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远市阳山县第二小学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图形教学自身的复杂性、抽象性,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本校教师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调查、分析,发现一些教师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特点不太理解。部分教师在教学导入上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近年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选取了图形与几何教学导入的四个方面内容,对一些案例进行了如下的分析,试图从中找到产生误区的原因。
在图形认识导入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导入时过分抽象,低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欠缺,想象能力有限,在学习上会感到困惑。
【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生:小积木,电视,皮球……
师:你们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形状。
生:我的铅笔盒是长方体,我的铅笔是圆柱,……
师: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生:平平的,圆圆的……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这节课的导入,虽然教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再动手感受,引导到语言的描述,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但这样的导入,还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没有提示出 “即面在体上”的图形本质特征。学生对此认知度不高。课堂导入没有抓住低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显得平淡无奇,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望不强。
在图形的运动的案例中发现,一些教师导入时只是简单化进呈现,没有深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案例】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的再认识(二)》
师:同学们,你们看,淘气画的图形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左右两边不对称
师:大家再看看这幅图,左右两过对称吗?
生:对称。
师: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个课件的演示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简单重复了教材的图例,并没有真正促动学生的思维,只是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想象空间减少,学生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实际收获不多,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这样的导入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以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图形测量的案例中发现,有些教师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去测量,并没有进行具体指导。
【案例】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生:好!
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呢?
学生:尺子,书本,笔盒……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在教室里一片忙乱,各自用自己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生1:我用尺子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一样。
生2:我用书本测量,最后也不知多少。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呢?)
教师安排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前没有进行操作活动的说明,在活动中也没有进行具体指导,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认证。在活动结束后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因此,活动过程是混乱的,时间也浪费了,活动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在图形的与位置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有些案例只为联系现实,学生参与性并不高。
【案例】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多媒体出示阳山贤令山风景区示意图)
师:这是阳山贤令山风景区示意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并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师:请同学位再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平面图呢?
生:地图,旅游区示意图……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
这节课的导入虽然也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从实际出发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引出了概念,但是,这节课的联系生活,应该是比较肤浅的,只不过虚晃一枪,并没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更谈不上学生上的驱动力了。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认知水平上。缺乏了深刻的理解。
通过案例的分析,反映出教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学导入误区的存在,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反映出教学效率的低下,也为我们研究对应的策略提供了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