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志,王 涛,郭秀峰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
赤道几内亚巴塔港,位于该国大陆地区最大城市巴塔市,西临大西洋。巴塔老港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上世纪 90年代该国发现大量石油,经济快速发展,原有的老港已显得拥挤繁忙,压船现象严重,港口作业能力已不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赤道几内亚政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决定对老港进行现代化改扩建。依据规划设计方案改扩建后将大大提高港口现代化程度,提升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未来该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项目采用中国标准,泊位共 11个,年货物吞吐量650万t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万TEU,工程主要内容分为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域包括新建5万t级突堤码头、2万t级突堤码头、防波堤及港池、航道等;陆域主要包括集装箱堆场、件杂货堆场和辅建区等配套实施。
赤道几内亚巴塔港改扩建项目为EPC工程,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及验收等各个环节,设计是实现工程目标和能否顺利履约的首要环节,影响着项目的成本、工期、风险等。设计管理工作要深入设计工作本身每个细节中,提高设计组织管理效率,使设计准确满足业主要求以及总包方的期望。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在海港工程中尤为重要,根据现有总体布置,需对装卸工艺设计进行专题分析,经过研究选用了节约成本、提高装卸与周转效率的工艺方案。
图1 工程布置示意
5万t级突堤码头配备了4台40 t门座起重机和2台16 t门座起重机,40 t门座起重机配备了专用集装箱吊具、吊钩,可以装卸集装箱、木材、散货、杂货及钢铁等单件重量较大货物;16 t门座起重机配套木材、水泥抓斗及吊钩,装卸一般件杂货,同时为增加码头作业的灵活性,码头配备了50 t的汽车式起重机。码头中部布置码头堆场,增加了货物装卸效率,减少了船舶在港时间。2万t级码头布置型式与五万t级码头相同,宽度与长度不同,码头配置了2台16 t和4台10 t门座起重机,装卸一般的件杂货等,可接卸粮食,家用电器及其它日用品;在码头南端设置了斜坡道,以适应客货滚装船作业的需要。
图2 码头布置示意
港区陆域设置集装箱重箱堆场、空箱堆场、木材堆场以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集装箱堆场和其他货物堆存区分区管理,不同货物分别通过集装箱大门和港区主大门出入。
整个港区进行了生产、管理分区的布置,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来管理整个码头生产作业过程,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和处理集装箱、船舶、货物、机械的活动、运作信息,便利的进行港区生产作业调度。
图3 集装箱堆场布置示意
EPC总包方的设计管理工作不同于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设计管理,总包方的设计管理工作需顶层考量,要发挥引领、协调、服务、监督、控制的作用和理念,不仅需要加强各个阶段的控制,更需要加深对设计的理解与思考,实现施工灵活便利,设备先进通用可靠、造价合理的目标。在与业主和设计单位多次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满足业主要求,造价合理的设计方案。
巴塔港扩改建工程不仅包括土建及配套设施工程,还包括大量港机设备采购。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改变巴塔港装卸生产作业的落后局面,实现整个港口的现代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了港机设备配套工程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港机设备选型和采购控制和管理。
设备选型前充分与港口管理当局及海关部门进行合作,对该港的进出口货物种类及数量、船舶数量及货物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究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预测。收集业主、社会、环境、自然、现状等资料与信息、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表1 码头装卸设备选型比较
在港机设备的选型上确定了“效率能力、可靠性、先进性、一机多用、互换性、经济合理、适应性强”的原则,以实现巴塔港的装卸作业现代化为选型目标。在进行设备选型时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进行选型比较。
设备的选型及购置涉及众多的相关方、特别是业主的期望尤其重要,业主是最终设备的使用方,应协调业主尽早参与工艺方案及设备选型前期工作,咨询业主意见与需求;对于港机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均提前报送业主进行审批;后期供应商选择也取得了业主认可与采纳;最终实现设备功能质量、经济效益、客户满意度三个方面的最佳结合。
根据货物调研数据,巴塔港的进口货物主要以机械设备、水泥、钢筋、沥青的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为主;出口货物主要是原木。来港船舶以散货船及杂货船为主,集装箱装卸量较为分散,单次装卸量小。如专门配置集装箱装卸桥,难以发挥全部机械效率,造成浪费,因此选用了货种适应性强的门座起重机,并配置多种抓斗及吊钩等来满足多种货物的装卸要求。集装箱堆场为远期专业化考虑,采用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进行装卸作业。
严格按照港口装卸工艺设计,所有港机设备编写详细的技术规格书,对大至产品质量性能,小至零部件的质量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中国设备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是世界主要港口使用的主流产品,因此选择了国内厂家,但对于关键配套件,考虑到国外产品技术更先进,性能更稳定,在技术规格书中明确某些外国厂家的特定配套件,科学细致的选择供应商,并且对设备配件进行组合管理。
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积极进行相关方管理工作,协调业主、业主咨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全过程参与其中。
1)组织专家进行设计审查会,结合业主的诉求和当地实际自然、社会环境对设计工作进一步完善,以此保证产品满足使用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
2)在生产制造环节,派驻专业人员对驻厂监造,严格控制技术指标,保证产品质量。
3)在设备制造、整机组装结束后,组织有关各方到工厂现场验收,同时参观供应商的制造、总装基地,见证了厂商规模与实力,对产品质量更加信服和满意。
4)合理统筹调整了土建工程的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时间节点,确保设备的安装条件,使设备到港与土建施工有序协调进行,使施工公司明确节点与目标。
5)积极响应与业主的验收特殊要求,接受了业主提出的部分工程采用欧洲标准验收的要求,且顺利通过验收。
6)大范围,高频率组织操作培训,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特别侧重于现场实际操作,并且切实考虑到当地参加培训的人员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大型装卸设备,学习难度大,采取了循环培训的机制,让所有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多次参加以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赤道几内亚巴塔港是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规模大,内容多,覆盖面广,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内容多、情况复杂,本文就总体布局、设计管理、设备选型与采购、相关方参与等方面对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节点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望对类似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港口运营理念前置化
实现运营的前置化,在项目融资、建设之前就对运营问题予以考虑,以运营商的身份来设计、建造港口,能最有效的从自身需求出发,降低不必要的过度建设,有利于实现投资效益的最优化,还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运营方案,组建运营公司,寻求有关公司在航线、临港产业方面的战略合作,保证港口建成后能高效的运作起来,创造效益,也为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严格自我管理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除了严格自我要求,对工程质量、安全、计划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还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为业主考虑,主动创造机会,提供条件,邀请业主、监理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勇于接受检验。
3)属地化的重要性
在履行好承包商责任的同时,EPC总包方注重技术的输出,加大对当地人员的技能培训,扎根于当地市场,积极、主动的培养当地人才,践行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助于承包商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当地社会的认同,对于承包商本身的属地化建设也大有好处。
4)理性看待中国标准在海外工程中的运用
在采用中国标准的海外工程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国内的设计、施工单位要考虑项目所在国家的实际情况,尊重当地工程建设方面的习惯。主动、详细的向业主做好规范条款的解释工作,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担心。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于个别单项工程设计施工,应合理的借鉴外国规范,这对于完善和推广中国标准的海外工程中的使用,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