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柳传志身上学到的3件事

2020-06-30 10:04李翔
领导文萃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守时柳传志院长

李翔

这篇文章中,我并不想去讲柳传志在商业上的成就,在过去40年经济中他所扮演的符号角色、他的标志性地位等,这些历史会给出评价。我只是想从自己的角度,谈一下在多年的交往中,我作为一个后辈,从他身上学到的一些事。

第一件事:守时

第一次采访柳传志,他的同事反复提醒,千万别迟到,因为柳总特别看重守时。有的CEO不允许别人迟到,但自己事务繁忙,经常让人等。但柳传志不同,他要求别人守时,自己也从来不迟到,说几点就几点。

我专门问过他这件事。柳传志讲,这个习惯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我后来听说,某年底柳传志答应参加一个会,在会上做一个演讲。会是早上开,前一天晚上北京开始下大雪。他住在西边,开会是在东边,从家里到开会的场地有一段距离,柳传志担心早上交通拥堵,赶不上会议开场,于是,前一天晚上就直接住到了会场附近的酒店。

我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那次是在美国参加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活动。下午出发去开会之前,我跟刘东华一起,在柳传志房间对他做采访。正聊着,柳总抬手一看表,脸色一变,说,咱们快走,要迟到了,然后拿上外套就是一路小跑,一边跑还一边埋怨我:“要迟到了,都赖你!”

第二件事:关于利益 

2015年联想控股在香港上市之前,柳总找我和其他几个近些年跟他一直有沟通的记者交流。不可避免,又谈到联想改制的过程。

这要说回联想的历史。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拿出20万元,以及一间20平方米大小、原本用来做传达室的房子,支持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人员柳传志等人创办了联想。

到了1993年,也就是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前一年,柳传志决定找时任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谈一谈股权问题。

柳传志的态度很简单,像联想这样的公司,要想越做越好,员工必须有股权。道理今天看其实很简单,如果干事的人得不到長久激励,时间一长,人的心态会出问题。

话讲到这里,柳传志劈头就是一问:“如果当时周院长说了,不能给你们股份,不能给你们分红权,以你们对我的了解,你觉得我会怎么办?”

卖完关子,柳传志回答:“不管面对的是哪位领导,我肯定不干,而且会很坚决。公司的东西我一分不会拿,立刻就走。我不做那个窝囊事。这就是我的性格。”

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能当坏人,也就是去私拿公司的利益,但是也不能不照顾员工的利益。

柳传志碰到了一位好领导,周院长认同了他跟联想团队提出的方案。1993年联想先是拿到了分红权,2001年,再用分红的钱最终买下了中科院答应分给员工的35%的股权。

顺便说一句,在这35%的股权中,柳传志个人持股2.89%,团队整体持有剩下30%多的股权。从这个角度讲,柳传志去要股权,主要考虑的是团队激励问题。

但是,如果柳传志当年没有光明正大地去跟院长谈股权问题,如果没有院长的开明,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后来联想到底能做多大,倒是可以打上一个问号的。

所以,在柳传志看来,在利益问题上,要光明正大地争取,不能等着别人安排。放到今天,就是要跟投资人和老板去谈。如果你认为在利益分配上是不合理的,就应该敞开来进行谈判,而不是私底下满腹牢骚,甚至采用其他方法。

第三件事:关于现实 

柳总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你得知道自己是谁。”这句话的背后,就是要把自己放在现实中去考虑,去考量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跟环境互动。我记得他跟我说过,要把事儿想通透,想通透以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所谓的忧国忧民,能忧到什么程度。每个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当然都希望国家发展得很好,但心里要清楚,自己能做到哪一步,愿望不能超出能力太多。

这句话的另一种表达就是: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有理想,是要有追求;不能理想化,就是要认清楚现实,理解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

柳传志还喜欢称自己是“种地派”。他喜欢讲,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具体而言,就是努力把公司搞好,对得起同事,同时也通过纳税、提供就业等来有助于社会。

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层面,柳传志有一些在企业界流传很广的语录。比如管理三段论: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比如小步快跑;比如大鸡小鸡理论;比如拐大弯;比如复盘;比如跳出画框看画面。这些朴实的话,里面都是他在经营公司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管理智慧。

回过头看这3件事,我们会发现,守时背后是规则,利益背后是人性,现实背后是方法。

具体而言,通过不迟到这个小小的抓手,柳传志是在建立规则意识。今天互联网公司津津乐道阿里巴巴的组织文化,十几二十年前,  联想的斯巴达方阵、入模子体系举世闻名。

而且,这些管理智慧具有普适性。我的朋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就说,柳总做企业家俱乐部的理事长,要求的第一件事是开会不迟到。这个俱乐部的成员,  都是王健林、马云、郭广昌这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万个理由迟到, 但在柳传志以身作则的要求下,硬生生做到了每次开会都没人迟到。

第二件事,光明正大谈利益,就是不去考验人性。中国人有一个习惯,面上特别不愿意谈利益,但私底下却有诸多想法和不满。柳传志就要求把利益摊在桌面上谈,谈到大家都能接受。否则,面上利益得不到满足,人难免会在私下动一些心思,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好。

柳传志还说过,谈利益,要分空饼。也就是说,在利益还没有变成现实时,大家就谈好怎么分配利益。为什么?也是不考验人性。分空饼容易,大家容易达成一致;等到饼真做大了,究竟怎么分,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大家就容易有分歧。而且,他还主张公司要尽量做到全员持股,让每个人都跟公司的发展有关。

第三件事,有理想但不理想化,谈的是跟现实共舞的方法。柳总有一次曾经说,经常有人找到他说,老柳,这件事情特别好,你要是愿意来掺和一下,这件事就肯定能做成。他往往会非常谨慎,大概率会拒绝。他解释,在别人看来他总是能把事情做成,就是因为他不是什么事儿都做。要是这也答应那也答应,最后就变成什么都做不成。

开始的时候我理解,这就是要学会拒绝、要聚焦,后来我再揣摩,发现这里面也是在讲要划分边界。有些事情说起来再好,但不是该自己做的事,还是不能做,得知道自个儿是谁。

总之,我在柳传志身上学到的三件事,透过去看,其实就是怎么去建规则、怎么去理解人性、怎么去跟现实相处。这三件事,只要你是一个要做事的人,我想,应该对你都会有一些启发。

(摘自《哈佛商业评论》)

猜你喜欢
守时柳传志院长
周光召的大气度
中国“IT教父”功成身退75岁柳传志告别联想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长的春节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守时的朱小美
柳传志也曾脾气大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