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彩
要办好一所学校,应该从四个方面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1 学校品牌战略的选择
学校品牌不仅仅是一个牌子,而是凝聚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价值观。学校品牌也决定了家长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和选择的态度。
我们说对家长而言选择学校的风险是特别大的,学生和家长无法知道也无力决定学校教什么,如何教,教的如何。因此,家长、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一般都会为降低风险而选择品牌学校,他们更相信品牌學校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让他们放心。在家长看来,错误的教育选择所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前途、幸福甚至是家庭的和睦与安宁。家长的一次选择极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人生道路,而且绝对没有二次选择的机会和可能。
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论证,我们确立了潜山路学校办学的战略愿景,把建设一个有特色的、有品位的、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学校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2 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构建
一个学校要长治久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一席之地,求生存、求发展,起核心作用的是学校文化的构建和影响,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共同坚持的信念和价值观,甚至是学校成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学校文化有四个方面的内涵,这就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2.1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我们必须要对学校建筑设施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校园文化长廊,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体现出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
2.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很矛盾也很痛苦的过程,一方面;学校的办学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制度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另一方面,中国人的人性弱点又从骨子里对制度有抵触,中国人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自私、贪婪、冷漠、拖拉、散漫、懒惰的习性,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传统的道德秩序又荡然无存,世风日下,道德滑坡,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对教师群体的思想产生影响。制度设计必须符合人性,对人性的优点加以引导,对人性缺点加以遏制。
我们潜山路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是,既要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同时也要关注教职工的个人欲望,在个人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达成学校的奋斗目标。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过分重视制度甚至是依赖制度就会给学校带来隐性的、长远的危害,因为严密的制度会捆住人们的手脚,限制教师能力的发挥,不利于教师内在动力的养成,同时中国人从骨子里反感被人管,我们经常听到:“你凭什么管我?”、“谁让你管?你管谁啊?”、“就凭他那个德行,还想来管我?”,人不想被人管,怎么办?不要紧,我们说管理中除了一个“管”还有一个“理”,“理”就是看得起,是尊重,是信任,是沟通,是好商量。中国人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好面子,只要你看得起他,尊重他,信任他,他就会拼命地去做,我想“士为知己者死”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管理必须适当,在实践中,我们潜山路学校的做法是寓人治于法治,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加以适当的调整,合理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谓管理,无外是管事理人,是修己安人的历程,所以我们要要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以人为本,依理应变,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学校中的有机应用。
2.3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在行为文化方面我们主要从教师的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学生的一日常规,学校礼仪等诸方面来积极探索行为文化的构建。
这两年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对教师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我们制定了《潜山路学校教学规程》、《教师礼仪规范》、《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其目的就是培养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教师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单位,难免会留下原来学习或工作环境所打上的烙印,所以个人风格千差万别。工作态度、教学风格、与集体与他人的相融性、工作的严谨度、规范度、责任心、大局意识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对自己有个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自己的定位,合理制定专业成长规划,尽快融入潜山路学校大的氛围之中。
同时潜山路学校虽然是一个历史老校,仍需要社会对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对外宣传有多种途径,但是,我们认为对学校宣传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生和家长。我们要求老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位学生,接待好每一位家长,由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信任的家长替我们去宣传,口口相授,才能产生极佳的效果,每位老师的言行举止,气质风度都代表了潜山路学校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求每位老师都要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都要成为宁溪学校的形象代言人,要让每一位接触过潜山路学校教师的人都能对宁溪学校产生良好的印象,同时要把宣传学校内化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一种欲望,一种自豪,一种幸福。努力培养对学校的感情、培养对学校的归属感、培养对学校的忠诚度。
2.4学校精神文化构建
精神文化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此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办学得以成功的精髓。
我们说教师是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师心理上的内驱力、取决于教师对学校办学目标的认同、取决于教师愿意为实现办学目标奉献力量的深厚感情,多年来,我们可以说是殚精竭虑、负重前行,通过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经营与积累,通过目标导向作用来引导教师的工作兴趣,不断激发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动机。使学校战略目标真正深入人心,并与教职工的个人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制度执行的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的过程,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宗旨逐渐内化成教职工的自觉行为,从而真正形成“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学校共同价值理念。
3高绩效的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我不想多说,我们知道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了。
在我们这个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里,虽然每个人从童年开始就被灌输团队合作的观念。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理想中的团队并不存在,或根本没有团队,有的只在一起工作的人,我们知道中国人打小球能赢,打大球难赢。为什么呢?小球常常是单打独斗,大球需讲究整体配合。这也反映出,在打造团队、追求整体优势方面,我国团队建设的困难不能低估。究其根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的一些不利于团队建设的方面,比如,长期的小农经济模式的影响,使我们更习惯于单兵作战。二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对团队建设仍有一定程度的制约,比如,绩效管理的异化,使教师更喜欢保守自己的经验。 但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团队精神的文化渊源,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仁者爱人”思想,在这一角度讲,中国有发展培养团队精神的优势,
我们潜山路学校近年来,一直在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合作团队上很下功夫,努力使教职工队伍成为具有团队精神、富有效率的组织。
1、加强教师工作的有效控制。
2、加强团队的组织学习能力。
3、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我们采用多种方式(专题讲座、拓展训练、优秀团队评选等)努力营造沟通氛围,使教师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立足自身的特色发展
特色是学校的亮点,也是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综合办学水平的标尺。特色发展的目的无非是在加强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特长、综合素质的发展,努力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我们经常和老师们说,搞教育不能鼠目寸光,不能老是盯着学生的成绩单,不仅要对学生的中考负责,更对学生一辈子负责,要让每一名孩子快乐地学习,让宁溪学校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生活最幸福的地方,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当我们的学生在今后人生路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潜山路学校给了他难以忘怀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人生最基本的素质时,我们才真正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潜山路学校才能真正具有最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