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与改革路线图

2020-07-01 01:52孙婧璇吴波
商情 2020年26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东北地区困境

孙婧璇 吴波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国家经济增长、保持就业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稳固政府税收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三期影响深化,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如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营商环境优化不足;创新研发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与我国当前的体制机制矛盾深化有关,可以分为经济性、制度性和思想性三大影响因素。而要想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市场冰山,必须要统筹把握三类影响因素,从深化放管服改革、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减税降费等措施着手,才能实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东北地区  民营经济  困境  对策

一、绪论

东北民营经济大概可以分为复苏-起步-曲折发展的阶段。建国初期,国家将众多工业项目投入东北,东三省逐渐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与重要的粮仓。因此,国有经济在东北经济总量中占有巨大的份额,当时人们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不明确且在文化大革命中非公有制经济受到更大的打击,东北民营经济迅速衰退,几乎没有立足之地。1978年至1988年可以说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复苏与重新起步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民营经济随着人们的增长的需求被唤醒,至1979年6月底,沈阳、阜新、丹东等地就发放了3300多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数量的骤增带动了个体经济,这个时期东北地区的个体经济主要以修理服务业和日常用品的零售业为主,具有规模小的特点。1989年至1991年民营经济发展出现动荡,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于是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在此三年也几乎停滞不前。我国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此次谈话逐渐改善了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关于民营经济的刻板印象。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GDP的快速增长,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此阶段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拉大了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了阻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要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东北地区可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借助国家的政策、利用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重新振兴东北。

二、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制度环境欠佳,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尽管国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出台了许多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的政策文件,在宏观制度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扫除体制机制障碍,但我国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仍然是准入问题。此类准入问题不仅涉及高利润高回报的垄断行业,更涉及有关企业的创新研发和基建投入以及产权保护方面。

具体来讲,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计划经济的影子一直存在于国民经济之中,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高利润的行业,如石油、军工、电力、烟草、银行、电信等,受制于固有观点束缚,往往是交由国有经济,而将民营企业拒之门外,民营经济想要进入这些行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另外就是有关于产权保护问题,地方政府往往对民营经济存在轻视看法,不尊重民营企业的产权和创新成果,导致民企们往往存在“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想法,对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形成较为沉重的打击,不利于发挥民营经济在创新上的巨大优势。最后,政府对于民营经济的基建投资和创新研发投入支持力度、对民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支持倾斜度不够,将这些资金投入国营经济,致使国营经济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实现无度扩张,过分倾轧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十分严重

融资难、融资贵作为民营经济发展一直以来的顽疾,即使在国家实行了诸多促进金融体系改革的措施之后,仍然未见任何实质性的改观,长期阻碍着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的银行金融体系一直以国有大银行为主导,而此类银行在社融贷款领域往往存在“重大轻小”的问题,对国有经济、大型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较大,而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却存在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大量的资金要不就是存在于金融系統“空转”,使用效率底下,要不就是投资于经济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发挥杯水车薪的微弱效果,而民营企业却因此信贷资金不足,日常经营举步维艰。另外,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足,多层次的资本结构尚未建立,致使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发展受限,影响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投入民营经济中,发挥社融资本的优势作用。此外,我国金融贷款系统建设不足,对于民营企业在授信评估制度、转贷续贷服务以及贷款抵押上都存在制约性约束,造成东北地区大量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境。

(三)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难度大

民营经济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火山”。东北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开放程度低,企业管理模式多为家族企业,缺乏完备有效的企业制度和结构,科学管理理念和方式欠缺,对于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不足,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方式选择和规划制定。另外,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企业“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现象突出,创新研发不足,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式粗放,质量效率较差。甚至受制于成本和产权保护机制的不完善,很多企业“小富即安”,不愿创新,创新领域的萎靡不振导致东北地区企业发展的创新水平经常处于低位徘徊阶段。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违背我国当前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增加转向创新驱动的改革方向,而且导致民营企业大多缺乏特色优势,重复建设严重,陷入低位竞争陷阱,对转型升级形成巨大的阻碍。

三、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性因素

东北三省在发展规划制定中缺乏整体性规划,大多从本省市出发,利用自身的资源情况以及计划经济时期培育的重工业基础,发展石化、机械、医药产业,并将其确立为各自省份的支柱产业,这种依据自身的经济要素禀赋来确定自己的优势产业本无可厚非,但东北地区在当前经济下行东北振兴大环境下,这种产业结构的确认却会导致东北地区,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多都扎堆在相对局限的行业内,行业拥挤,产业雷同,引发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对于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资源和效率损耗。

另外在产业发展规划中,东三省普遍存在“重项目,轻改制”的僵化思维模式。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更本应当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但是在实际经济环境中,许多人内心深处关注较多的仍是项目的建设投资,把目光都局限在争取优势利益项目上,往往使得产业发展的短视化明显,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东三省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巨大障碍,影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二)思想性因素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建国以来最早的重工业建设基地,计划经济体制根基深厚,这种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不仅导致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使得民营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发展转型受到阻碍,而且使得东北地区居民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国有经济的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让东北人民对国营经济和国有单位的经营思想强烈。

此类“黑土地思想”使得东北地区政府单位和企业的开放意识淡薄,无法立足东北的经济区位优势,从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宏观格局角度来考虑东北三省的对外开放工作,致使东北整体开放水平不足,影响对外开放助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限制民营企业家精神发挥,小民思维僵化,企业竞争意识不足,企业的发展更多成了依靠资源要素的粗放式利用,而不是依靠创新驱动的提高,许多企业陷入低位竞争困境;更甚者影响政府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官本位思想,对民营经济重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严重制约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的优化。

(三)经济环境因素

我国当前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更为现实的需要,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动力的转换都在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化衔接也如火如荼。在2016年受制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实行以稳增长为首的六稳战略,要求地区经济发展都要积极立足可持续要求,稳定经济下行形势。在此情况下,东北振兴遭受的压力增加,一方面经济下行导致市场低迷、需求不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需求端;另一方面,经济下行下,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控制不能放松,资金放贷过程受到严格控制,使得企业融资成本急剧提高,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供给端。供给与需求端的压力加大,导致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受损,使民营经济振东北、活东北、富东北的作用受到严重限制,影响国家规划的稳步实施,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受损。

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发挥民营银行优势

要想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必须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当前金融体系由于以国有大银行为主,在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调控措施下,大银行要保障贷款安全,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一般较为谨慎,即使在国家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国有大银行大多都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部门,并加强向其政策和资金投入,但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还是较为欠缺的。政府必须要放款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民营企业投资设立中小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依靠区域性、股份制的民营小银行,精准对焦小微企业,切实解决好民营经济的融资困难问题;另外要大力创新金融机构当前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引导其在信贷管理控制,风险评估流程以及融资担保体系上的建设,加强政策对民营经济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于民营经济中的创新创造主体,要积极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允许企业利用专利设立抵押权证,吸纳资金推进发展;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规范利用好新三板市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手段,组合出拳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高山。

(二)推进创新升级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

首先,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以资源导向性产业为主,依托自然资源实现东北振兴。长期以来,受制于利用方式的粗放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对于资源的使用竭泽而渔,资源退化严重。在当前东北振兴,民营经济发力的重要关头,必须要支持资源耗尽的产业和地区积极转型,如煤矿、钢铁产业都要立足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战略举措,积极有序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对于传统产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如林区退化、工矿废弃陷坑等,要做好生态环境规划,依靠完备的生态综合补偿制度和生态移民,实现生态恢复和可持续。

其次是针对其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立足国家“制造2025”规划,推动东北地区在智能制造、精细化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产业培育与升级,积极开拓创新领域同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积极合作,以此重塑东北先进的装备制造力;针对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自然优势,要推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作业,重新形成国家粮食战略中的至关重要的“北大仓”,对于粮食收储机制也要积极进行创新,除了市场化收购外,要发挥政府补贴的作用,弥补农业投资者的利润不足,提高农业投资的积极性,扩大东北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打造东北农业品牌大省形象。

最后是有关于创新能力和新动能的培育,要深入推进国家在东北地区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国际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地方设立产业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打造东北民营经济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型业态优势,提升东北民营经济和创新能力。另外要积极支持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在养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方向的发展,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依靠新兴产业的助力拉动,破除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

(三)稳步推进减税降费,减轻企业社保缴费压力

当前国家减税降费在稳步推进,但是减税缴费的成果大多由一些规模以上企业享有,而中小企业享受的程度较低,为此,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减税降费的针对性,将政策往小微企业倾斜,往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加强政策的精准对接,依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增值税税率降低来实现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的缩减;另外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要结合各省份的人才大战,吸引高科技人才进入本区域,助力地区创新实力提高,实现经济的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对于企业经营中占比最大的劳动力支出上,要坚持推进社保降费改革,在维持当前社保缴费率标准上,可以适当继续下调1-2个百分点,以真抓实干的举措减轻企业社保缴费压力,实现民营经济用工成本的减少,让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企业的科创研发中,化解低位竞争陷阱,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马嵩.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及路径选择[J].长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7-80

[2]杨荫凯,刘羽. 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新特点与推进策略[J].北京:區域经济评论,2016(05):85-93

[3]徐瑛楠. 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5(09):25-27

[4]牟欣欣,张大为. 新时代沈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沈阳.科技经济市场,2019(10):128-130

[5]佟铃.我国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12(5)

[6]许凌洁.新常态下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研究[M].吉林大学,2018(3)

[7]李清亮.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从制度变迁视角看民营经济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和制度环境的改善[M].复旦大学,2012(11)

[8]刘美含.东北三省对外开放度的比较研究[M].延边大学,2013(5).

作者简介:孙婧璇(1997-),女,山东省临沂市,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会计;吴波(1997-),男,山东省临沂市,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东北地区困境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跟踪导练(一)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