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
指导小学生作文,不能把写作方法的指导作为万能的“灵丹妙药”,应该把“爱”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去。因为小学生练习作文的要求,首先要求是情真而意切。要想學生写作时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意,理解学生的感情和需要,营造和谐热烈的气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唤起学生的心理共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你面前畅所欲言。
一、用“爱”来沟通师生情感,使其有内容可写。
很多时候,学生的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学生的心扉是否向老师打开,取决于他对老师是否信任。作文是一门情感学科,要写好作文,习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情感投入了,即使文笔差的学生也能写出比较像样的文章。因此,教师理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关心爱护他们,和他们平等相处。若能如此,他们就会乐写、多写,就会用最诚挚的感情、最优美的文字回报给你。
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张小小同学非常卖力,弄得是一身灰尘,一脸汗水,我看到这情景连忙用自己的毛巾为替他擦掉脸上的汗水,并轻轻地为他拍去身上灰尘。没想到,就在常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都会这样做的事,却在我们的学生身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在作文课上要求写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命题作文。张小小却把我为他擦汗这样的芝麻小事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并在作文的结尾写道:“老师,您就像慈母一样温暖着我,我无时不刻地感受着您对我的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我觉得是多么幸福。”多可爱的孩子啊,虽说这样的爱仅仅是我们的举手之劳!我却为之深爱启发。
是啊,良好的师生交往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递的过程,而应是心灵对话的过程。我班有个学生他行为习惯不大好,爱占小便宜,学习成绩也不好,所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于是我就从他的作文入手,每当作文课后,我把他留下来,和他一起改作文。并在下一次的作文课上大声地朗读他的作文,让同学们来评价它的优点。渐渐的,他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作文再也不想以前那样能拖则拖了,而是很主动的拿来请我提意见,修改也不怕麻烦。经过一段时间,他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坏习惯也改了不少,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可见在作文教学是心灵的交流,我们中有找到与学生的共振点,一定能够带来意外的惊喜。
二、把“爱”渗透其间,使其愿意作文。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绝不是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而是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了解和调控。学生认识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圆熟地把握理性,往往依赖情感观察来理解或接受事物。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
“没有良好的教学情感的参与,教学永远不会取得成功。”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时缺乏感情,学生的文章必定写得干巴巴;教师以成年人的感情代替儿童的感情去指导写作,学生的文章同样不能有真情实感。与学生同听、同观、同说、同乐的“身临其境”法使教师有了感情的源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那么一个个指向明确的提问,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
三、用“爱”评价学生,使其乐于作文。
恰到好处的评语,其实也是一门很有研究的学问,它既要融入老师的爱,又要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所以我对学生的每次习作,都尽可能用心地写好评语,引导他们善于独立观察、勤思考、精表达。如:“看来你跟我一样也是一名足球爱好者,看你的作文,就像在看现场直播。如果你能把当时的心情写出来那该多好!”又如:“你妈妈你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很欣慰的。你不但能体谅妈妈的辛苦,还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作文,这与你平时多动手,多思考有关。”
作文评价,老师与学生沟通次数较多,它是范围较广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作文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作文评分方法是分数一定,学生就失去了再修改写作的动力。因此,这几年我对学生的评价等第作了一些改革。针对学生渴望得高分的心理,我在平时的修改中首先在学生的初稿中打下初评等级,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及需要修改的地方。学生看到了自己成绩的同时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修改的积极性被激发,待修改后再等第,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得的等级仍不满,可再修改再打分。其次,我对“后进生”与优等生的评价标准不同,对“后进生”只要求字迹端正,语句通顺,错别字少。一件事能基本叙述清楚就打“优”。对优等生除了得“优”以外,再加附加等级。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让他们对自己的写作成绩永不满足,使其写作水平能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评分,是教师无私的爱编制起来的,它将师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其效果不言而喻。
“只有爱的付出,才能得到爱的回报。”实践证明,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能充分调动他的写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地去写,学生作文的火花就会时刻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