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信息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虽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数据安全的隐忧。本文从隐私泄露、互联网安全隐患、网络安全制度规范、数据完整性四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大数据时代下安全与隐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据完整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类互联网技术得以高度融合,当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公民及企业的隐私保护能力却没有随之提高,据数据表示,96.6%的安卓APP需要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而苹果APP也高达69.3%,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喜好、消费记录等信息均被监视或窃取,安全隐患极大。
1 大数据时代下安全与隐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难以平衡
人工智能化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能够提高用户信息查询和获取的效率,但同时也会造成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不但会影响其正常生活,还极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的稳定有着极大的危害。
1.2互联网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难题,随着各类APP的开发与应用,人们的账户信息越来越多,经常出现被病毒侵袭、黑客攻击、账号盗用等情况,致使企业机密和人们隐私被泄露,给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1.3缺乏完善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
完善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是保障网络社会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能够大幅优化我国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但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规定仍不夠完善,不法分子极易利用法律监管的盲区,开展数据信息攻击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稳定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
1.4数据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普通用户一般在上传数据信息后,则很难再验证信息的完整度,这一技术局限使得数据信息极易出现失真、损坏、丢失等问题,导致在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使得分析结果严重失实,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也会为用户反馈错误结果,影响其工作安全性。
2 大数据时代下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对策
2.1提高人们进行隐私保护的力度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其中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网民的总占比为63.3%,大学及以上学历水平的网民占比为19.5%,这说明我国网民的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当前各类APP对网民隐私权限信息获取量极大,大部分网民缺乏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缺乏重视,导致大部分个人隐私泄漏。因此,对限制各类APP的获取无关权限,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从而提高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力度。
2.2加强对网络安全隐患的控制
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力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网络安全隐患控制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应用,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与隐私泄露风险进行精准的评估,灵活利用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等对安全隐患与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加强自身对用户信息安全维护的能力,为用户隐私保护提供保障。
企业可综合运用当前较为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混合云技术、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等,为用户个人信息及其上传或下载的数据进行安全访问权限设置,帮助用户建立起信息安全保护屏障,在数据传输前对访问者请求信息进行合理合法的检测和认证,并通过数据加密、秘钥保存、恢复、防篡改等功能加强对用户信息及隐私的保护。
2.3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
从当前我国网络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不法行为以及互联网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漏洞进行有效监管,针对性降低企业及个人使用网络工具时产生的风险,创建出完善的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优化当前网络环境,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监管机制,提升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结构层次,为人们隐私保护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应加大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青少年网络应用的监管力度,使得全社会逐渐树立起网络安全意识,促进网民不但能够利用法律规范合理保护自身隐私,也能够约束自身行为,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2.4提高数据信息储存的完整性
同态加密技术与加密数据检索技术,能够在用户上传数据后对其进行数据信息储存完整性的检测,可有效降低储存数据被恶意篡改、盗取、丢弃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是对用户数据储存质量进行有效保障的关键。其中同态加密技术相比于其他加密技术而言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加密方式,可以大幅增强用户云储存数据的完整性,但当前此技术仍在不断开发与完善的阶段,是未来保障网民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应用技术之一。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依托于云计算的支撑。因此,当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互联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或企业应加强对人们隐私保护与网络安全隐患的控制力度,积极完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并加强数据保护技术的应用,提升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有效保护人们的隐私,推动大数据时代得以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柴荣军,吴梦蝶.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70.
[2]高佳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4):143-144.
[3]曹子豪.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108.
[4]张海涛,何瑞.探讨云计算中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9,21(20):168.
[5]郭飞.分析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数字通信世界,2019(06):125+182.
作者简介:姓名:韦武杰(1985.08.13-);性别:男,籍贯:广西大化县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