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MPV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020-07-02 04:48梁惠霞艾红红胡森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小板血糖血管

梁惠霞,艾红红,胡森安,李 丹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明医院:1.检验科;2.内分泌科,广东佛山 5285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糖尿病中的常见类型,老年人为T2DM的常见人群。T2DM的危害主要在于高血糖导致的大、小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等[1]。国外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明显升高[2]。目前,血小板体积被认为是血小板活性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则是准确反映血小板活性和大小的功能参数。有研究报道,高血糖可导致大血小板的产生,而大血小板可释放更多的凝血因子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的发生[3-4]。目前,国内在MPV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本课题通过检测老年T2DM患者的MPV和HbA1c水平,探讨MPV水平对老年T2DM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T2DM患者240例作为DM组,性别不限。排除1型糖尿病、肿瘤疾病患者。DM组患者中男201例,女39例;平均年龄(81.08±5.36)岁;糖尿病病程在6个月至21年,平均(8.65±3.41)年;空腹血浆葡萄糖8.24~11.75 mmol/L,平均(9.84±5.29)mmol/L。选择同期在本院老年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老年人80例作为非DM组,男6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9.85±4.62)岁。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纳入研究后记录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水平及血常规,分析老年T2DM患者的MPV与HbA1c水平及其相关性,以及T2DM的危险因素。

1.2.1BMI测量 采用数字电子体质量计测定两组研究对象体质量。测量要求:研究对象必须空腹,只穿贴身衣裤,脱去鞋帽,立于体质量计中央,不接触其他物体,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测量读数。采用立式身高坐高计测定身高。BMI(kg/m2)=体质量(kg)/身高2(m2)。

1.2.2血小板参数、HbA1c和生化检验 患者入院后尚未开始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前急查血常规,记录血小板参数;其他常规实验室检查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肘静脉采血检测。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 mL,使用SysmexXN-10[B4]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BG(己糖激酶法检测)、LDL-C(过氧化氢酶清除法检测)、HDL-C(过氧化氢酶清除法检测)、TC(酶比色法检测)、TG(酶比色法检测)水平,检测试剂均购自四川迈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arkaryHA-818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检测HbA1c(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平。所有检测均由专人执行,检测项目均采用高、低双水平质控品,保证质控在控,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TC、TG、LDL-C、BMI、FBG水平及心血管病史、高血压病史患者构成比均高于非DM组,而HDL-C水平低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参数及HbA1c比较 DM组与非DM组的PLT、PDW、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HbA1c、MPV水平显著高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参数及HbA1c比较

2.3DM组患者HbA1c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M组患者HbA1c与PLT、PDW的均无明显相关性(r=0.127、0.214,P=0.084、0.068),而HbA1c与MPV呈显著正相关(r=0.345,P=0.021)。

2.4老年T2DM危险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及HbA1c、MPV水平升高为T2DM的危险因素,而HDL-C水平升高为T2DM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老年T2DM logistic回归参数估计

3 讨 论

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的负担,而T2DM是临床上糖尿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T2DM患者长期的高血糖可显著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引发视网膜、肾脏、血管及神经等多个组织系统病变,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5-7]。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对延缓疾病进程、延长寿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MPV水平可预测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NEVIO等[8]通过对1 041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年预后的观察,发现MPV>8.9 fL的患者病死率或疾病复发率较高。老年T2DM患者多为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及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及MPV、HbA1c水平升高是老年T2DM的危险因素。

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水平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HbA1c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快速血红蛋白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在临床上,相对于FBG的偶然性和多干扰性,HbA1c更多地被广大医务工作者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细胞质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因此血小板体积的调节主要发生在巨核细胞水平。当巨核细胞生成的大体积、高活性血小板数量增加时,MPV增大。内皮功能障碍、心肌缺血、肥胖等因素可通过血小板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3等细胞因子和交感神经对骨髓巨核细胞的刺激,使大体积血小板生成增多。长期血糖偏高可导致患者内皮细胞损伤,引起骨髓代偿性增生,进而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大量新生血小板,因新生血小板的体积较大,引起MPV指标增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DM组研究对象的MPV水平高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作为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随着其大量活化,会增加致密颗粒数量,导致聚集功能进一步加强。有研究显示,T2DM患者MPV增高会导致其处于血栓前状态[9]。T2DM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会增加血管病变发生概率[10]。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期,MPV逐渐升高,而且比较稳定,独立于年龄、性别和病程。有研究表明,T2DM患者的MPV明显增高[11]。在糖尿病伴微血管炎症、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患者中MPV升高更明显,MPV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T2DM患者中,MPV与HbA1c成正相关(r=0.345,P=0.021),且老年T2DM患者的MPV水平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与相关研究报道相符[13]。说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MPV增高,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血小板活性,从而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logistic回归参数显示,MPV与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HbA1c水平升高同为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MPV只是血常规中的一个血小板参数,是一项经济、简单的检测项目,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均能检测,将其作为糖尿病诊断和进展的监测补充指标,或许会给基层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参考。

综上所述,MPV水平与老年T2D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老年T2DM患者中,MPV与HbA1c呈正相关,二者均为老年T2DM独立危险因子。综合分析MPV和HbA1c更有利于发现T2DM患者并及早干预,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血小板血糖血管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血管里的河流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血管
你的血管有多长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