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琴
摘要:如何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上海市提出了“非遗在社区”传承传播活动,要求传承人“扎根”社区,每月以不同形式常态化开展公益性传承传播活动。上海市青浦区按照市局要求,在“非遗在社区”传承传播工作中做了大量尝试与创新,通过不懈努力,提升了非遗在社区的知晓度和传播力,最终目标是实现非遗扎根社区、融入生活、活态传承。
关键词:活态保护传承;非遗在社区;传承帮带;创新转化
“非遗”在当今社会环境中,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亟需推动“非遗”的“活态保护传承”,才能确保非遗的“生命力”。活态保护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
2018年起,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遗产司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市推出了“非遗在社区”项目,该项目以上海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主要依托,以各区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推动国家级、市级、区级乃至街镇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面深入“扎根”各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居民小区、学校、商圈、楼宇等基层公共社区空间,常态化开展演、讲、示、教等公益性传承传播活动。
非遗源于“社区”,更要活在“社区”,把非遗束之高阁,让其活在过去,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因此,非遗更要活在当今,回归“社区”。青浦区按照市局要求,两年多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承传播活动在全区常态化、规模化开展。
1 基本概况
1.1 传承有序 稳步拓展
2018年,青浦区在全区11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分别入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非遗在社区”传承传播活动,并全部签订《“非遗在社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传承传播工作协议(青浦区)》,25名市、区、镇级非遗传承人参与活动,涉及我区的各级非遗名录项目10个。2019年,根据市局下发的《推进“非遗在社区”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青浦区进一步下沉拓展“非遗在社区”布点、扩大传承人群队伍。依托原有资源,经过广泛发动,全区新增点位11个,新增传承人10名,涉及5所学校、2个传承体验馆、2个居委、2个村居。将“非遗在社区”进一步延伸,使非遗更接地气,让学生和居民们在校园里和家门口就能接触非遗、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1.2 注重联络,动态管理
“非遗在社区”三方在各自权责范围内,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坚持三方平等与“以传承人为中心”并重的原则。分中心积极做好政策引导、业务指导、统筹协调,将该项目纳入区文旅局对各街镇年度考核评估及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考核中。要求各街镇对传承人参与社区传承传播活动情况做好记录、收集和整理,分中心也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一定奖励。
2 开展情况
2.1 传承帮带 培育新人
“非遗在社区”普及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程,因此,这不是一个短暂的活动,而应是一个长效性的计划,在传承中不断培育新人,做好传承接力棒。
练塘的田山歌,是目前我区歌班最完整、传承教唱活动长期定期开展,他们将“学生”辐射到了“大学生村官”,坚持每月2次,将村官这一群体吸引到田山歌的教学队伍中。朱家角镇的“非遗在社区” 活动坚持多点位进行,每周2次分别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镇文体中心4个点开展活动,学校将传承工作纳入年度教学计划,开设专门课程,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盈浦街道2019年新增点位3个,新增传承人3名。其传承项目《小刀会传说》依托“盈浦故事”平台得到了广泛宣传,同时“盈浦故事”也培养了一批故事讲演员和故事创作员,2019年新增的3名传承人正是“盈浦故事”的故事员,其中一名为80后。“盈浦故事”全年进行宣讲系列活动不少于百场。宣讲场地包括社区、学校、商圈及企业等。全年至少开展30次故事沙龙活动、全年开展至少6次故事培训活动。
2.2 创新转化 适应发展
非遗,作为活的遗产,过去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下也被人们保护、创新与发扬。
2019年“土布染织技艺”在青浦区崧文小学作为一个新增传承点进行传承,青浦区的“土布染织技艺”是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土布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非遗文化与教育的“联姻”,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认识传统土布的价值和魅力,并且发挥创意,自己动手创作、剪裁,探索土布衍生品。练塘镇2019年新增体验馆2个,米乐农场青年中心和茭白叶编结体验馆。米乐农场青年中心致力打造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具有环保、生态、农耕文化为一体的体验式乡村青年中心。青年中心有着丰富的体验课程,常年开展练塘糕团教学体验课;茭白叶编织是练塘特有的一项以茭白叶变废为宝的非遗文创产品,传承人创办了一项公益课程,课程以一对一方式进行编织传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大胆引用多样化、多元素结合推出新产品。
2.3 整合资源 借助他力
“非遗在社区”整合诸多资源,借助重大活动推动项目“走出去”,上海青浦淀山湖文化艺术节开闭幕式、新春团拜会、上海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上都有非遗项目穿插其中。“非遗在社区”通过融合活动,扩大了非遗宣传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融入当代生活。
3 总结
非遗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和保护,上海市“非遗在社区”项目,是非遗回归到了原始的“社区”环境中,让“非遗”走进群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让“非遗”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下一步青浦区将探索更多途径,开拓“非遗在社区”传承传播渠道,真正实现非遗的活态保护传承。
参考文献:
[1] 王玮.见人见物见生活——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传承传播实践[J] .非遗传承研究,2019(04).
[2] 胡恩同.扎根社区 活态传承[J].非遗传承研究,2019(02).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