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疫情这股风,把“公筷公勺”用起来

2020-06-30 10:10徐培杰
家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餐制分餐小菲

徐培杰

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一个家庭最温馨、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整整齐齐一家人聚在桌边吃一顿团圆饭,甚至可以说,每年春节很多人不远万里辛苦回家也就是奔着那顿团圆饭。而就算是平常的一日三餐,爸妈炒好菜放在餐桌上,大家端着碗一起夹菜,吃饭时聊聊今天发生的事;亲友聚会,一盘盘热腾腾的菜端上来,十几双筷子一起抢光,那都是“天伦之乐”。换句话说,“共食合餐”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饮食习惯,也是中国人表达亲密的方式。

事实上,如果你经常“下馆子”一定有所发现,时下在外用餐时,已经能看到公筷的推广使用了。然而在家里使用公筷,却不容易为国人接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专家们不断倡导大家要接受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其中就包括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对此,我们在街头随机对100名路人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接受使用公筷习惯的家庭超过83%以上,其中不少人也承认是因为疫情让他们“警惕心变高了”,但是真正使用公筷的似乎還不到21%,分餐制则更难推行,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过了疫情以后好像也没必要”,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受访者坦言“这样好像把亲情都隔离了”。这样的街访结果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和重视。

用公筷的习惯不容易养成

疫情的威胁日趋转淡,居家隔离的日子结束了,小菲的妈妈招呼她们姐妹三家回来吃饭。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端上桌,大家都特别高兴,好久没享受到亲情聚会与美食了,十几双筷子一起行动,在盘中舞动、跳跃。然而,小菲5岁的女儿撅起了肉嘟嘟的小嘴,冷不丁说了一句:“电视里不是说让大家用公筷吗,我们在幼儿园里老师也是这样教的,外婆、小姨、大姨怎么都不听老师的话呢?”一家人愣了片刻,全都大笑起来,继续吃饭,不把小家伙“童言无忌”的建议当回事儿。小菲其实是理解女儿的,她看着有些失落的女儿,决定这顿饭过后还是要和家里人认真沟通把公筷用起来的事。

像小菲家庭这样的情况真的不能说是普遍,而应该说是中国人家庭生活的一种“常态”了。老一辈人是不容易接受用公筷的观念的,他们认为一家人都很健康,用公筷反而显得相互有戒备。不但如此,他们还比较喜欢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一桌吃饭,如果主人不给客人夹菜,会显得氛围冷清,主人也担心被误解。等到这位主人去别人家做客时,似乎也很习惯等着被夹菜,长此以往,在中国人的饭桌上就形成了筷子大战。

难分餐,饮食习惯使然

在我们的街头采访中,一位69岁的吴伯伯似乎也说出了公筷难以推广的“根结”所在:“外国人吃的食物,多数是固体状的,饮品可以单独装,生的就做沙拉,因此他们把食物分开放在每个人面前很方便。可是我们的食物需要统一加工成菜肴,一起上桌趁热吃,没有分餐的习惯,也就很少有使用公筷的想法。”想来吴伯伯提到的确实很有道理。我们中餐的各大菜系,以热菜为主,分开盛上来凉得快,口感也会变差。还有的菜讲究造型,比如各种鱼、烤乳猪等,分成几段每人一份,不好看也不喜庆。家庭里分餐和用公筷,无疑会增加洗碗时的劳动量;餐厅里则会增加餐具成本,推广起来难度的确大。

杨阿婆的一席话也代表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我们自己是老人也比较理解老人的想法。老年人几十年下来,已经习惯‘直接搛,觉得大家用筷子不分彼此才热闹,用公筷,生份、矫情。如果用了公筷,不免还会让有的老人觉得,‘是不是年轻人嫌弃自己?而对于年轻人、小孩子来说往往没耐心,吃个菜公筷过手会觉得烦;只有中年人,平时应酬见得多了,觉得文明是需要的,疫情期间又是一家之主,往往更加操心负责,应该是比较容易接受公筷。”

此外,另外一位受访者李小姐也提到说:中国饮食根据地域和气候特点,不论南方北方,都有吃锅子的习惯,有炊锅、火锅、汤锅等。这样的聚餐形式,也给使用公筷带来一定障碍,餐桌上每人至少两套筷子,再加上生肉生菜的筷子,不一会儿就乱了。但是李小姐也承认,合餐制的确为健康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同餐共饮增加了胃病、肝炎的风险

餐桌是病菌、病毒最容易传播的场所。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目前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高达50%左右,每两人中可能就有1人感染,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同餐共饮的习惯导致中国人的肝炎患病率也非常高。比如典型的消化道传播疾病甲型肝炎,最容易通过体液和分泌物感染健康人。甲肝、戊肝、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伤寒、肺结核……这些都会通过合餐传播。

除了餐具混用带来的病菌传播,饭前洗手也是中国人不容易遵守的习惯。因而这次疫情防控,才会把“勤洗手”的习惯加以强化。

分餐更利于营养搭配

几乎所有人在餐桌上都有一个行为习惯,即以吃面前的菜为主,不轻易去转那个转盘,以免显得自己食欲太旺盛,而且也认为这种行为不太礼貌,并不符合我们中国人“含蓄”的风格。而大多数家庭里,餐桌也不具备旋转功能,主妇往往按照个人爱好把各人喜欢的菜放在他们面前,这样就会造成饮食习惯的固化,也就人为地使营养变得不均衡。因而就算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营养专家们也是主张分餐制的。

非典时期,提倡分餐制的呼声一度高涨,当时中国烹饪协会还专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提出一般筵席实行公筷公勺和一人一盘的用餐方式。但随着疫情结束,话题热度很快就消退了。现在,分餐制在国内的主要应用场景,可能只有食堂、自助餐厅和外卖。然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分餐不仅仅是更卫生,减少病菌传播,还能实现营养搭配的均衡。我们可以看到,挑食的孩子在餐桌上,往往需要大人专门把一些菜放进他碗里才吃。而如果实行分餐制,各种菜搭配好放在他面前,那就是他这一餐的定量。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养老机构,也在推行分餐制和个性化订餐,而不吃大锅菜,这样有助于针对每个老人的身体需要和健康状况来提供配餐。

同餐共饮是中国人的习惯,习惯固然不易改变,但是要知道“习惯”并非都是合理的,需要与时俱进。建议大家在家里把公筷用起来,先从这里开始。任何一件文明之事的推进,都没那么容易。所谓“推行”,一是要有力量,二是要有人落实。老百姓吃饭的事,没有哪个机构有权力硬推,但当下疫情相逼,给“公筷”一次机会,也就是给我们一个文明进步的契机。

猜你喜欢
分餐制分餐小菲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分餐不分爱,安全万家行——给爸爸的一封信
著名学者呼吁恢复中华“分餐制”
妈妈的秘密
《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
感谢老公的情人
感谢老公的情人
合欢花(外一首)
也算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