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君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将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冠肺炎席卷中国,冲击全球。我们还来不及欢度喜庆的春节,就被肆虐的疫情困在家中。教育部适时提出‘停课不停学,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的政策。
全国共有2亿多在校学生,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言,“停课不停学”可谓“史无前例、世无前例”,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也是一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奇迹。这次的“停课不停学”,是教育部在很短时间内,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去满足受疫情影响而不能按时开学的全部青少年学生居家学习的需求。应该说,我国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过去设想可能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一个进程。
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这次针对有些手机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国家开通了教育电视台的公共课堂,力争覆盖到所有学生,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兜底。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依托cctalk平台开启了网络直播课。直播课可以在空中课堂与学生互通,通过师生的问答,可以有效监测学生的听课情况,提高听课效率。
2月10号开始了我的第一堂网络直播课。这是一个陌生的课题,再加上信息技术水平的缺陷,从最开始的无从下手,战战兢兢,到现在的逐渐习惯,得心应手,每发现一个新的教学功能,都无比激动。对于一名普通老师,我收获了很多,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
教学模式的改变带来授课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结合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集体备课,轮流讲课的方式。蔡玉梅老师每周一和周二直播。我每周三和周四直播。每节直播课,我们都提前三天搜集资料,撰写初稿。上课前一天在集体备课群里讨论。根据初稿修改意见形成定稿。然后根据定稿,由讲课老师制做PPT。周一到周四,每天下午3;00—3:30开始网络直播,周五复习。其他未直播的老师在直播群里监督学生认真听课,统计未上线人数。课后核查未上线原因,再检查写作业,查找问题,并将问题汇总,分析原因,进行有计划的课后辅导。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一年级语文线上教学逐步形成学初案、集体研讨、二次备课、线上教学、批改作业、问题汇总,分析原因,然后有计划的课后辅导这样的过程。从教学效果看,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不宜复杂,检查手段是抽查背诵、默写。只要认真参加线上学习的同学,检查效果都令人满意。我们主要依托QQ群布置和提交作业。在复工复产后,家长们能够克服困难,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和监督孩子完成当天学习任务。
一、教学工具的变化带来技术应用、教学状态的变化
技术问题是横在线上教学前的一条沟壑。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突然改变,都需要一个逐渐适应、逐渐改变的过程。一年级线上语文教学经历了一个被动接受、手忙脚乱、烦躁退缩、压力前行、摸索方法的过程。可以说线上教学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是上课状态的改变,不知道网络那端的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不能做到在教室里时时监督。紧接着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卡”,随着平台用户的增多,时常出现网络掉线,学生听不到声音等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向平台反应。同时网络运营商也出台了一系列网络提速活动。針对教师和学生用户免费提升网速,给没有网络的学生家庭安装网络。同时赠送大额流量,使家中没有无线网的学生也能用流量听课。
二、线上教学带来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的转变,使我们的教学必须与线下相结合
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完成作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个别学生开始思想松懈,不能坚持上网课,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完成质量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开展了线下测试,线上监考的期中考试。教师通过钉钉平台,在考试过程中与学生视频,实时监督。根据考试结果,结合前期学生网课表现,我们针对学困生进行家访。为使本次家访工作扎实开展,我根据线上教学工作开展以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利用不上网课时间分批对学困生、特困生、留守儿童(特殊情况)、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列出名单,并划定路线逐一进行实地家访,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在上课、学习等情况,并给予解决办法,其他学生采用微信、电话、钉钉等形式进行线上家访。家访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如作息时间、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以及是否每天严格居家等等。具体围绕学生空中课堂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学生们利用这次疫情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培养自律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把这次疫情当做一次学习考验。
本次线上学习密切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升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