀
当确认疫苗未有质量问题后,再将奶牛的应免数量结合起来把相应数量的疫苗准备好并使用前应做预温处理,即放置在15 ~25 ℃的室温中2 d。一旦疫苗温度过低,则在注射进奶牛体内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反应,让疫苗吸收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注射部位有脓包甚至溃烂的情况出现。使用之前需将其充分摇匀,但需注意力度,以免振摇后有非常多的气泡产生,使用中需保持匀质,将疫苗性能充分发挥出来。若疫苗已经开瓶,则需尽快使用,通常应在4 h 内,剩余的疫苗用高温将其煮沸,又或是倒入火中烧掉,实施深埋,千万不能随意丢放在养殖场内。
2.2.3 消毒
在疫苗启封前,需先消毒瓶盖,注射前应消毒注射部位,启封后疫苗需在2 h 内完成使用,吸出疫苗液不能再次注射到瓶内,防止污染瓶中的疫苗受到污染,将疫苗效果降低,若疫苗未第一时间使用完,则需对其做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疫苗散毒。同时,在接种时,防疫人员也必须要技术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即必须更换衣服、鞋、帽,并严格消毒。
2.2.4 实验
使用疫苗前可先做小规模实验,当确认其安全不会受到影响后,再将免疫注射在大范围内进行,从而降低疫苗的使用风险,最大程度的减少奶牛的不良反应。
2.2.5 规范操作规程和剂量
在注射口蹄疫疫苗时,一定要严格参照相关操作规程,控制剂量。
一般患病牛、瘦弱牛等都不在注射范围内,等到病牛恢复健康后以及犊牛断奶和恢复正常后以及母牛产后,再按照规程的内容进行补注。怀孕母牛必须接受免疫,为有效减轻免疫副反应,可选择多点、多次进行免疫;同时尽量安抚奶牛,同陌生人保持一定距离,动作不宜过大,以免粗暴的动作会对奶牛产生刺激,进而发生机械性流产的情况。
2.2.6 注射方法
如果注射剂量比较大,则分点注射的方式无疑是最佳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牲畜配一个针头,不与其它的共用。注射口蹄疫疫苗最好单独进行,且在相同时间段也不允许和其它疫苗免疫。
每一位防疫人员在进行免疫注射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并更换衣帽鞋等,同时严格消毒免疫器具,一般一头牛使用一个针头,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进一步传播疾病。奶牛在注射疫苗前,必须仔细调查其健康状况,病弱与临产牛均不在注射对象之列,等到机体恢复或是生产后再进行免疫注射。奶牛存在过敏的情况,可选择小剂量多次接种,并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做静脉补充。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保定措施,饲喂时尽量不放牛,把其逐一保定在料槽上方的铁架上,操作人员在一旁站立,避免因牛的跳跃而受伤[2]。选择牛颈部上三分之一处注射,注射部分需接受皮肤消毒,动作应做到快、准,防止野蛮注射惊扰到牛,且打飞针的情况也严厉禁止,保证注射到肌肉内,一旦发现有流漏疫苗现象出现,应进行补针,保证接种剂量与规定的剂量相符。若母牛必须接受免疫,则可选择多次多点免疫的方式,且不得让其剧烈活动。如果奶牛场内正有其他传染病发生,那么就不得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除此之外,应将疫苗注射的时间把握好,早春气候比较寒冷,则注射可选在中午天暖时进行;而晚春气温较高,则注射时间可选在清晨或傍晚前,降低奶牛的应激反应。
在根据疫苗使用说明实施免疫接种后,或许会有和免疫作用无关的意外又或是有害反应发生,若发生免疫不良反应,需第一时间展开救治。
2.4.1 一般反应
这一反应是正常反应的一种,常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不佳以及注射部位肿胀等。一般加强饲养管理,并对免疫增强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等予以加喂,则3 d 内反应就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2.4.2 过敏反应
受不同品种与个体的影响,一些接种动物或许会有一些过敏反应出现,具体表现为呼吸加快、抽搐、肌肉震颤、焦躁不安、鼻腔出血等,部分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鼻腔出血、口吐白沫以及休克等情况,如果未及时抢救便会死亡,个别妊娠母畜也会有流产症状发生。这个时候应第一时间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30 min 缓解),剂量为1 mL,又或是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mL),剂量为1 mL,如果有必要还可再对其进行放血治疗,部位选择耳尖、尾根或蹄头。
2.4.3 偶合症
免疫注射时最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便是偶合症,其分为三种情况,即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3]。所谓偶合,即被接种动物在接种时正处在某种疾病的潜伏期又或是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纯属巧合,也就是不论是否接种,这种疾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而诱发则是指被接种动物有疫苗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存在,接种后被接种动物再次发生原有疾病又或是生理过程受到影响。加重即被接种动物本来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短时间内出现加重或急性复发的情况。偶合症和预防接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不接种疫苗,或许就不会有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的情况发生。建议在接种疫苗前,要求畜主将被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如实提供,并对有无接种禁忌等情况进行调查,如果发生偶合症,应第一时间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总之,在对奶牛口蹄疫进行防治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把各项检疫程序认真落到实处,以有效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与此同时,针对区域之间的合作做进一步加强,切实提高口蹄疫的诊断和诊疗技术,从而缩小口蹄疫威胁区域范围,让奶牛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