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两大追求

2020-06-29 22:53鲁晓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国外教育改革公平

摘  要: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崛起,纷纷进行了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可谓各有侧重点,主要是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追求。本文以美、英、德和芬兰为例,分析他国的特点和政策,从中吸取有效经验。

关键词:国外;教育改革;公平;质量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是对青少年三观与学识的初级培养,对未来社会公民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储备基础。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虽手段方式并不相同各有特色,但普遍呈现两个趋势,一方面在追求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则是注重提升教育质量。

一、教育改革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追求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问题是全世界的关注的重点,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在为教育公平而努力。

美国在教育公平方面非常值得关注,“它的历史短而步子快,教育成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罕见的”[1]。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点,教育公平构成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开国总统到进步教育家们的教育决策中,可以看出美国对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的追求是贯穿始终的。

芬兰也同样追求公平,在各种评比排名中寻找芬兰,基础教育排名皆名列前茅。芬兰对教育公平的政策与我国大致相似,都是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贯彻了各种惠民政策。而芬兰教育不提倡所谓的精英教育,更看重兴趣,这项我国与之不同。

瑞典、英国则与之相反,未能全面实行“教育公平”。瑞典在社会阶层方面,各个阶级的孩子会有差距。白领阶级的孩子通常选择基础教育,蓝领阶级的孩子通常选择职业课程。其导致的结果是高中毕业生中继续上大学的学生,白领阶层比工人阶层的孩子高48%;在性别方面,90%的女生选学看护等专业,工业、商业和工艺的学生中,则有80%是男生。由此导致的局面就是,男生在谋取体面高新的职业上占上风,而实际情况是男生的学业成绩多年来都不及女生。

英国教育机会不均等日益加剧。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优惠更少,而且这种不公平从小学一直持续到了大学引发的就业以及各种不公平。在英国,私立学校学费高于公立学校,所以在私立學校就读的学生基本出生于富裕家庭。私立学校在理科和英语等几个科目上的优势更加突出,并且这几个科目也是名校更看重的几个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国家阶级问题,导致某些国家在追求公平方面,未能做出好成绩。但是不论哪个国家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重视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道阻且长,不论国内外都有重重阻力,但随着各项政策推进与社会各界的关注投入,情况正在向好发展,后续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关注与付出。

二、教育改革对教育质量的追求

基础教育是我们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能够只是单纯追求数量,更应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这样,我们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打好基础。世界各国为提升教育质量各显神通,大致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实践能力、自主选择权等方面进行改革。

例如美国对课程结构进行综合,在课程设置、文理课程、专题研究等方向进行杂糅。或者相邻或相近学科间组织综合。使学生选择多样化。美国中小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为不同学生编制个性化的课程表,选修课多达50%以上。使课程内容的实用化。美国中小学开设的许多课程都非常注重其实用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强调接近社会民生,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接轨。

德国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艺,还包括如社交、适应、雄辩能力等。注重向学生传授方法和方法论,把辩论看作一种“练习课”,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思维方法、方法论的训练。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德国中等教育的两年定向阶段和其后的三轨学校,使得学生从初中开始,朝着着符合自己身心素质基础的方向发展。

英国倡导多元化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学习。增强实践环节,这里是科学创新的实践而不是传统的实践方式,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接触最新的科学动态与前沿技术。各相关课程配套实验要与国家的科学状况无缝链接,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基础实验。

芬兰更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芬兰的课程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各个群体都有充分的选择权,地方政府、学校和教师有权选择课程设置方式、教材版本等,家长和学生也有选择科目的自主权。

综合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观念与特色,国外某些先进教育精华理念是值得我国学习的,大致分为三点:(1)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天性,树立教育平等的理念。(2)给课程适当选择的弹性空间。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学生根据兴趣或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如今我国某些地区业已实行,根据试验效果看是否推广。(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应与科学前沿接轨,培养动手能力、科学精神、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滕大春. 今日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

[2]杨骞,胡良民.国外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04):32-35.

[3]靳玉乐,张家军.国外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04):28-34.

[4]邓敏,万绪林.论国外教育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0):4-6.

[5]蔡建东,朱敬.新世纪国外教育技术领域发展态势与特点研究——基于外文期刊数据的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3):10-15.

[6]李敏. 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鲁晓艳(1997—),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物理)

猜你喜欢
国外教育改革公平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探析国外税务会计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市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国外收益报告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