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30 01:56陈乙彬
光明中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绷带夹板前臂

陈乙彬

前臂骨折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损伤[1],虽然保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但是在固定的过程中因需要多次调整不仅容易引起患者不适,还可能影响到患者肩肘功能。本研究共纳入12例前臂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12例前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2018年12月),随机分组,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76岁,中间值(39.62±5.11)岁。观察组6例,男3例,女3例;年23~77岁,中间值(40.02±4.99)岁。2组数据可对比。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外伤史、主诉、体征、影像学检查确诊前臂骨折;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者;②合并骨科恶性肿瘤、严重出血倾向者;③合并全身严重感染者;④合并有严重内科系统并发症[2]。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嘱咐患者取仰卧位,让医生与助手采用手法复位再使用绷带进行包扎,然后先掌侧后背侧最后放两侧的顺序放置小夹板固定骨折端后,绷带先作两圈环形固定,再进行螺旋形缠绕,左手拇指按住绷带,右手将绷带反折乡下拉紧缠绕夹板,盖住前一圈绷带的1/3。放好4块夹板再按照上述方法适当加压包扎,最后用三条边带依次在夹板前后以及中间再扎束打结,最后使用吊带将前臂呈90°悬吊于胸前。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的手法复位方法以及绷带包扎的基础上,使用绷带包扎好小夹板后使用自粘弹性绷带加压螺旋形包扎一圈,注意松紧度。嘱咐患者包扎第3天复查夹板松紧度情况。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临床疗效、恢复时间。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骨愈合情况良好;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骨组织较大程度愈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显效率+有效率计入总有效率。采用Kolcaba的舒适度状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3],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共28项,分数越高说明越舒适。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排序、统计和分析。运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和分布,选择均数、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50.00%低于观察组83.33%,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GCQ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GC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GCQ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对照组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例,

3 讨论

针对前臂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稳定性骨折的常用方式,但是因包扎松弛导致骨折端移位[4],因此本研究在常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利用这种方式可实现对患肢的有效包扎,还能够保持夹板合适的松紧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总有效50.00%低于观察组83.33%,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GC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利用自粘弹性绷带能够让临床对位良好,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针对前臂骨折患者采用自粘性弹力绷带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绷带夹板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智能绷带促进伤口无痕修复
透明的绷带
一种新型压力绷带的探索与研究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对雪人的诽谤
成人前臂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