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探讨

2020-07-01 09:33:52张桂梅杨友联严凯黄贵强徐彩琼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制生物法律

张桂梅 杨友联 严凯 黄贵强* 徐彩琼

(1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2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0)

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在2007 年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明确提出把法制教育与相关学科教学有效密切结合的具体要求[1],因此,将法制教育的内容规划在教育教学计划里去,围绕学科教学主轴,适时、适度、适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做到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能够在中学生物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旨在让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形成正确的法制素养。如何去挖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隐含的法制知识,需要广大的生物教师用心去钻研、去领会,相信只要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定能上出一堂堂生动而有意义的法制教育渗透课。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而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需依赖多种方式的法制教育,学校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学科知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加强积极守法的认知,将法律的外在强制性内化为主动遵守的理性。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为15~19岁,是心理不成熟、逆反心理强的年龄段,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屡屡发生,还呈现出犯罪人员低龄化,犯案动机单一、犯罪意图随意性强等特点[2],部分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做事不考虑后果,只图一时痛快,导致犯罪率升高。所以,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

(二)以法制教育助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法制素养的需要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得以全方位提升[3]。换言之,法制素养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法制教育需与素质教育同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蕴藏着不少的法律知识,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善教学生生物学知识,而且会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法律资源,要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善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切合实际,联系生活,走近学生,让法制理念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以此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敬畏,提高学生法制素养,发挥生物课程教学的社会效应。

二、在生物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生物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在生物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不能为了传授一定的法律知识而占用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生物课堂不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4],一般而言,生物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时间应在3~6 分钟为宜。二是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成长需求,因材施教,达到提升法制意识和教学任务得以升华的效果。三是在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最好以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来说明,这样也会使学生感觉到法律就在身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渗透法制知识才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采取怎样的方法渗透法制知识,才会最有效?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出预设,以免问题出现时避而不谈或措手不及。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手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当今的教师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更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引领者。作为教师要在充分地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发生在国内外的时事、大事及要事,并能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对社会事务的讨论和认识中来,以此来提高教学实效[5]。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这节课是初中过渡到高中的第一堂课,怎么上好第一节生物课,吸引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得生物的教学收到“开门红”的效果,并能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到加强学生公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效果,也为以后的教学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课本中讨论SARS 病毒这一问题时,这对于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它紧密结合了在2003年发生的人与SARS的“大战”,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而现在,教师仍然可以SARS病毒为突破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从“非典”事件过渡到2020 年初在我国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借助多媒体展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讲解有关病毒知识点,进而过渡到国民素质教育和渗透法制意识。随着疫情的暴发,举国同心抗击疫情,然而有些不良分子,仍在网络上散播不良言论,企图引起国民恐慌,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公安队伍强有力、高效的管控下,民心稳定,对于散布不良言论者,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厉打击。对触犯刑律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疫情防控事关全民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以身试法。任何违反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行为,一旦涉嫌犯罪,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此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新冠病毒”的出现,虽然从短时间来看,是一件相当具有破坏性的事,然而从唤起国民意识来看,经过这次疫情,我国人民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对于提高国民意识来说毫无疑问是更有价值的。

在学习《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2 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中,可从“大头娃娃”事件以故事形式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导出本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如果你是受害者家属,遇到这类事件该怎么办,暗自承受还是依法去维护权益,揭发不良商家?通过这些有关民生问题的解决,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法制教育方面。借机和学生一起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6],让学生明白所有食品的生产都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是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是树立在良心与金钱之间的一把标尺,任何人不得为牟取暴利而违法犯罪。另外,提醒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及生产日期,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纵容奸商的不法行为,不然就会害人害己。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案例,让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渗透法制教育,学生才不会乏味,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增强了法制意识,并能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约束自身及监督他人。

(二)问题引导,逐步渗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问题为载体,逐步渗透相关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在解决习题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相关法制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遗传系图谱分析和患病概率计算题是高中生物学中常见题型,教师可“借题发挥”,设置一些涉及法制教育的问题[7],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解决从而达到知识、能力与观念的升华。比如:

(1)图1 是有关白化病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此地区白化病患病概率为1/10 000。请计算:

图1 家族遗传系谱

a.如果Ⅲ7 与III8 婚配,他们的后代中白化病所占概率是多少?

b.如果Ⅲ8 与该地区表现型正常的一名男性结婚,则他们的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c.对比a、b两小题的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2)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男性、女性的结婚年龄,如何根据遗传学的知识去解释早婚早育有什么危害性?

(3)已知某正常女性来做遗传咨询,而她的弟弟患有血友病,如果你作为遗传咨询的医师,你将如何答复该咨询者?

(4)当前还有近亲结婚现象存在吗?描述一下他们家庭的现状如何?

在对这道遗传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近亲结婚使得隐性遗传病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通过题目可将近亲婚配增加遗传病患病风险这一抽象事实具体化。而第(2)(3)两小题将法律知识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结合,着重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8]。第(4)题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生活的案例,从而有理有据地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之大,用事实与现象的冲突,启发人们不再“无知”的认为“亲上能加亲”,从而体现法律的权威。

学生在思考讨论这些生物现象的同时,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增强了对《婚姻法》的认识。这样可以为学生将来在择偶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法律基础。此类题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有出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理解近亲结婚可能带来的潜在伤害,以此来达到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懂得了法律常识,同时这些法律常识也成为保护自己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

四、结语

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合理地渗透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将法制教育融入生物教学常态化,增强学生爱护自然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9],不断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势必能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堂中融入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生物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真正让学生学到生物知识,在生动而具有感染力的法制教育渗透课的熏陶下,强化法制素养,做一名能自律,明是非,知荣辱,谨言行的新时代传承者。

猜你喜欢
法制生物法律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09:55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