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安全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2020-07-01 03:11:54孙林辉吴健崔凯刘成
人类工效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矿工胜任生理

孙林辉,吴健,崔凯,刘成

(1.西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54;2.西安邮电大学 现代邮政学院,西安 710061;3.华能庆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核桃峪煤矿,甘肃 庆阳 745306)

1 引言

在智能矿山技术尚未完全应用于煤矿企业的今天,煤矿企业中仍有大量矿工在井下作业,其工作条件相对其他行业而言较为艰苦,且煤矿除了地质情况复杂,有瓦斯,透水破碎顶板等容易引起生产安全事故,还存在安全生产工艺复杂,多工种共同工作,人员结构复杂的特点,因此任何一个工种的矿工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事故。通过对近年煤矿安全事故的致因汇总发现,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但是对安全生产主体——“人”的管控仍是现有研究中薄弱的环节。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从人、机、环境、管理多方面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系统研究已得到普遍认可,在这个系统中,人的子系统又是最复杂、最不稳定、最难以管控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技术、法律、教育手段外,必须解决人员素质与工作职责之间的匹配问题,杜绝在关键的安全岗位上安排不合格的人员[1]。因此从安全管理角度进行研究,构建矿工安全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岗前监测,对减少煤矿中人因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胜任力

胜任力是指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如:职业技能、身心素质等,其组合可以较好的预测工作绩效。自McClelland(1973年)[2]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以来,有多种定义和解释,目前引用认同度较高的是Spencer夫妇关于胜任力的定义,即胜任力是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并能可靠测量的个人潜在的特征,包括五个层面: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3]。它具有职务相关性、绩效关联性、动态性等特点(Axley,2008年)[4]。胜任力模型即是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总和(Boyatzis,1982年)[5],胜任力模型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基础和核心问题(Mansfield,1996年)[6],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胜任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胜任力测评,即根据不同职业需求,从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构建科学的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岗位胜任力进行测评,可根据测评结果提出管理建议。二是培训体系建立,通过建立合理的员工培训体系对工作需要的胜任力进行专项提升,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三是人才选拔,某些领域的岗位对在职者提出了特殊的职业能力要求,并需要通过严格的测试来科学地进行评价和选拔,如航空航天飞行员,车辆或船舶驾驶员等。其中根据职业胜任力模型进行测评的研究较为深入,各职业的胜任力模型正在不断完善,各种理论模型正在不断应用于实践领域。

2.2 安全胜任力

安全胜任力可被定义为:在某一行业中,能够有效工作,并在工作中保持安全状态不出现事故的个体能力,这些能力是个体所需要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安全知识和意识、职业技术等的集合(Cooper,1998年)[7]。安全胜任力对于不同领域的学者而言,研究重点也可能不同。Montgomery(1983年)[8]基于对卡车司机的研究,提出安全胜任力包括五个因素,即一般安全、特定的技能和知识、技术和管理技能、事故调查的能力以及机械知识。Chang等人(2012年)[9]开发了一种安全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提出影响安全胜任力的五因素:职业、年龄、工作经验、教育程度和工作状态。

随着我国各行业的飞速发展,职业胜任力在各领域的研究对人的因素关注度不断提高。在电力行业,吴声声等(2011年)根据冰山模型从“水上”、“水下”两个部分,包含安全知识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安全认知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电力企业员工安全胜任力模型[10];在建筑行业,王盼盼等(2009年)根据施工安全影响建立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胜任力模型[11];在化工行业,张玮和于维英(2012年)从人际合作、创新运作、敬业专业、积极主动、过程导向这五方面构建了安全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12]。在航空航天领域,王一晨和赵汝成(2018年)从严谨性、自省性、顺从性、敢为性、自信性、支配性、稳定性、外向性 8个维度构建了民航飞行员心理胜任力模型[13]。因此在煤炭行业构建矿工胜任力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 矿工安全生产胜任力测评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综述前人研究成果,从认知能力、生理机能、心理特质三个方面对矿工安全胜任力测评指标进行了选择。

3.1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ies)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在实际研究中,有一些较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会对不安全行为产生影响,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等,这类能力一般可以通过专用仪器进行快速、精确测量。已有的研究表明,视觉选择反应时(Mihal&Barren,1976年)[14]、视觉简单反应时(彭楚翘等人,2000年[15])、听觉简单反应时(彭楚翘等人,2000年[15])、暗适应能力(黄志军等人,1996年[16];张殿业等人,1999 年[17])等认知能力对工人安全胜任力的影响较大,工人的上述认知能力越好,则其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越低。在煤矿生产中,空间知觉、反应能力、暗适应能力(安宇等人,2011年[18];邓明明等人,2013年[19])等人认知能力是工人安全胜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临界闪光频率是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人们将其知觉成稳定光的最小闪烁光的频率,当人处在困倦或疲劳的状态时,其值会下降,从而导致工作绩效下降(党晶,2013年)[20]。此外,反应时间、持续注意、眼手协调等能力的测试,也是度量疲劳的敏感方法(Dawson & Reid,1997年)[21]。吴建金(2013年)通过中介效应法进行发现安全认知在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性影响关系,个体安全认知感对安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2]。汪伟忠(2014年)将安全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技能能力、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四个维度,建立了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能力与行为关系模型,研究安全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23]。

因此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总结了矿工安全生产胜任力评测指标体系认知能力中的二级指标及其释义,并明确了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认知能力具体指标及其释义

续表1

3.2 生理机能

生理机能(Physiological Function)一词来自于机能实验学,指的是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其常见的衡量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从事煤炭行业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生理机能、健康的伤害比较明显,而且会反过来会影响安全绩效(崔凯等人,2013年)[24]。对影响不安全行为因素的心理研究很多,而关于生理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现有文献中对视觉、听觉的研究也多从认知角度出发(赵泓超等人,2012年)[25],对身体力量、血氧饱和度、肺活量指数等指标的影响多归结为疲劳,疲劳是导致不安全行为重要的因素。在对疲劳的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为生理参数测量法,主要是通过仪器设备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参数进行测定来判断疲劳程度。目前比较有效的测量方法包括:精神运动警觉测试(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PVT),通过5—10 min时间内,针对特定目标的反应时间和失误率来度量疲劳程度,其一致性和可靠性良好(Ferguson et al,2011年)[26];卡内基梅隆研究所在1994年提出的生理指标“PERCLOS”,即单位时间内眼睛闭合80%以上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对度量疲劳的准确率较高(Dawson et al,2014年)[27];皮肤电阻随疲劳而增加,但也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压力和出汗,因此该指标的应用也值得商榷(Dawson et al,2014年)[28];心率是是心脏活动最常见的测量方法,它指心脏每分钟的脉动次数,心率根据人体不同的生理状况体现出不同的规律,可以作为矿工疲劳过程的生理测量指标(张羽,2014年)[29]。血氧饱和度在疲劳检测中应用也较为常见,时间窗15 s时的血氧标准差可以较好的监测疲劳(李佳玉,2017年)[30]。崔凯等人(2013年)总结了数十种指标,如:握力体重指数、视敏度、听力阈、色觉等都会影响不安全行为[24]。

因此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总结了矿工安全生产胜任力评测指标体系生理机能中的二级指标及其释义,并明确了三级指标,如表2所示。

3.3 心理特质

心理特质(Psychology Feature)是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对待工作认真,有的人玩世不恭。这些差异体现个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煤矿工人安全胜任力息息相关(陈国元等,2001年)[31]。吴真等(2009年)[32]发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易于导致不安全行为;褚建平等(2011年)[33]发现,SCL-90的抑郁因子高得分是井下矿工出现工伤事故的高危因素;鹿德智等(2012年)[3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煤矿受伤工人开展心理测评后发现,煤矿受伤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普遍存在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以职业倦怠及工作满意度为代表的职业心理,也是影响煤矿工人安全胜任力的因素。Paul &Maiti(2007年)[35]发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伤亡与工作消极情绪、工作的不满意具有显著关联。李乃文,牛莉霞(2010年)[36],以及李乃文,姜秋敏(2010年)[37],分别用MBI-GS方法测评矿工的职业倦怠,验证了职业倦怠对煤矿工人安全胜任力的负面影响。Zhang,G(2013年)研究了一种可对煤矿工作人员安全心理进行评估、测试和定量的心理测评系统,以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人员心理素质和履行他们的安全职责之间的矛盾,规范了煤矿安全生产人员的技术[38]。李停军(2016年)在其研究中发现自律性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占主要影响。其次是独立性、怀疑性、敏感性,它们是煤矿安全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主要人格特质。幻想性、敢为性、忧虑性、持强性、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实验性、紧张性、世故性和聪慧性等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影响逐渐减弱[39]。刘星期等(2017年)在安全心理研究中发现反应准确性、操作反应敏捷性、注意分配能力、注意集中能力四项能力是煤矿员工的核心品质。各项心理临界值以及安全心理阈限值与员工安全人格心理评鉴标准共同构成安全行为心理模型[40]。

因此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总结了矿工安全生产胜任力评测指标体系心理特质中的二级指标及其释义、测量量表并明确了三级指标,如表3所示。

4 矿工安全生产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

表4 矿工安全生产胜任力测评指标与“不安全行为”相关性分析

*P<0.05;**P<0.01;***P<0.001。

结合本课题组对煤矿企业2 011名矿工进行的测评数据,将上述指标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其中,“不安全行为”用近五年内的年均“三违”次数衡量(“三违”行为指矿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其中任何一次“三违”行为的出现都可计做一次“三违”次数),删除了其中显著性不高的指标,如认知能力中的短时记忆力、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眼手协调时间;生理机能中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握力;心理特质中的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情商以及内隐领导特质相关指标。最终构建出矿工安全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5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煤炭行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开采工作对矿工的认知水平、生理机能、心理特质等要求,相应地越来越高,由于个人能力不满足岗位要求导致的事故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因此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应该仅从技术方面提高安全水平,人员素质同样需要重视,人员测评的研究与应用在安全领域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提出的矿工安全胜任力测评体系可以全面地客观评价从业人员的安全胜任力水平,且操作简便易行,可靠性较高。安全胜任力的测评结果及等级划分,可作为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招聘、上岗、及调岗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对煤炭企业拟定矿工的安全胜任力岗位准入标准及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有望进一步在煤矿行业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矿工胜任生理
金牌挖矿工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打破生理“平衡”
世界科学(2020年1期)2020-02-11 07:39:3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中国盐业(2018年16期)2018-12-23 02:08:34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13:03:24
矿工老李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