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旭,徐 浩
(1.沭阳县中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传统治疗里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且孕囊未破裂者可选择保守治疗,余者皆行手术治疗。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高血清β-HCG值且孕囊未破裂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的案例国内小部分医院有报道,但该治疗方案并未在国内大范围推广,沭阳县中医院自2014年3月起开展部分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案例,现就其成功率、失败因素、对卵管功能及对受孕的影响作相关报道。
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共1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接受经皮子宫动脉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平均年龄27.88岁(范围22~35岁),平均停经时间43.66 d(四分位数间距37~56 d)。其中右侧输卵管妊娠9例,左侧7例。术前血清β-HCG值中位水平4846 IU/L(四分位间距3493.25~5785.75 IU/L);其中1例高达17930 IU/L、12例3000~10000 IU/L、3例小于3000 IU/L。术前超声测妊娠囊最大为44 mm×43 mm×61 mm,最小者15 mm×12 mm×13 mm。所有患者中初次妊娠者4例、经产妇12例,其中4例有人流史;既往有一侧输卵管切除史3例。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导管鞘。先将RUC导管选入妊娠侧子宫动脉并造影,根据术前患者血清β-HCG水平、体重及术中造影胚囊是否染色决定甲氨蝶呤用量,标准如下:血清β-HCG值<3000 IU/L者使用甲氨蝶呤60 mg、血清β-HCG值3000~10000 IU/L者100 mg、血清β-HCG值>10000 IU/L者150 mg;胚囊染色者、肥胖者或有心芽搏动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 mg,总量不超过150 mg。甲氨蝶呤灌注完毕用明胶海绵颗粒(350~560 μm)适量栓塞妊娠侧子宫动脉。然后行对侧子宫动脉造影,如存在交通支参与妊娠侧子宫供血,仅给予明胶海绵颗粒(560~710 μm)适量栓塞,不做药物灌注。
术后1周内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术后第4、7、15天及此后每4~5天抽血复查血清β-HCG水平8次;对血清β-HCG值水平进行性升高患者进一步行超声检查,如发现孕囊内仍有胎心搏动者,应警惕治疗失败或孕囊破裂出血的风险,必要时转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对血清β-HCG水平降低较慢者,可辅助米非司酮50 mg/d或甲氨蝶呤20 mg/d治疗3~5 d;待血清β-HCG值<1000 IU/L后,可予以出院。门诊随访复查血清β-HCG水平直至其降至正常范围。术后5天复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了解有无肝功能损害。术后3月、6月各复查彩超评估输卵管妊娠侧包块变化及转归情况。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t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手术前后的β-HCG水平变化采用线性趋势图表示。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插管灌注栓塞治疗,无异位栓塞及穿刺点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平均灌注甲氨蝶呤101.2 mg(±22 mg);双侧子宫动脉栓塞2例。术后1周内6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腰骶部酸痛,予强痛定100 mg肌注后缓解;3例伴有恶心症状,予格拉司琼100 mg静滴后缓解;2例术后可见少量阴道流血,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5日复查肝功能,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表1);术后第4、7、15、30、36、40、45、49天检测血清β-HCG水平。
肝功能术 前(n=16)术后5日(n=16)tPAST12.07±7.7916.27±9.32-1.5480.144ALT17.33±4.0516.00±5.140.9690.349
1例患者术后第4天血清β-HCG值较术前明显升高转腹腔镜治疗,其余15例患者血清β-HCG值进行性降低(图1),并于40天内均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成功率93.7%。1例术后血清β-HCG值虽然进行性降低,但术后第5天发生妊娠囊破裂,转腹腔镜治疗,临床成功率87.5%。
1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月、6月及1年、2年、3年由术者进行随访。其中12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减少等症状,3月后渐恢复正常。术后3年内5例患者再次妊娠(其中1例既往有一侧输卵管切除史),4例顺利分娩正常足月儿,1例自然流产。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约占异位妊娠总数的95%。子宫动脉输卵管支参与了输卵管85%以上的供血,是输卵管妊娠囊的主要供血来源,也是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理论基础[1]。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的优势,本组患者均插管治疗成功,无术中异位栓塞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5例患侧灌注加栓塞且对侧子宫动脉栓塞的患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提示术中较强程度的栓塞与术后出现临床症状有关。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常用药物是甲氨蝶呤。甲氨蝶呤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目前相关文献表明甲氨蝶呤对以后的妊娠无毒副作用,也不增加胎儿畸形或流产率,是目前治疗输卵管妊娠较为安全的药物[2]。研究表明,介入治疗中在相同剂量下单次给药副作用明显低于多次给药,但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3]。在子宫动脉内一次大剂量灌注甲氨蝶呤并栓塞子宫动脉,通过减少胚囊供血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有以下优势[4-6]:①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可以在胚囊内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增加杀胚成功率;②灌注后栓塞子宫动脉,使胚囊供血减少、阻断,进而使胚囊缺血、坏死;③单次给药,其肝功能损害较小,因此无需在术后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但是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服用含有叶酸的食品或药物制剂,以免降低甲氨蝶呤疗效;④对于胚囊染色明显的患者,可增加甲氨蝶呤的用量以提高杀胚率;⑤经皮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的患者。治疗期间应尽量减少超声检查和妇科检查,避免性行为和剧烈运动。本组病例平均灌注甲氨蝶呤101.2 mg,15例患者术后40天内血清β-HCG值均降至正常水平(图1),并且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提示单次较大剂量给药的临床副作用相对较小,疗效肯定。
注:第5例患者术前血清β-HCG为17930 IU/L,图中未显示;术后40日内均降至正常水平。
本组资料中有2例治疗失败:1例孕囊较大,约44 mm×43 mm×61 mm,虽然术后血清β-HCG值进行性下降,但观察过程中出现孕囊破裂,转开放手术;另一例治疗后血清β-HCG值进行性升高,转腹腔镜治疗。术后血清β-HCG值持续升高考虑与卵巢动脉参与胚囊供血有关[7],建议在子宫动脉造影时,可以适当加大造影剂总量和造影速度,以观察有无卵巢供血动脉逆行显影或者直接行卵巢动脉造影(图2)。但是有卵巢动脉逆行显影或者直接显影的患者,加大甲氨蝶呤用量或者反复插管多次给药能否增加杀胚成功率?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但是我们不推荐为增加杀胚成功率行卵巢动脉栓塞。
注:①为术前超声,显示输卵管妊娠胚囊;②图可见胚囊周围血流较丰富;③图为右侧子宫动脉造影,短箭头示卵巢供血,长箭头为胚囊染色;④图为左侧子宫动脉造影表现。
术后3年随访期间,16例患者均无明显卵巢早衰、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有生育要求的7例患者中有5例再次妊娠,并有4例成功娩出正常足月儿。我们认为经皮子宫动脉介入灌注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患者的再次妊娠影响较小,可作为较高血清β-HCG值特别是曾经接受一侧输卵管切除的患者的尤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