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匹夫相关。没人是孤岛,没人能独善。疫情趋远,思想渐深。作为身处其中的中学生,我们同样做不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耳闻目睹了真实的疫情,我们有着颇多的感受。如何感念沉淀,以手写心,用文字来表达抗疫之心呢?立意为先,拓宽更深的思路,遴选更丰的素材,抒写更浓的真情。
立意时,无论是热烈地赞扬真善美,还是无情地批判假恶丑,都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结合自己的感受,抒写真性情。关于“疫情写作”的立意,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切入:
立意一:社会大爱,肩担道义
【析理】立意较为深远,是站在高于疫情的角度设立,素材应该来自国之重者,在疫情中能力挽狂澜的大家。所谓的“义不容辞”就是甘愿奉献,谁的生命不是命呢?但他们敢于奉献,危险面前毫不退缩。其中有古稀甚至耄耋之年的李兰娟和钟南山,也有身患重疾的医之重者、仁者如董宗祈、张定远,还有敢于直言的张文宏。选材时要注意避开大家都知道的泛泛的内容。
【例文一】
钟南山夜驰武汉
(钟南山助理口述)
中午12∶00,会议结束。钟老师匆匆走出会议室,边走边对我说:“我也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了,今天必须赶到武汉。”(神态和语言写出了时间紧张、事件紧迫,写出了钟南山的重视)
过了一会儿,他强调了一句:“国家的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国家需要我们去,我们必须今天就去!”(以国家利益为重,铁肩担道义)
之后是短暂的沉默。但他特意强调的“国家”两个字,让我的心猝不及防地被某种东西击中了,血液在刹那间“倏”地冲到了头顶。
草草吃完中饭,钟老师已经来不及收拾行李,直接到省卫健委参加会议。下午2∶30,我到达钟老师家里收拾好他的行李,赶到了省卫健委,静候会议的结束。那也是一个讨论新冠肺炎疫情的会议,专家们警惕而又谨慎地进行各种筹谋。
下午4∶30,会议结束。我们坐上了直奔南站的车,一路飞驰。我和钟老师一路无话。只听钟老师喃喃自语:2003年“非典”挺过去了,没想到17年后又发生这么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下午5∶30,我们抵达南站。
我们登上了下午5∶45发车的G1022次列车。列车长帮我们在餐车留了两个座位。我如释重负,这比板凳强多了。
一坐下来,钟老师便打开电脑,开始查阅和整理资料。(一坐下来就进入工作状态)他工作的时候、思考的时候,都很不喜欢被别人打扰。幸而车上没有人认出他来。感谢智能手机的发明,让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安静地玩手机,车厢里没有了绿皮火车时代的那种喧嚣和纷扰。
直到晚上8点多,钟老师才想起要吃饭。(废寝忘食)我去买了两份土豆牛肉饭,然后又去补了车票。但过了一会儿,列車长过来说:“钟院士是为国家赶赴武汉,我们不能收他的饭钱!”尽管我再三推拒,但他还是坚决地把饭钱退给了我。
吃完晚餐,已是晚上9点。钟老师终于停下来,他闭上眼睛,将头靠在了椅背上。他满脸倦容,眉头紧锁,两鬓的白发在餐车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人物特写,刻画了钟南山的动作和神态。就是这样一位耄耋老人奋斗在抗疫第一线,表现了人物以救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我心中一动,举起手机,偷偷拍下了这个画面,把这一瞬间定格在了2020年1月18日晚上的9点15分。
我知道钟老师已经很累了,但他从来都不会说,从来。(有累不言,已成习惯,心中有大爱,甘愿奉献)
“眯”了十多分钟后,钟老师把电脑推给我,让我帮他敲下他对疫情的研判。大意有两点:一是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因为广东已有两个疑似病例,虽然他们没有去过武汉,但还是被去过武汉的家人传染了;二是要重视早发现、早隔离,一定要提醒公众尽量别去武汉,少出门,少聚集。
晚上10∶20,车到武汉。
冷风袭来,我终于体验到了传说中荆楚之地的冬日之冷。寒冷绵密而刺骨。钟老师穿的还是火车上那件棕色细格西装外套,里边只有一件衬衫。他应该也感觉到了冷,但背仍然挺得很直。(中国的脊梁,这挺直的背,不仅能抗住寒冷,也能为国人顶住疫情)
【例文二】
张文宏片段描写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自始至终,这样的信念占据他的大脑。(病人的靠山)
“按照这些标准来,出了事我来承担!”“没有防护,你可以拒绝上岗!”就是这些掷地有声的承诺,打消了身边医护人员的顾虑,他们得以放手去做。(对任何人都极其负责任)
“喧嚣过去,我要非常安静地离开,大家在悲喜交集处等我。”张文宏平静地说,“这个事过了,大家就不要听我讲话了。过了这个时间到我们医院那里,你看看那里,那个绕着墙根走路的就是我了。”这,就是张文宏,激流勇退。(功成身退、淡泊名利)
[鲁迅说:有成就的作家,“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集外集〈穷人〉小引》)“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看书琐记》)语言是张文宏医生的硬核的重要表现,所以,抓住张文宏的语言来描写他就选对了路子。]
疫情严重的时日,我们能想到张文宏普通一天的工作状态吗?
当天零点,结束了河南郑州的防控督导工作,张文宏搭乘红眼航班回到上海。驾车赶到市公卫中心的时候,快凌晨两点了。他又把为数不多的睡眠时间“腾挪他用”,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疫情解读长文。凌晨三点多终于睡下,早上七点不到又爬起来。紧锣密鼓地讨论完当天所有隔离患者病例,换上白大褂,直奔感染科查房;然后召集党支部会议,给大家鼓劲。即使已经超负荷运转,晚上结束工作后,张文宏还要抽出时间在公众号上做本职以外的科普。用理性的态度,安抚大众的焦虑情绪。(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张文宏医生全力抗疫、忘我付出的精神)
这,只是他日常工作及生活的一个极其普通的画面。
近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给张文宏教授写来亲笔信,对张文宏高度评价“您的科学态度、务实精神、基于专业知识又‘接地气的解说,对于大家全面认识问题、做好有效防范、避免不必要恐慌,都极其有益、十分及时。”(崔天凯的亲笔信,间接地表现了张文宏医生的科学务实及专业精神)
【点评】文段通过描写张文宏医生的语言、动作及引用崔天凯的评价,表现了张文宏的道义担当和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
立意二:人间温情,拂暖你我
【析理】人间温情,未必是感天动地的大事,这温情,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是平时最不引人关注的清洁工、快递员,甚至是还有些令人不满意的物业保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都抱团取暖,彼此关照。所以,关注身边小事,多观察、多思考,写出人物精神,一样能感动你,温暖他。
【例文】
从未走远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文华学校杨雅涵
又迎来了春天,花香伴着消毒水味氤氲在空气中,渐飘渐远。阳台上的迎春花还未开放,这时候来到新家好像有些无精打采。我看着它的枯枝,不禁疑惑:“之前熟悉的春天的感觉怎么没有了呢?”
料峭春风带着大家的期待,吹绿了一院花草,也漫过了空无一人的小区。我裹得严严实实的,快步去取快递。按下电梯时我突然发现手边有个粉红的小东西。定睛一看,我注意到按键防护膜里夹了一张心形的粉红小便签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武汉加油”四个字,旁边还画了一个胜利的手势。那一刻我愣住了,心里有无尽的惊喜,也充满感动和温暖。
我一扭头,发现了旁边贴着的清洁工的签名单,笔迹和便签上的一模一样,我眼前不禁浮现出了那个大腹便便的阿姨,她的衣服总是简单又宽松,她走路时还有点外八字。这字条,如果不是有对照,我还真想不到是她写的呢!
空气中又飘来了一股消毒水味,我似乎看到了她戴着厚厚的口罩,弯着腰消毒的动作。无论多么劳累,没听到过她一声抱怨,没看到过她脸上一丝的不悦。此时,我更感受到她为大家付出时内心的真诚,原来——人们之间的温暖从未走远!
来到小区门口,负责快递的义工哥哥隔着栅栏微笑着迎上来,问我号码。只见他已将堆成小山的快递分门别类地放好,仔细核对快递和派送员的健康卡。我临上楼时他还不忘叮嘱一句:“那是酒精,快回家吧,回去消消毒!”“谢谢,辛苦了。”我脱口而出,他虽然看起来有些疲倦,但眼中闪着自豪的光芒:“应该的,一起努力!”
后来,又来了几位取快递的人,哥哥依旧一丝不苟地寻找核对。午间的太阳正热,照得地面都有些刺眼。哥哥穿着简易的防护服,我能清晰看到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上楼时,消毒水味依然浓郁,可我心里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我感觉好像拿到了绝世宝藏,因为——大家互帮互助的面孔从未走远!
我走到陽台上,阳光丝丝点点洒下,照在迎春花上。阳光在迎春花上跳跃舞蹈,将茂盛的枝叶照得泛着隐隐绿光,整个阳台变得空灵而梦幻。我拿起水壶浇水,一个黄点在绿叶后时隐时现。“哇,开花啦!”看着空荡荡的小区,心中的恐慌却浅淡了很多。就算春天还未到来,可我相信,因为默默奉献的阿姨、乐观勤劳的哥哥,还有那些互道珍重的邻居们,人间的春天从未走远。
迎春花的花骨朵迎着春风摇曳着,我笑了。也许,花儿也相信世间彼此的温暖从未走远!
(指导教师:刘丽珍)
【点评】这篇文章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清洁工、一个负责快递的义工。无论是清洁工阿姨细致入微的贴心动作、平日劳作时的无怨无悔和真诚付出,还是负责快递的义工在特殊时期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甚至更恪尽职守——分门别类地摆放、仔细地核对、暖心地叮嘱、疲倦而自豪的表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小人物的大情怀,写出了疫期人间的温情。
立意三:青春担当,韶华不负
【析理】不同于耄耋高龄、老态龙钟,他们正青春年少、追求时尚;他们正活泼率性、血气方刚;他们正适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一场疫情,让他们一夜之间有了更多的担当。选材时要注意选择正值青春的奉献者,他们的力量可能不够强大,但他们的精神何其可嘉。如范湖分院的甘如意,一个“95后”女孩儿,骑行三百多公里,赶赴医院值班。
【例文】
绽放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文华学校郑清玥
在我的记忆中,她是那样柔软,如一只羽毛未展的雏鸟。(多么美好的女孩子)
穿上防护服的她变得陌生了。(以前少见,写出了与以往的不同)眼前,她敏捷地更换着器械,沉稳地服从医生的指令,毫无差错,她甚至在没事的时候紧紧握住病人颤抖的手。危难的暗淡无光压不住她坚定的脚步。尽管我耳边是机器嘀嘀的鸣叫声,鼻尖是消毒液刺鼻的味道,可我分明听到了万马奔腾、沙场血溅般的战鼓声,分明嗅到了弥天盖地、狼烟四起般的火药味。她娴熟地行动着,如一只长空击翅的白鹭。她的勇敢让我敬佩。(一系列动词及限制词的运用,表现了人物的勇敢、从容和专业)
“新冠”似乎没有那么可怕,我盖好我花瓣的被褥,自言自语道。但是黑夜中的寒风仍摇晃着我的花苞,我找不到绽放的动力。
我的城市下雪了,是在我醒来的几天之后。白色的幕布从天边织到眼前。我裹严我的花瓣,却还是被几片飘零的白雪冻得生疼。我的心被担忧和紧张冰封。旁边的病房却没有停止它的喧闹,他们依然从清晨忙到黑夜。有些医生忙完了索性就在走廊的靠椅上睡去。我时常看见她没日没夜地在病床边守候。
那天傍晚,她应该是休息。她从医院那边走到树下。她没穿防护服,只戴了一只口罩,踩在浅浅的雪里向我走来。我定睛一看:她的长发竟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光秃秃的头顶。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纤细的手摸向自己的头,那曾经有她引以为傲的浓密的长发的头。她被眼罩压出血痕的脸抽搐了一下。不知是因为下雪的寒冷,因为寂静得让人心慌的城市,还是因为每日每夜过度的劳累,她蹲下身,哭了。(形象的典型性)
雪花静静地飘落,却抚不平她肩膀上沉甸甸的重量。从她盈满泪光的眼睛里,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落花下读书的女孩,那个平凡却可爱的女孩。我看到了那个半夜昏睡在冰冷的座椅上、曾经躺在沙发上喝奶茶看电视剧的女孩儿;我看到了那个细致入微照顾病人、之前拉着父母的衣襟撒娇卖萌要新衣服的女孩儿。那个在病房里的战士被泪水融化了,融化成一个颤抖的姑娘。她抽泣着,好像是在跟我说,又好像是在跟自己说:“没事的,你会没事的……”
我以为她会放弃,会拿出手机跟院长说要回家,回到远离病毒的安全区。她掏出了手机,凝望着我,迟疑了。很快,她咬了咬牙,将手机揣回口袋,用袖子擦干了脸上的泪水,起身离去。她走了,她重回战场,我清楚地看见那个软弱的背影和那个勇敢的背影走在了一起。我恍然明白,撑起危难的战士,都做出了蜕变的决定。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有将自己磨练成英雄的凡人。她瘦弱的背影,原来就是天使的样子。
人心的温热打破了我心里的冰寒,我为自己的胆怯而深深羞愧。我找到了力量。我知道我将绽放,不论现在有没有人观赏,不论风雪如何侵袭。我将用我的指尖温暖这寒冷的春风,用我微薄的色彩染红世间的黑夜,用我的身躯点亮一盏天地的灯火,然后以最美的姿态凋落。
(指导教师:刘丽珍)
【点评】文中的“我”,是老树枝头上的一朵花,以花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社会;文中的“她”,是一个平凡的护士:她曾经是个那么爱美的女孩儿,曾经是个躺在沙发上喝着奶茶看电视剧的女孩儿;曾经是个在妈妈面前尽情撒娇卖萌的女孩儿……面对严重的疫情,她也曾有过害怕和犹豫;但是,她终于战胜了自己。看,她敏捷地更换着器械,沉稳地服从医生的指令,毫无差错。她是一个人物典型,表现了疫情中年轻护士的精神品质——青春的担当,传递给读者险情下的坚定和希望。
立意四:国家兴盛,责任在我
【析理】我就是一个小“我”,是生活在疫情下的每一个。我不能冲上前线,也不能运筹决策。但是,我守规矩、不添乱。我,做我应该做的事。做好我应该做的事,就是承担了责任。
【例文一】
传递
□深圳市南山区荔香学校九年级四班黄楠
这是冬天快要止步、人们翘首盼望着春天的时节。
我在院子里浇花,各色的花草争奇斗艳。忽然听见门口有声响,便朝它走去。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四处张望,没有人影。仔细一看,门外的把手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塑料袋。我将它取下,用医用酒精消了消毒。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着许多药品和口罩。
我不禁诧异。
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我是在姑姑家过的。姑姑家的邻居是一位护士阿姨,虽然我同她见面的次数不多,但能感觉到她是个温暖的人。去年的除夕夜,大家一起放烟花,烟花的噼啪声里,常常夹着她爽朗的笑声。她家自种的蔬菜也常常会送给我们品尝,我想,送这些口罩的,也许是同一个人。后来我去问姑姑,姑姑又微信联系了阿姨,证实了我的猜想。这些雪中送炭的口罩,在这个不平凡的春节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动。
这个春节,和往常太不一样。
若是以往的春节,也许我会在某个晚饭后的黄昏,和弟弟妹妹出门散步。看夕阳欲颓,看弯月初起,看灯笼高挂,感受小镇十足的年味。可不知是谁,按下了众人“快乐”的暂停键,今年的年味突然被盖在了口罩里。
我们只能足不出户,在姑姑家安静地等待着生活重启。却不曾想,在一天天的焦灼中,等得就快“弹尽粮绝”了。
一天下午,我和姑姑拖着拉杆车,戴着邻居阿姨送的口罩,去拿表姐寄来的快递。一路上,天气像是荷叶上的露水,晶莹而明亮。云彩变化万千,我们朝着阳光的方向走去。四周很静谧,暖风伴随着我们细碎的脚步声一起到了保安亭。
一个浑厚又温暖的声音从亭中传来。
“来拿快递?几栋几号啊?”保安大叔迅即打开门,捏了捏鼻梁条,口罩背后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方言味。
回答后,他帮我们搬起一箱牛奶和一袋大米,放在拉杆车上。
“你们也辛苦了哦,谢谢啊!”姑姑向保安大叔表示感谢。
“应该的。”保安大叔身穿绿色军大衣,戴着口罩站在门边,眼角含笑。
我们沿着绿茵小路往回走,路过的院子里,有老人家戴着口罩在院里浇花,有小孩子在屋前院后骑自行车。阳光普照,仿佛这个冬天不那么冷峻,一切都充满希望。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转眼到了复工的日子。听说表姐要上班了却买不到口罩,我们第一时间给她寄去了一些。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落日再一次染红了小院,橙红色留在树梢上,即将消逝。手机响了,在后院看黄昏的我收到了一条消息,是表姐在家庭群里发的照片——她在复工前收到了我们寄去的口罩,随之而来的是群里刷屏式的鲜花与祝福。
静静的小院里,夜凉如水,我的心不禁荡起波澜。
我不禁想到了新闻中那些奋不顾身的逆行背影,想到许许多多个家庭在这個严冬经历的生离死别,想到四面八方的物资迅速汇集到武汉,想到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各种鼓励与支援……这个新年里,人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生活用品和药物口罩,还有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温暖与祝福。
如果每个人的付出都可以点亮一颗星星,那么如此传递下去,一个国家的力量就足以照亮整个黯淡的夜空。
(指导教师:余井瀛)
【点评】收到东西后用酒精消毒——细节,写出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防护意识;护士阿姨悄悄地送来口罩,感动了“我们”;表姐快递来的物资,丰盈了“我们”;保安大叔不变的笑容,温暖了“我们”;“我们”寄给表姐的口罩,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小区中看到的点滴,都是带有暖意的。对于小区的几处景物点染,也渲染了这种温暖。这让人联想到了更多的传递——物资、温暖与祝福。特殊时期,每一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士;每一个人,都肩负着责任。从自身防护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就具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
【例文二】
凡人亦英雄
□深圳市南山实验园丁学校苗茜若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村口的铁栅栏边。
因为疫情,他得在村口守上一整天,每天都守着。陪着他的,只有一团火和一杯茶。
农村里有一些人,并不服从干部安排,三天两头就要往外跑。他倒也没嫌烦,一个一个地劝着,好说歹说地给劝回去。然后又坐下来,继续守着,不厌其烦地守着。(这就是他的正事)
河南的冬天,风大,他就一直坐在风口。别人喊他去另一头稍暖和的地方避一避,他也不去。眼睛弯弯的,能看出他在笑,他说:“这儿视野好,看人也便利,你就甭管喽,搁家里头去吧!”(多么质朴的责任心,不怕冷,还憨笑)
寒风刺骨,他裹着军大衣,顶着雷锋帽,戴着白口罩,俨然一尊雕像。(多么坚定)风把他露出来的那一部分脸刮得通红,脸上爆开一条条如干涸的土地般的纹路。他还是笑着,弯弯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只见他粗糙的大手来回抚摸着冻疮,时不时伸近火堆暖一暖,又揣回口袋。
有一回,一个小伙子耐不住了,和他打了起来。其实也说不上打,纯粹是发泄。他没有还手,只是挡着,拦着,劝着,不让他出去。我离得很远,隐约听见他说:“外头恁危险,你咋还出去?还不戴口罩……”小伙子被劝架的大伙拦下,愤愤而去。他倒也没生气,也走了。(值守也会遇到困难,但他不还手,只是劝,站在对方角度劝,责任的坚定多令人佩服啊)
第二天再见到他,他还是如往常一样,坐在那,烤着火,冻红的脸上多了几个青印子,大衣破了几个口子,还没来得及补。遇上人,他依旧笑呵呵的,和和气气地将人劝回。他的笑仿佛有魔力,单单看他的眼睛,你就生不起气来,只好作罢。
疫情不停,他就不休息。他每天都守在村口,就好像太阳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去,雷打不动。(责任的坚持更难能可贵)
我至今仍不知道他叫什么,也不知道他原本是干啥的。可我知道,他是我们抗疫的榜样,是我们的守护者!虽然他没有白衣战甲,虽然他不是治病救人的前线医生,虽然他只是一个平凡人,但是他迎风而立的坚守,是那样让人心安!我们深知,像他一样的人,在祖国大地上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身边的小“我”,抗疫,我的责任!)
他,还有他们,是凡人,亦是英雄!
(指导教师:秦亚会)
【点评】文章写了一个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人,他就是平凡人的代表。在这场疫情中,他代表了我们中的每一个。国家兴盛,我的责任!
立意五:伤痛悲悯,哀而不伤
【析理】如果没有深刻的感受,不要轻易表达这个立意。如果真的经历了、感受了,把真情实感抒发出来,那种痛,也能影响别人引起共痛。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也许,你亲历或目睹了失去,你可以极力表现事发前家庭的幸福,也可以深刻地写出事后的凄惨和内心的悲恸。这种痛不是一下子能抚平的,它可能痛彻心扉、可能痛及未来。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只能选择更坚强。
【例文】
温度(一稿)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文华学校李睿
“多么渴望,你可以再触摸出时光的温度。”
——题记
年轻人将包子装好递给我。他把自己裹在棉衣里,脸色有些憔悴,眼睛浮肿着,眼角旁淌映出几道浅浅的泪痕。
这是我在疫情缓解后第一次去这家店。
惊闻,包子店的老板确诊新冠后病逝了。
天啦,新冠真的离我这么近。
生活好像一切如常。只是我总会想起老板脸上漾着的憨实的笑、和善的声音、轻柔的动作,还有那包子的新鲜、醇香以及店中常有的昏黄的光波。柔柔软软的光轻轻地晕着温馨与祥和,也染出了时光的温度。
不富裕但又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我那时常会情不自禁地这样想。
所以,在家躲疫情的日子,我喜欢看冬夜的疏星细月,感受着暗黑的夜里,包子店闪着的明亮,那金色晕出的安宁。
可是突然有一天,警笛聲打破了安宁,几个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包子店周围消毒。这天夜晚,包子店第一次灭了灯,那处昏黄暖光在夜里被迅速地吞噬了,没有形状也没有温度。
后来,我路过这家店,发现店被封了,老板娘无力地瘫坐在残破的长椅上,她瘦极了,脸色苍白,显得疲惫不堪。
一个小伙子蹲在角落,无声地抽泣着,他将头埋在双臂间,微微颤抖着。他颤巍巍地站起,眼眸里尽是泪水。他抹去眼泪,眼圈泛着红,他拉起老板娘,两人互相扶持着,缓缓地离去。
在黑夜里行走,很冷。我分明看见一双无形的手狠狠地将这个家庭撕裂,撕得支离破碎,一个人倒下了,余下的两人挣扎着踉踉跄跄地爬起,一瘸一拐地走向破碎的尽头。
我不知道如何缅怀他的逝去。灾难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可逝去的每一个人都会使一个家庭支离破碎,他们将难以忘怀的痛刻在心底,印在骨里。冰冷的泪如猩红的血淌在脸上,袭卷他们全身的凉意,也会不经意地向别人传递寒冷吧。
于是我渴望,能有哪怕一缕微光,以极弱的温度趴在他们身上,轻吻他们的伤疤,给他们以希望。其实,有的。我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不止一次轻轻地走进那里,又悄悄地走出来。
可是,在暗淡的夜里,我却依然发现,那家店在初春里显得寂寥凄清,透出的是柔光里再也触不出的温度。毕竟,人已去。这种痛,不是一下子能释怀的。
那么,万家灯火,究竟藏着多少无法言说的痛?我不安地守望着这片看似宁静的夜空,任由悲痛的泪夺眶而出。我不知所措,悲伤得无法自已。
(指导教师:刘丽珍)
【点评】如果她生在唐代,可能是那个深味人间疾苦写实的杜工部;如果她仕于宋朝,可能就是那个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的范仲淹。作者小小的年纪里闪现着善良,短短的文字中饱含着悲悯。初稿结尾相对沉重,体现疫情的无情。这种深深的伤痛,也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体验,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让我们学会珍惜。可以尝试表达。
立意六:正视苦难,负重前行
【析理】疫情如猛虎,在我们全然想不到的情况下,它就这样爆发了。我们经历着禁足防护、经历着暂时的失去自由……也许是自然对我们的考验,也许是人类应该承受的苦难。好在,这不是第四纪冰川。好在,我们还在。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淡然处之,不是麻木,而是冷静地应对,积极地配合,是吸取教训,是更好地前行。
【例文】
温度(改稿)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文华学校李睿
“多么渴望,你可以再触摸出时光的温度。”
——题记
年轻人将包子装好递给我。他把自己裹在棉衣里,脸色有些憔悴,眼睛浮肿着,眼角旁淌映出几道浅浅的泪痕。
……
那么,万家灯火,究竟藏着多少无法言说的痛?
我茫然失措,悲伤的泪无声无息地淌在脸上。
疫情渐渐平复了。我看见,门店的门顽强地打开了,迎接着稀疏的客人。他们依旧靠包子店养活自己。
每当我习惯性地向外望着暗淡的夜,我还是会觉得那家店显得寂寥凄清,那透出的柔光里好似再也触不到一丝温度。
可是,我又时常不那么确信。因为我发现门店好像越来越热闹了,社区工作人员也不止一次走进去看一看,我发现买包子的人明显多了。有时,我会看到那個母亲走到门口朝外望。我也看到那个小伙子,认真地低头做事,认真地抬头卖包子。我仿佛又看到了以前的老板,他脸上漾着的憨实的笑、和善的声音、轻柔的动作,还有那包子的新鲜、醇香以及店中常有的昏黄的光波。柔柔软软的光轻轻地晕着温馨与祥和,也染出了时光的温度。
春清软地席卷着这座城市,天快破晓了。黎明的时候,清晨的露珠变得棱角分明。我看见它渐渐隐去寒风呼啸的萧索与那些悲痛的记忆,酝酿着的钻石般的光辉被春之热爱裹挟,迸发出一个璀璨的充满希望的黎明。温暖的光毫无遮蔽地渗透进了我们的世界。小伙子拉着母亲轻轻倚靠在门框上望着晨曦,他们的脸上泛起了层层红晕。
静默的时光又晕出了温度,柔软而绵长的暖意在心中渐渐浸漫。
也许,寒冬终将为我们留下一些记忆,让我们去铭记,去缅怀。那些沉淀下来的痛一笔一画都刻骨铭心——但也正因这样,才会促使我们拼尽全力地去珍惜彼此,去热爱生活。毕竟,那些不幸,都会过去。生活,还会继续。
(指导教师:刘丽珍)
【点评】李睿同学的《温度》初稿,抒的是真情,但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未免过于沉重,希望小作者不要太沉重,毕竟生活中的美好多于不幸,要乐观些豁达些。改稿做了些改动,字里行间加了些生活的亮色和生活的希望。这样的立意,让人轻松了不少。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文以载道的体现。
立意七:睦邻友好,守望相助
【析理】礼尚往来,雪中送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儒家思想“仁”“义”“礼”的具体体现,这更是国际间的交流互助。是的,疫情无国界,世界共同体,本就应该团结起来,共克时艰。
【例文】
中国捐助822国
□天立涛哥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家不得不向外界寻求帮助。中国对于疫情防控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国力也不断强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立即向各国开始了紧急支援。不仅捐赠大量物资,还向很多国家派遣了专业的医疗队,仅上海就向伊朗派遣了三支医疗队。
意大利作为海外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最先是向欧盟求助,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国家自顾不暇,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中国没有忘记他们,我们还记得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意大利曾经帮助过中国,还建立了一个医疗中心。
现在,我们不仅捐赠大量物资,还有大批医护人员赶往了意大利。防护服上的“意大利加油”,那个“熟悉”的味道,看了让人不禁眼眶湿润,我们的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了。
有住在意大利的华人透露,意大利国内的电视台一直在滚动播放中国陆续送来的物资,一直在表达感谢之情,还给援助医生胸前的五星红旗一个特写,很多意大利人的思维已经发生了转变。
3月1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联动向意大利捐赠了首批10万斤大米、10万余只口罩等防疫物资。
3月9日,青田县继续向意大利捐赠第二批防疫物资——共计51.5万只口罩。
3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派出医护人员加入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飞赴意大利,并携带31吨医疗物资,含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ICU病房的设备,口罩、防护服等防护设备,抗病毒药剂(包括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ECMO、普通人血浆、病毒康复者血浆等),支援意大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3月11日,中国表示愿意向意大利提供10万套医用N95口罩和两万套防护服,以及5万份核酸诊断试剂。同时允许意大利优先向中国购买1000台肺部呼吸机、200万只口罩。
3月18日,浙江省首批援意医疗专家从上海飞往意大利。医疗专家组将携带包括呼吸机、监护仪、双通道输液泵等ICU装备各30套,便携式彩超两套,实验室检测试剂6万人份,还有一批防护物资(其中有20万只口罩)、常用药品等,共计9吨。
我们更记得在中国疫情开始的时候,日本和韩国都为我们捐赠了大量物资,尤其是日本,捐赠了大量的防护服和口罩,而就在不久之后,日本国内的疫情也开始严重起来了。
对此,中国立刻向日本捐赠了第一批500套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以及2000盒检测试剂,随后中国企业向日本捐了80万只口罩。
辽宁省捐赠日本防护物资132箱,重达1.02吨。江苏省向日本爱知县、福冈县、大阪各捐赠5万个医用口罩。
中国送达日本的物资源源不断,而且写满了鼓励的话语。
正如外交部所说:
我们不会忘记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国际社会对我们提供的支持和物资捐助。当前,我们也向遭受疫情的国家伸出了援手,从政府援助、医疗技术合作、地方政府增援和民间援助这四个方面都做出了努力。
很多对外援助的物资上写着我们的美好寄语,既有“千里同好,坚于金石”等中国古语,也有“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等韩国诗句,还有“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等意大利哲学家的名言,表达了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看着这一长串名单,有感动,有自豪。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也在不断与各国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对于曾经质疑和做过一些不地道行为的国家,我们也不会落井下石,也愿意尽量提供对抗疫情的经验,希望他们也都能够尽快挺过这次疫情!
【点评】翔实的数据、理性的陈述,让我们了解了国与国之间的互助守望,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上述立意分析不尽全面,还可以有更多的角度:
如,民族凝聚,神州口碑。各省的行动谱写了一支神州一家的歌曲。那些积极前行的医疗队,还有我们的解放军、人民警察,他们都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如,灾难意识,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看看我们国家与政府的反应机制,几艘邮轮的故事(钻石公主号、至尊公主号、歌诗达·威尼斯号),方舱医院的神速建成等。
如,科技救国,知识报国。用知识来挽救生命。除了治病救人的医生们,大家还记得那个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吗?她凭借自己学的医学知识,在条件很差毫无相关治疗经验的县城医院,和医生护士一起,为自己治好了病。
还可以写其他的个人感受来抒发真性情,如:
敬畏。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别让野生动物发脾气,别让北极冰川流眼泪……
珍惜。生命只有一次,明天和意外我們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那就珍惜当下吧,不要等失去了再后悔。珍惜身边人,珍惜那些平常的日子,如亲人的唠叨、老师的叮咛、同学的劝告、朋友的提醒……
锻炼。只有提高免疫力,我们的生命才会更顽强。加强锻炼不只是为了中考,让锻炼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吧。没有质量的身体状况,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
倾听。倾听不同的声音是智慧的表现。事物的正确答案有时不止一个,给另一个一些机会,也许就是一种救赎。
防患。潜江的事例告诉我们:防患于未然有多重要。防大于治;疏胜于堵。其他的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未雨绸缪,人之胜者。
自律。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客观理性地分析,你就不会第一时间信谣传谣制造恐慌。我们不添乱,这也是一种贡献。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唐朝诗人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使命感的表现。“时”,即时代之意。“为时而著”,对读书人而言,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疫情当前,我们同样可以写景叙事说理抒情,书写万千气象:只要有真情,无物不可载;只要有实感,无事不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