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摘 要: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在幼儿教育中,老师要在与孩子们的游戏中、教学中或是一些集本活动中抓住契机,把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出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培养,使孩子从小做一个充满自信心的人。
关键词:幼儿教育;激发与培养;自信心;策略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有些人因为缺乏自信心,而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使自己的潜力得不到发掘。可见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幼儿老师,我们要本着从小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采用适当的策略或手段,有意识地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敢于尝试,从而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培养。
一、给孩子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
对于幼儿来说好表现是他们的天性,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只求“乖”,抑制他们天性的发挥,很可能给他们以后自信心不足埋下隐患。老师在教育中要摆脱过去只管不教、只教不引的模式,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在教育中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首先,以问题为引导。在课堂上,勤与孩子们互动,给他们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或者延展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激发。其次,组织一些表演式的活动。当着众人的面进行表演、演讲等,这种自信真的需要从小培养。所以,老师可以有计划地为小朋友组织一些活动,给他们创造上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可“趁”,诱发他们的自信心。如,讲故事、过家家、背古诗等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最后,在“六一”儿童节或者开学、放假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邀请家长观看,这也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实现幼儿教育目的。
二、增强孩子们的受挫能力
在教育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都是“玻璃心”,受不了挫,抗不了压。其实仔细想想,这能怪孩子吗?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对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中。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一要让孩子们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二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失败,经历挫折。所以,作为幼儿老师,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受挫能力。比如,给孩子们设计一些有障碍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对于成功与失败,老师也要用通俗的语言和案例,让学生明白,他们才能虚心对待成功,也能把失败当作成功的垫脚石,以后在生活、学习中都能正确对待失败,有抗压、受挫的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关注孩子成长
不管是大人的成长,还是学生、幼儿的成长,都离不开犯错的经历。可是在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允许孩子犯错误,总觉得不管错误的大小,犯错本身就错误,就得受到惩罚。当然,犯错受惩罚,能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记住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如果老师或家长在强调错误,忽视了孩子“在试错中成长”这一重要意义,过分的压制与管理,反而会剥夺孩子们尝试的勇气,会扼杀孩子们更多的潜能。所以,在课堂学习或游戏中,老师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鼓励他们再尝试,肯定他们的努力过程和得到的成绩。久而久之,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四、让孩子们真切体验成功
一个人之所以有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经验密不可分。大多数人在遇到一次、两次失败或者挫折后,还能坚持自己的目标。但是在经历多次失败后,能坚持的人就不多了,更别说充满自信了。所以,作为幼儿老师,我们要在幼儿教育中给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心,让孩子们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比如,在游戏中,虽然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障碍来增强孩子们的受挫力,但不能一直以孩子们怎么努力都无法克服的障碍来为难他们。这样让孩子们一次次受挫,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如果能适当降低难度,让孩子们经过努力就能克服障碍,达到目的,这既能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又利于孩子们自信心的培养,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
总之,自信心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幼儿老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法,设计多样的游戏、创造更多机会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从小培养幼儿品质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斯郎措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3).
[2]珠效弘.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影响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编辑 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