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英
图1 堆龙挂盘
均陶堆花原本叫做贴花,以在坯体上堆贴不同的泥料而得名,历史上在西晋年间就有堆花陶器出现,唐代有所发展,到南宋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唐代工艺开始塑造堆贴出半浮雕的作品,只是尚不成熟,至明代永乐年间均陶堆花出现了“拇指堆花法”,奠定了当下均陶堆花工艺的基础,清代曾一度繁盛但盛极而衰,一度跌落。近来,伴随着紫砂艺术创作而进入了新的时代,均陶堆花艺术重新焕发了光彩,在原本的基础上,塑造的题材更加丰富,形象更加具体,并在原有的“拇指堆花”之后创造了“半浮雕堆贴法”和“立体浮雕堆贴法”,使新时代的均陶堆花艺术具备了全新的时代特征。
在过去很多均陶堆花作品上可以发现其具有强烈的浮雕感,且创作题材中带有“图腾”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龙、凤凰”等的塑造尤其精彩。图1“堆龙挂盘”是在紫砂挂盘中创作了一整条立体的游龙,恍若遨游在九天之间,飞龙吐珠,彩云相间,立体的塑造成就了力量的质感,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进行观察,都给予人一种强烈的动态立体效果,这与一般的平面构图不同,需要创作者具有一定的三维构造能力,画面冲击力强,色彩华丽,雍容大方。
整件作品需要综合运用均陶堆花的各种技艺,其基本手法依旧不外乎是“拓、搓、行、撕、揿、堆塑”,在塑造龙的时候首先用拓的方法,手指结合腕部的力量一点一点圆拓在盘面上,拓的时候要用力均匀,切忌来回摇摆,要做到线条流畅,边缘圆润,是构成“龙”整体轮廓的必要步骤。之后在制作龙身其余部分的时候,龙鳞、龙脊、龙爪的塑造运用了“行”的方法,制作一小片一小片的泥片结合揿的手法将其与龙身主体镶接在一起,其中对于红色部分的装饰色泥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制作,只不过要注意制作的先后次序,先有鳞,后有红色的火焰纹路装饰,龙鳞的制作要整齐规律,同时要契合龙身的走向,从龙首开始顺势延伸到龙尾,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龙身躯中端的立体转折部位,这一部分是龙鳞由大渐小,由平转立的部分,要注意其中的连续性,要使之看起来连贯、立体。
在我国的古典文化传说中,金色的龙通常有“五爪”,所以在颜色的选择搭配上,要注意到这种细节局部的配合,在眼前这件作品中龙有五爪正合“五爪金龙”之韵,堆塑是这件作品最大的特征,所以形象和构图要符合文化题材本身的来源。除了手指上的功夫要到家外,这件作品还缺少不了各种工具的辅助,其中龙眼由竹尖点出,龙须用搓的方式并借鉴了部分紫砂雕塑的手法塑造龙嘴,使其有别于前爪形成独立的立体效果。其首尾的布局恰恰围绕了作品一周,只不过并非是单纯的环形,而是上下蜿蜒的形态,并以中间的浮雕装饰祥云以作区分,龙尾处的塑造与龙首采用了相同的制作方法,都采用了“立体浮雕堆贴法”,这与龙身以及龙爪所采用的“半浮雕堆贴法”有着非常鲜明的区分,正所谓首尾相顾,暗合了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蕴,这就如同金色的龙要搭配五爪一样,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艺术形象规律,只有在设计层次就考虑到这种规律,才能使堆贴的艺术形象更为合理,这样才能被人所接受,从而塑造出一条活灵活现的,高贵雍容的“五爪金龙”。
在盘面的形象塑造完成之后就是上釉,然后烧制,烧成需要掌握好温度,窑温要控制在1200℃左右,在这一温度下烧制的釉色透亮。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温度要比通常紫砂壶烧制的温度要高一些,对于浮雕堆贴的部位来说要考虑到泥料收缩比例,尤其是立体浮雕的部分,其自身的质量及堆贴部位要控制好,不使其下垂变形,最终形成挺立的效果。
当代的艺术创作越来越显现出精益求精的技术要求,多元化的题材更要求创作的独创性和开拓性,均陶堆花恰恰在这两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追求形象和内涵的基础上,均陶堆花作品可以拥有更为立体的艺术表达,因此也产生了更多的艺术组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创新和变革将是均陶堆花艺术的主题,当代社会的装饰文化将赋予均陶堆花全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