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0-06-29 07:45上海城投航道建设有限公司上海200441
建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河水运航道

陈 炼(上海城投航道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0441)

从“十一五”开始,交通运输部就出台了有关公路水运交通信息化的五年规划,并在 2019 年推出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 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交通运输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

内河水运作为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其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立体化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需要,是发挥内河水运效益、提升内河水运安全性的需要,更是内河水运“补短板”的内生需求。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交通管理已经较为发达的今天,各种功能的信息系统在交通体系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内河水运的管理中,就上海目前来说,信息化还处于学习、试点和起步阶段,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公路运输的管理,且只是从政府管理部门的单一维度去考虑信息化建设,距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的目标还相差很远。上海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要让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让内河水运在物流体系中的比重提升。内河水运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将是服务和管理能级提升的重要举措。

但内河水运的信息化,不是简单的软件开发和应用。在调研上海市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长三角后边地区、欧盟的内河水运信息化系统,本文对上海的内河水运信息化系统设计,从管理角度进行了思考。

2 研究过程

2.1 长三角地区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从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上海的内河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是视频监控 CCTV、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AIS 等。市、区两级航务管理部门共投资建设 AIS 系统基站 41 座,信船舶自动号覆盖全市内河主干道的 80%,市管高等级航道的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仅有 21%。航务管理部门主要借助 AIS 系统掌握覆盖区域内所有船舶的行驶状况,实现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航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快速数字通信和语音通信。

从水运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来看,江苏、浙江两省的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信息化应用范围已覆盖船舶签证、船舶助航、船舶交通管理、航运管理、航运信息服务、航运规费征稽、水上安全监控、应急救援支持等领域。但由于管理思路、侧重点和管理体制机制、模式等的不同,各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缺乏统一的功能、标准体系和结构框架,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思想侧重于管理监督。

2.2 欧盟使用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成功经验

在内河水运发达的欧洲, 欧盟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建设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RIS(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System),系统理论内涵如图 1 所示。实现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的协同、规范,并与其他运输模式一起形成体系,保障了内河航道的安全、经济、高效和节能环保,使得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图1 RIS 系统理论内涵图

RIS 是一个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协同与资源整合的概念体系,基于特定的信息规范与通信标准,采用先进的信息流技术,保障内河交通运输管理整个过程有序、畅通的信息交换。其目标是实现高效运输、安全运输、“绿色”运输。其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内河电子航行图和内河电子图展示系统,其 11 种语言和可读格式的航行通告,用以采集、发布和航行相关的船舶、货物信息的电子船舶报告系统。另外还包括 AIS 系统在内的船舶跟踪技术,航行监控雷达系统,路径和航行规划应用系统,优化油耗应用系统。其功能架构则分为与具体业务相关的服务功能和与信息共享相关的服务功能 2 大类,前者有货物船队管理、航程管理、港口码头管理、交通管理和灾难防控、统计服务、收费服务等,后者主要提供航道、交通、运输物流等信息发布服务。

欧盟对于 RIS 系统的应用,从技术路径到实施效果,在改善水运安全、航道和运输环境、提高水运综合效率等方面,特别是跨区域管理方面的协同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3 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3.1 从系统设计角度思考

从系统设计角度,需要高起点的顶层设计,主要是需要在两个维度上取得突破。一是上海的区域边界需要突破,从长三角一体化融合角度设计,统一标准、规范,实现联动调运,提升内河水运的使用率、安全性。二是在行业管理条线上需要突破,实现通航服务、水上交通监管和内、外贸货运等多角度信息化。这不仅是航道管理,更是物流货运的管理,也是河道的管理,不是交通一个维度的内容。当然,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设备设施布设和软件系统开发,需要结合管理、运行的机制、模式进行系统考量。上海内河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如图 2 所示。具体可以总体规划、分步分项(子系统)实施,最终实现数据共享。“十四五”期间,建议从顶层设计角度规定内容框架、数据平台,率先落实行业管理部门涉及的监控、管理等系统,再以“一网统管”的思路,整合当前涉及航道河道的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

图2 上海内河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

3.2 从行业管理部门的角度思考

从行业管理部门的角度,侧重交通安全、监管角度的信息采集和必要的设备(光缆、电缆、CCTV 等)的布设,尤其是重点航段、跨航道桥梁、船闸等的感知网络的覆盖,以及通航船舶的远程监控。鉴于上海市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已经实施了 15 a,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同步,短期内可以选择若干通航量大的航道(如苏申外港线)为试点进行布设,或者在油墩港等即将实施提标改造的航道的技术前期研究阶段就进行设计考虑,尽快开启航道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形成包括航务信息管理、VHF 通话、DGPS 船舶航行定位、CCTV 视频监视、水位遥测、微波视频传输、交通安全信息显示牌、过桥预警系统(船舶侧高系统)等的系统建设。而当前分散在政府各部门中的有关水文水质、气象等方面的信息,则需要打破行业边界,进行资源整合。

3.3 从物流角度思考

从物流角度、按照“物联网”思维考虑,侧重从内河-外港和综合交通系统衔接角度,从物流管理、通关检验等角度设计信息化系统,实现内河航道-内河港区(码头)-外港的集疏运调度。鉴于当前上海对于连接洋山深水港的通关设计流程中,没有考虑内河水运的通道,需要从航线角度进行系统设计与调整。

4 结 语

北斗导航系统、5 G 移动通信等的发展和应用,为内河水运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上海的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应立足国际航运中心的高标准、高起点,在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水运体系和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框架下,抓紧开展顶层设计、抓紧分布推进实施。

在 2020 年国际航运中心建成的基础上,上海可以牵头长三角主要城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顶层设计,建设统一框架下的内河航运信息系统。地理上,从上海区域内的通航航道(高等级航道为主)辐射到长三角地区,对接长江和洋山、外高桥港。内容上,包括航道、码头港区和船舶、货物(危险品)。功能上,可以有即时信息、数据统计和分析、预警等,实现全面感知、快速传输、智能处理。

猜你喜欢
内河水运航道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图说水运
基于模拟仿真的航道双向通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