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儿童美术课教学

2020-07-01 01:52龙晓春
商情 2020年26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儿童

龙晓春

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美术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逐渐被认可。儿童美术能反映出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尹少淳认为,从儿童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儿童美术的对象“包括儿童与少年两个阶段,年龄跨度为3岁至15岁左右”,在这一阶段,儿童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在经历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体现在美术方面。根据儿童美术的分期理论,伴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美术分为涂鸦期、图示期和写实期。2O世纪初,受新思潮的影响,中国形成了新式的教育体系,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制度随之逐渐建立。美术课最初以图画课的形式出现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到1979年,图画课被正式确定为美术课,教学内容也逐步从一开始的图画扩展至设计、工艺、装置、雕塑、民间美术等领域,为当今中国的美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校外教育机构随之取得迅速发展,其中,美术教育成为家长、儿童备受欢迎的热门选项。如今,针对儿童的美术教育不仅范围变广,而且办学理念逐渐成熟,为儿童打造了广阔的美育平台。教学和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也是美术教育中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形式。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课的教学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在课程时间分配上,美术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给儿童进行创作的,这有助于儿童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不同于其他学科,绘画(涂鸦)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冲动,具有充分的自发性。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而美术教师则需要侧重于发掘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一、多样化的导入和情景设置

教师的教学导入环节能否成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总体教学效果。除了常规的问答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动画导入外,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扮演角色导入、名人案例导入等更为生动的导入方法。故事导入即教师以讲述一个小故事作为开场,引出课堂主题。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教师可以讲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形容一间美好的小屋具有什么特征,故事中的人物在这间小屋里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让儿童猜测故事的情节走向。儿童通过跟随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想象小屋,进而形成了设计的思路。扮演角色导入是教师和儿童一起扮演课程内容中的角色,演出一些画面。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动物的故事》一课,教师请儿童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动物的动作,并说出一些符合动物个性的台词。这样,儿童自然能受到启发,在连环画创作中体现出故事情节和趣味。名人传记导入是教师以某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事例进行导入。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静物写生》一课,教师可以尝试讲述塞尚、凡?高、莫兰迪等绘画大师的静物画的特点,引导儿童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拓展认知,再让儿童学习基础的静物写生方法。总之,教师应尽量避免在课堂导入时体现“先结果,后过程”的思路。

二、别让材料和技法成为中心

法国古典主义画派代表人物雅克·路易·大卫认为,“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对于儿童美术教育而言,一幅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应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的,有立意、强烈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注重材料和技法的教学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让儿童区别怎样画素描、怎样画水粉、怎样画油画,把成人绘画的精湛技法和理论强加给儿童,这样容易让儿童产生“我不想画”和“我不会画”的态度;二是教儿童用一些简单、表面的技法拼凑出画面,机械地完成作品,这样很难达到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目的。

三、多观察、去模板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比一般知觉所获得的印象更鲜明、细致、完整。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善于观察,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说:“人们必须得到唯一的大师——自然,她是永远可以请教的一位大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题,使儿童掌握写生的方法,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建立写生环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儿童绘画发展理论认为,低年级的儿童(5、6岁至8、9岁)尚处于图示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征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观察,把物象予以图示化。因此,此阶段的写生充满儿童自身的感受和想象,教师对此应给予充分尊重。此外,布置一些观察任务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布置观察主题,让儿童在课后分多天完成。如,教师可以校园中的花为例,让儿童观察:花在初开、盛开和枯萎时有什么不同;在晴天和阴天的不同光线下,花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不同种类的花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等等。教师可进一步鼓励儿童用触觉、嗅觉、听觉配合观察,以提高观察敏锐度。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儿童结合观察对象,用文字加手绘的形式做观察笔记或观察日记。

四、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指“对于各种艺术形态的认知、分析、判断、情意与创作,这些艺术形态包含设计美感的人类活动及其产品”以及“个人对于艺术的解析、判断与表现能力的综合体”。除了条理清晰的讲授能力、明朗从容的教学态度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美术教师的审美能力、艺术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能否创作出符合其个性的作品,影响着儿童能否在成长过程中真正受到艺术的熏陶。儿童美术不同于学院派艺术,更不是学院派艺术的初级阶段,美术教师不应用规范和秩序约束儿童的创作。教师应自觉遵循教学中的双边性规律,重视儿童的个性发挥。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按照启发—激励—促进—提升的原则把控教学。美术教师要将终身学习的思想贯穿于生活,自觉、有计划地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扩宽视野,汲取精华,实现自我提升。

五、从美术教育到智慧启迪

这里说的智慧并非单指智商或智力,而是一种综合了情感、认知、理解、道德的能力。美育的价值是一个广阔的、上升的理念,要使儿童美术教育发挥启迪儿童智慧的作用,教师就要将自己的工作視为一件具有丰富内涵、充满意义的事。有了这一意识,教师才有充分的动机,在教学中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思维和个性,启迪儿童发展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判断、表达、欣赏、探求等多方面的才能。这一观念不是要求教师在某一节课上突然有此进展,而是要求教师将此观念融入教学,根据授课对象灵活转化。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教师要以审美为核心,将课堂教学变为综合培养,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主题简单化、教法模式化、评价固定化的问题。儿童美术教育要为中国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作用,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感受美、领悟美、理解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儿童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美术篇
留守儿童
美术课
六一儿童
找蜡笔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六·一”——我们过年啦!
台湾当代美术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