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不止于收获

2020-06-29 03:09朱雯渲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0期
关键词:收获经历生活

摘 要:从秋后的种豆子到夏初的收豆子,孩子们从生活经历中体悟到了种植的辛苦、成长的等待和收获的喜悦。然而添添小朋友的一个灵感让我们发现,其实生活本身还在延续,“收获经历”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我在思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赋予幼儿生活经历活动鲜活的生命力。明确:经历不止于收获,而是“生活”的另一个开端。“当你打开经历这扇门,你会发现:教育無处不在,生活生生不息!”

关键词:经历;课程;生活;收获

我园是典型的农村幼儿园,园舍坐落在农田间。一条小河紧挨着幼儿园伸向田野深处,润泽着这片肥沃的土地。走进幼儿园,道路一旁是一排排整齐的向日葵迎日招展;另一边蚕豆、番茄、茄子、红薯争相献出累累硕果,不远处的小坡上兔宝宝与小鸡一家融洽地嬉戏着……春华秋实、鸟鸣虫唱,孩子们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沐浴着大自然给予的勃勃生机。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与自然的亲近中,孩子们渐渐地了解了四季更替与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每次收获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然而一次与小朋友们偶然的谈话引发了我对“收获”之余幼儿生活经历活动纵深化、延续性的思考……

一、收获——“生活”的另一个开端

夏天刚到,我们种植园的蚕豆就争先恐后地撑起鼓鼓的腰节。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箩筐把豆子逐批摘下,在食堂婆婆的指导下做出了各种好吃的豆肴。

“还有那么多的豆子,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希望孩子们能想出更多的点子。

羽嘉:“给中班弟弟妹妹分享。”

小远:“送给其他班的老师、阿姨。”

添添:“拿到菜场去卖”(离幼儿园不远有一个村级小型菜场,添添爷爷奶奶每天把自家农田里种植的蔬菜拿到菜场出售。)

添添的点子马上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好啊!让添添爷爷奶奶帮我们去卖吧。”“我和老师一起去卖。”“嗯,爷爷奶奶卖那么多菜,会弄不清楚的。”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设想着“卖豆子”的各种场景,他们眼神里流露出的兴奋与激情让我确信:我们的“卖豆子”经历活动已经开始了……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生活经历课程是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把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活动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从秋后的种豆子到夏初的收豆子,孩子们从经历中体悟到了种植的辛苦、成长的等待和收获的喜悦。然而添添的一个灵感让我们发现,其实生活还在延续,我们的“收获经历”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

经历活动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活动组织前教师要以“尊重幼儿”为准则,细心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其细微的情绪变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平等地与他们对话,理解他们的思维、学习和行为方式。教师不但要关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要关注了解他们的原有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顺从他们的兴趣,为即将开始的经历活动发挥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推进——“经历”不断深入生活

●准备阶段

孩子们对去菜场卖豆子都给予了最高的期望,而一系列的难题使他们又陷入了困惑:

1.“卖豆子需要哪些工具?怎么准备?”

“要摘很多豆子”“要放豆子的塑料袋”“得有一杆秤”一部分孩子对买菜有一定生活经验,也乐意回家搜集塑料袋子。但是当谈到准备“秤”时,仅子轩小朋友表示愿意去向在超市工作的姑婆借一个。

2.“在哪里出售?怎么去联系?”

当孩子们得知菜场是不能随便设摊的,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批准时,有的惊讶、有的气馁,不过乐意尝试、积极应对的孩子还是占了大部分:“让添添爷爷去帮我们跟管理员说”“老师可以去说”“我们和老师一起去找管理员”。(最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协调下,我们准备请添添爷爷奶奶帮忙,把他们的摊位借一点给我们使用。)

3.“谁去卖菜?怎么结算?”

孩子们都非常想去菜场当售货员卖豆子,但是也知道不可以全都一起去。在一番你争我夺之后,发现谁去都不行,“不会用秤不能去!”“不会算钱不能去!”“……”最后大家商定:“由老师每天带两个小朋友一起去菜场卖豆子。”

谈话中,每个孩子都是积极的,他们情绪高涨,即使面对困难仍对活动充满了期望。

在幼儿的自主探究中最常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入手”,有时甚至想放弃,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幼儿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如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在语言上给予幼儿以鼓励和暗示;在幼儿即将放弃时以参与者的角色融入活动中,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积极性等。这些行为上的支持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获得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使幼儿的意志力和坚持性也得到锻炼。

在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帮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要越过禁锢自己思想的“围墙”,也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带领孩子越过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围墙”。所以,当孩子们把兴趣点转入到他们自己设想的活动中后,老师就应该顺从他们的需要,做活动的“预见者”,预先考虑孩子在该活动中可能积累的生活经验,观察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及时设疑,让孩子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向着有利于他们需要的方向发展。

●经历时刻

清晨,我和添添、羽嘉刚把豆子放到添添爷爷的摊位上,就引来了村民的围观:“老师来买菜啊?”从未有此经历的我一时觉着语塞。而站在爷爷奶奶一旁的添添却很老道地说:“我们是来卖豆子的,你要称一点吗?”添添随手扔给红衣婆婆一个袋子。那位婆婆一面乐呵呵地装豆子,一面聊着:“你们来帮爷爷奶奶卖菜呐?”“不是,这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种的,在幼儿园里面种的”添添回应得很干脆。“老师带你们种的?”另一位阿姨也边询问边拿袋子开始装豆子。“阿姨多装一点,都买了吧”添添满脸堆笑地帮阿姨提着袋子。“小家伙挺会做生意的!”阿姨边夸奖边把豆子都装进了袋子里。

因为是第一次走上摊位,我们带的豆子不多,所以从走上摊位直至卖完豆子总共不到10分钟。我和一起来的羽嘉几乎都没有开口说话,豆子的价格是添添爷爷帮着定的(我们在幼儿园都没想到过价格问题)分量也是添添爷爷帮着称的(子轩没有借到秤,因为超市的秤是不能拿出来的)。回园时添添紧攥着卖豆子经历活动的第一份收获——12元人民币,小鹿般欢快地走在前面,我和羽嘉提着袋子、端着箩筐跟在后面,这就是我们快乐而难忘的第一次卖豆子经历。

整个经历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添添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在本次经历活动中受到了重视。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罗杰斯曾说过:“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即对人的行为基本上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可见,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的生活经历活动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育家张雪门指出:“能够让幼儿实际行动的,都应该让他们去行动。因此,从行动中所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制驭环境的能力。”可见,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幼儿通过对生活的享受和探索,从而体验、感悟生活经验的。

三、整合——“资源”的凝聚与融合

随着卖豆子经历活动的不断推进,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们纷纷当起了志愿者。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使得各类“资源”不断出乎意料地融合起来。

一大早壮壮的奶奶就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我,看到我就递上来一打塑料袋:“老师,壮壮回家说今天要去菜场卖豆子,我和你们一起去,帮你们运箩筐。”说完便把小三轮车往种植园地推。炊事员婆婆已经和早入园的几个小朋友在地里摘豆子了,壮壮负责把豆子从小箩筐运送到大筐里,孩子们个个洋溢着欢笑。壮壮奶奶把大筐搬上三轮车后就跟小朋友们一起去地里摘豆子,边摘边指导孩子们:“豆子饱满、壳有些泛黄的先摘。”壮壮奶奶帮大家一起把豆子运到菜场,又让小朋友们乘她的车回到幼儿园。壮壮奶奶表示:以后每次卖菜活动都通知她来帮大家运送。(我们听取添添爷爷的建议,每隔几天上菜场一次,这样卖出豆子的数量相对会多一些。)

做會计的张萧妈妈也非常关心孩子们卖豆子的活动,她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豆子收入记录表”记录每次的收入。她成了本次活动的“现金记录员”,不但要记录我们的收获,以后还要计算所花的费用。

爷爷奶奶们开始关心起我们的种植园地来。大家一起计划着,接下来可以种哪些农作物,怎样才能有丰硕的果实,周涵奶奶特意送来了西红柿、茄子、丝瓜等秧苗……

虞永平教授提出:“有效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可以激发家长的兴趣的。”生活经历课程要求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从内心世界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应创造条件使家长真正介入幼儿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来;应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统一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来。作为农村幼儿园的我们应该发掘农村家长群体的优势。明确家长资源的有效性不在于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心去发现、去挖掘。一些农民爷爷奶奶虽然学问不深,但他们几十年积累的各种劳动知识、技能、经验同样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资源。

四、延续——“生活”生生不息

当蚕豆丰收,豆萁被小朋友们拔出泥土的时候;当卖豆子经历活动告一段落的时候,孩子们又迎来了新的收获——卖豆子活动赚到的“第一桶金”。于是幼儿、家长、老师又开始了新的讨论。

“怎样使用这些钱更有意义?”

——买种子、农耕用品。

——给孩子们发工资。

——买教学用具和游戏用品。

——帮助身边需要的人。

这些都是我们对接下来经历活动的共同设想……

“还幼儿自然生活”是我们生活经历课程的核心,它让孩子们参与生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从而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皮亚杰说过:“儿童的发展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不断获得与改造经验,不断取得新的平衡,从而建构自己心理结构的过程。”幼儿生活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活动、每次交流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课程内容和时机,我们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兴趣点,捕捉生活中有益的信息,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生成适宜于幼儿发展的经历活动,通过筛选、梳理,整合成相应的课程。这样才能真正使“寓教于幼儿生活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在我园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已经意识到:“应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使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成为幼儿真实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课程。”然而我们在思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赋予幼儿生活经历活动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应让每位教师明确:经历不止于收获,而是“生活”的另一个开端。

“当你打开经历这扇门,你会发现:教育无处不在,生活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王春燕.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成长[J].学前课程研究,2007(1):6-9.

[2]吴研.回归生活世界:从张雪门的“行为课程”说起[J].海曙教育,2005(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邵道生.学会生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朱雯渲(1975—),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教育学学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1994年参加幼儿园工作,2012年担任无锡市万里幼儿园园长。2015年到山水城幼儿园工作,教科研经验丰富。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收获经历生活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