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甜甜
摘 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激增,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凭借其载客量大、运行速度快、无堵车风险、准时可靠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而乘客的增多、地铁线路的复杂给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了管理方面的压力。单纯的依靠大量人力勞动缓解运营管理以及检修维护方面的压力已经不能满足地铁运营方面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地铁运营重难点情况的讨论,分析大数据处理、可视化监控等信息化共享手段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共享;应用
1.研究背景
自1971年我国修建的第一条城市轨道线路在北京开始正式运营开始,截至到目前我们已经有青岛地铁、济南地铁、上海地铁、天津地铁、成都地铁、广州地铁等40余座城市开始或已经修建了地铁线路。例如青岛地铁首条线-青岛3号线在2015年开始正式运营,截至2019年底,青岛已经开通并正式运营的地铁线路有4条,在建的有6条,最高日客运量达84.88万人次。不断增多的地铁线路以及与日俱增的客流量给地铁运营管理带来了挑战,尤其是专业信息的交互、检运信息的共享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可提升范畴。本文通过对地铁运营重难点情况的讨论,分析大数据处理、可视化监控等信息化共享手段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应用。
2.交通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2.1 信息交互问题
地铁运营管理涉及到各个专业各个领域,例如存在车辆专业,信号专业,供电专业,AFC专业,BAS专业等专业领域。各个专业领域都是单独管理,单独维护,互相之间信息不共享更不交互。但在实际运营情况下,各专业之间的技术是存在相互影响性的,例如信号的状态影响到车辆运营的情况等,但相互的独立管理制约了信息的交互性与关联性,信息资源共享不够到位,导致对于信息的判断不能全面性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处理停滞时间过程的风险,严重的更有误判的隐患。不能对各专业的交互信息共享并处理,制约了运营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于实际发现的问题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处理判断。而且由于专业领域划分的限制,制约了员工的全方面发展,容易出现严重的专业壁垒,员工间的专业替换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2 人工依赖度过高
地铁客运量的增大,线路的增多对地铁运营管理是一种挑战,利用传统的检运手段只能不断的扩充人员,使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过于臃肿,但人员过少又无法完成庞大的运营管理任务。利用最能影响行车安全的轨道线路情况来评价,参考青岛地铁的13号线,该线全长67.0千米,如此之长的线路依靠人工查验轨道廓形情况、不平顺情况以及波磨情况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加上地铁运行时间的要求,利用有限的时间对轨道状态进行判定,尚且不考虑人工查验的人为因素误差,也需要巨大的人力才能实现,这对运营管理是巨大的考验。地铁运营方面虽在不断的更新各类检测设备及手段,但是鉴于过去国内对此类手段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导致目前位置地铁运营仍存在过高的人工依赖度。
3.信息共享条件下的运营管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信息化手段的提升,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地铁运营状态的窘境。在地铁后台建立大数据处理库,对于各专业的信息及时进行上传处理,利用大数据的计算能力对常见的问题状况实现快捷判断并输出预警。例如地铁运行监控信息的获取,将监控信息及时收集并传输至后台大数据处理,若发现着火点、设备损坏点等情况自动发出预警,根据预警情况分类分级别响应,并传递给车辆专业、运营专业等各相关专业。依靠大数据的逻辑判断能够避免人为疏漏,能够更准确的做出相应。地铁运营中的检修维护对人员依赖度较高,应该采用更好的检测设备代替人工检测,但是设备的更新与研发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能够更快速使地铁运营变得高效。而且信息的交互可以使员工全方位的发展,提升员工对各专业的熟识度,使单一专业问题得到更多员工的预警和判断,而且各类问题的信息共享可以帮助员工了解更多问题的处理情况,对于各类相似问题的解决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总结
地铁线路的增多、客流量的加大给地铁运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地铁运营管理存在着信息资源不交互,对人员依赖度较高的弊端,各个专业领域间专业壁垒严重,人员专业性太强反而综合能力太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共享条件,实现各专业各领域的信息资源的逻辑判断及共享,使常见运营管理异常问题实现后台系统的逻辑判断及应当,且能够不断的帮助员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建立信息化共享条件对地铁运营管理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筱茜.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2):268.
[2]张随平.以精细化管理保障地铁安全运营[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6):22-2[…]
[3]朱沪生.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思考[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10-13.
[4]张铭.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计划协调优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5]郑锂,肖赟,何必胜,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及特点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