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视阈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及创新路径研究

2020-06-29 20:26刘雅庆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创新路径

刘雅庆

摘 要: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小镇,是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载体和重要途径。本文在对产城融合与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问题和难点,进而提出特色小镇开发与培育的创新优化路径。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在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因“非镇非区”特征而担负着特殊角色,既有望成为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又有条件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载体,特色小镇将走出一条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理论基础

(一)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而在产城融合视阈下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如何将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深度融合,以“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推动特色小镇发展,避免特色小镇的“空心化”和“无序化”,努力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

(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在稳的前提下,有所进取、以进求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特色小镇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抓手, 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因此, 有关决策者应厘清思路, 在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智慧社会大背景下, 紧抓特色与产业, 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目标, 智慧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二、安徽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对安徽省特色小镇的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调研了安徽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等。

(一)特色小镇数量少、类型比较单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公布的第1、2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其中,浙江省国家级特色小鎮数量最多,总共有23个,位列全国第一;江苏省和山东省国家级特色小镇各有22个,并列全国第二。安徽省共有15个特色小镇上榜,仅占总数的3.7%,与浙江、江苏、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随着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进程不断加深,不断涌现出新的类型,具体可以细分为10个类型。然而,安徽省现已建成的特色小镇只有新兴产业型、创意时尚型、生态旅游型、经典产业型、历史文化型和高端制造型6种类型,且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型和經典产业型两个方面,类型比较单一。

(二)定位不准,特色元素不突出

安徽省部分特色小镇大量照抄“浙江经验”,“有小镇无特色”、“有规模无质量”现象愈加严重,小镇在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好城市总体风貌上缺乏地域根植性。“特色小镇强调一个“特”字,这个“特”凸显的是它的独占性和唯一性,是小镇长远发展的灵魂和持续生命力,定位不准,则会南辕北辙。特色小镇定位,应该是重在打造特色生长的土壤,而不是盲目制造特色,遍地开花”倾向在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特色小镇因产业而存在,因产业而兴旺,产业集聚才是特色小镇的落脚点和根基,这个产业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强”,需要探索成熟的操作模式。比如江浙一带的特色小镇,基本都是发端于较为成熟的块状经济,如诸暨的袜业、龙泉的青瓷、磐安的药业等,都是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是把特色小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而绝非生搬硬造强栽异地之花。

(三)产业运营方式亟待创新

产业运营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良好的运营方式,应该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民众参与,在合力基础上寻求创新。但现实遭遇的尴尬却是政府热、企业冷,政企考虑的角度不同,意愿点也不同。政府通过整体规划统筹,思考的是长远发展问题,而企业往往更加注重的是短期效益,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对产业投资运营抱有更加谨慎的态度,政府努力搭建了特色小镇平台,但吸引来的却更多的是地产商,出现了特色小镇圈地热、房产热,缺乏良性的产业运营,特色小镇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终究只是一个空壳。 特色小镇由于特殊的土地获得方式而备受房地产业青睐,这使得特色小镇趋于“房地产化”,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地价上涨、租金哄抬,最终把小镇里真正的特色产业排挤出去。

(四)体制机制构建还需完善

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体制机制构建,缺乏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的规范引导,就很难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通和优化配置,甚至会陷入竞相追逐特色小镇名号的无序困境。当前安徽省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多数仍然沿袭旧的发展模式,通常是以政府招商引资的方式小心维系着这个新生事物,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政府疲于心力,而真正作为特色小镇主体的企业却没能更好地调动起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来激发企业的主体意识,同时,要为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动态考核,有优胜劣汰,避免出现为创建而创建,“争个帽子睡大觉”的发展僵局。

三、安徽省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提升路径

(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色小镇合作模式

政府和企业紧密融合或许是一条有效路径。建议采取政府参股、以企业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模式,让政府也能分享小镇建设的长期利益,从而勇于给予充分的支持政策。另外,政府还可以和企业实行“对赌”机制,这样可以把一些不良企业挡在外面,并使那些真正的好企业获得充分的政策支持,把特色小镇建设好、运营好。

(二)培育特色小镇的运营商

建议一是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定期评选出特色小镇建设的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进行名单制管理,并面向社会公布和表彰他们的实践案例,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身特色小镇建设。二是对于这些得到广泛认可的特色小镇品牌企业,给予在项目获取、规划土地、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使之快速成长壮大,实现全国化发展,更好地支撑特色小镇建设的国家战略实施。

(三)将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特色小镇和乡村建设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本质上是一体的;甚至可以说,特色小镇归根结底是服从和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就是十九大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四)设立国家级基金平台

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国家级基金平台,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建设。这个基金的作用,并不只是解决“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一系列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高鑫,戎岩.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陕西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5):266-267.

[2]黄媛,吴秀苹,胡宇橙.产城融合视域下特色小镇发展实践探索[J].城市,2020(02):27-33.

[3]张诗嘉.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省竹沟镇为例[J].中国商论,2019(24):184-185.

[4]王海飞.供给侧视阈下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基于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调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04):131-139.

[5]叶娟惠.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的精准培育与建设路径——以福州市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2):94-101.

[6]陈文伟,王杨通,楼勉,朱旭荞.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J].北方经贸,2019(03):120-122.

[7]辛金国,刘奇,沙培锋.浙江省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8(10):9-12+37.

[8]秦笑.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及其核心竞争力评估模型构建[J].江苏商论,2018(10):112-118.

[9]彭玉婷.產城融合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为例[J].安徽科技,2017(11):30-32.

[10]宋冬芳.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策略探讨[J].低碳世界,2017(22):183-184.

[11]郑巧茜.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探究——以杭州良渚文化村建设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3):239-240.

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产城融合视阈下安徽省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及创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SKY2004ZD)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创新路径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