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浩
(南京东大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8)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具有工厂化生产、质量有保证、单桩承载力高、对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工程中备受青睐。王卫东等[1],郭院成等[2]对混凝土灌注桩加固效果及承载机理进行了研究、但只涉及到灌注桩后注浆,文献[3-6]虽对PHC管桩承载性能进行研究,但未涉及桩侧、桩端注浆方面,加固机理研究相对滞后,对管桩注浆后应力、应变特性研究也较少,但对既有管桩桩侧后注浆研究凤毛麟角。本文针对既有管桩桩侧后注浆进行研究,对注浆前、后承载特性进行分析。
本工程为1幢高层,地下1层,桩筏板基础,桩长37 m,底板厚度1.2 m,PHC-600-AB-130管桩,持力层为⑩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层。大楼竣工后,发生不均匀沉降,且倾斜度略大于规范限值。为查明大楼沉降原因,对3根既有管桩进行静载检测,结果显示,原工程桩单桩承载力极限值为2 200 kN,约为设计值的50%。为提高单桩承载力,在工程管桩两侧对称位置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旨在改善桩侧土力学性能,使侧阻力得以增强。
根据野外钻探鉴别和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结合甲方提供的原有勘察报告,现将本次所揭露的各土层分述如下:①素填土:灰、灰黄、杂色,以一般黏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腐植物等,土质松散、不均匀,局部夹杂少量淤泥。②粉质黏土:灰黄、青灰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偶夹少量薄层粉土,土质不够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③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灰色,以软塑状粉质黏土为主,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含云母、少量有机质等,下部夹薄层粉土,土质欠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④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灰色,流塑~软塑,含有机质等,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够均匀。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⑤粉质黏土:灰色,软塑为主,含有机质等,局部少量淤泥质土,土质不够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⑥粉质黏土夹粉土:青灰色,含氧化铁条纹,夹粉土,局部互层状,可塑,土质不够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⑦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含粉土、粉砂等,土质不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低。⑧粉质黏土夹粉土:青灰色、灰色,粉质黏土为主,夹粉土薄层,局部以粉土为主,可塑,土质欠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⑨粉质黏土:灰色、青灰色,夹少量粉土薄层,硬塑、硬可塑,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⑩粉质黏土夹粉土:灰色、褐灰色,粉质黏土为主,夹粉土薄层,局部互层状,软塑,土质不够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粉质黏土:褐色、青灰色,可塑~可硬塑,土质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砂粉质黏土:青灰色、灰绿色,粉质黏土硬塑为主,含粗砂砾,含量不均匀,10%~40%不等。
地质报告显示,桩基范围内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渗透性较低,比较后选用劈裂注浆,即在较大的注浆压力作用下,通过对软弱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使土层结构中原有节理裂隙扩张,从而使浆液在软弱土体中增加扩散距离,达到改善土层力学性质的目的。
试验选取3根既有管桩作为研究对象,3根桩呈东、西方向分布,每2根桩间距均约为15 m。考虑大楼结构已封顶,若桩侧全部深度都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桩基四周地基土势必会受到扰动,引起桩基承载力降低,造成大楼沉降加速。为安全起见,高压旋喷注浆时,每次施工1根既有桩,加固深度27 m,约占桩长的70%。
基础类型为桩-筏板基础,注浆前,首先在筏板定位桩中心,并在既有桩外侧设置2只注浆孔,呈对称分布,距离管桩外边缘净距100 mm,注浆孔直径100 mm,在厚度1.2 m筏板上由水钻孔打设而成。注浆时,高压旋喷设备从该孔进入,注浆采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1.2,水泥掺量25%。注浆压力不小于20 MPa,提升速度宜为0.1~0.2 m/min。注浆完毕28 d后,采用静载试验检验单桩承载力。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时,孔位的允许偏差应为±50 mm,注浆孔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
采用原位静载试验作为检测手段。加固前,首先对既有工程桩试桩进行放样,精准定位桩位,其次利用水钻孔将桩顶混凝土与底板脱离开来,然后在既有桩两侧种植锚杆,为静载试验提供反力;试验中使用自动加荷设备,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加固前后,分别对既有桩进行静载试验,静载试验依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进行。
本次试验依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7]进行,最大加载量4 400 kN,分10级加载,每级440 kN。
加固前,静载试验结果显示,3根桩静载Q-S曲线均为陡降型(见图1),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Q-S曲线陡降拐点对应值为2 200 kN左右,该桩极限承载力取2 200 kN。
图1 既有工程桩注浆前后静载P-S曲线图
注浆龄期满足28 d,对3根加固桩静载试验,静载Q-S曲线均为缓变型,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4 400 kN,桩顶荷载施加至4 400 kN时,累计沉降均少于10 mm,曲线未出现明显拐点,因受反力条件限制,本次试验未加载至极限破坏,单桩承载力仍有不少富余。
1)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既有管桩桩侧地基土,并采用静载试验作为检测方法,加固效果量化、明确。
2)主体结构完工后,使用高压旋喷既有管桩桩侧地基土,提高加工桩基础承载力,控制大楼沉降,方法可行、有效。
3)大楼完工后,上部荷载较大,注浆施工应分批、分段、信息化施工,防止操作不当加速大楼沉降。
[ID:00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