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王巧玲
【要落实的课后题】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材编写意图解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了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是一首借景抒情诗,同时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先抒发感叹,再写实景,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呈现一种红绿相间的精致美:看,满湖碧莲,无穷无尽,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再看,绽放的荷花,红红艳艳,光彩明丽。“碧”和“红”突出色彩,对比强烈,相映成趣。
第一学段古诗教学目标不仅要借助诗歌进行识字写字,还要根据诗歌想象画面,注重背诵积累,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课后的两道题目就是指向学段目标,既要背诵积累,又要想象画面,感受语言。因此,本教学设计就力求从“以读为本,反复诵读;创设情境,感悟内容;展开想象,感受优美”三个层面切入,围绕重点目标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制定】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借助想象、图文对照、拓展等方法感受叶碧花红的优美风光。
【教学活动设计】
2.读题,字理识“晓”“慈”。
“晓”:日是太阳,右上三土叠起表示高,兀表高耸突出,整个右边都表示高。太阳渐渐升高,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你曾在哪首诗中读到过“晓”字?
“慈”:上方表示草木茂盛生长,下面是一颗心,爱是从心里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慈就是爱。积累“慈祥”“慈爱”等词语。
3.题目就是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贴“净慈寺”“杨万里和林子方”“太阳”等景物)
4.根据画面意思朗读,注意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诗的画面从题目就徐徐展开,情境创设从“晓”“慈”两幅生动形象的画开始,伴随着朗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一一走进画面。轻松愉悦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和诗人的距离】
师:题目中藏着优美的画面,诗句里又会有怎样的画面呢?
1.读正确、流利。
2.读出古诗的节奏,注意停顿。(标注停顿线)
3.听配音,学会有味道地诵读古诗。(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4.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学生读诗句,教师和“六月中”“四时同”“别样红”三个韵脚,感受诗的音韵美。
【设计意图:古诗的语言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借助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不仅感受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还有助于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诗情画意,领悟诗句蕴含的情感】
1.你读出画面了吗?借助“学习任务”中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1)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找:哪些景物?
(3)写:颜色、数量;
(4)说:我看到了_______。(组内按序汇报)
诗中有画景物 数量 颜色天一片 瓦蓝瓦蓝太阳 一轮 红通通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互相交流,教师参与指导。
3.小组汇报,组际补充。
4.画面梳理。
(1)粘贴两个景物:“莲叶”“荷花”。
(2)预设聚焦一:“接天莲叶无穷碧”
①多——诗人究竟看到了怎样的荷叶?又从哪里读出荷叶的多?怎样才算接天?
引导:如果此时,我们就在西湖边,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你往远处看,看到的是什么,再往远处看,一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是什么?你还能用其他词形容这么多的莲叶吗?
②绿——莲叶除了多,还有什么特点?所有的荷叶只有一种绿吗?新生的荷叶是_______,长大的莲叶是_______的,阳光照耀下的荷叶是_______,暗处的荷叶又是_______,总之满眼都是_______,无穷的绿!
③朗读诗句。
(3)预设聚焦二:“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欣赏荷花图。说说这时的荷花是怎样的?什么叫“别样红”?拓展运用“别样”。
②为什么会别样红?(板书:映日)
③除了有太阳照射,荷花别样红!观察对比图,还发现什么原因也让荷花别样红呢?(绿叶衬托红莲)
【设计意图:画面要在学生的脑海里变得可观、可感、可叹,一定要让画面更清晰。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表格引导学生从诗句的文字中去找出景物,去发现景物的特征,继而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逐步理解“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这四个关键词眼,如此,碧莲红荷、美不胜收的画面便如在眼前一般】
1.读着读着,荷叶田田,荷花朵朵的美景就浮现眼前,你会怎么赞美?
2.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是怎么赞美的?(朗读诗句,读出赞美之情)
3.看,莲叶满湖,荷花娇艳,你忍住加上个叹词在赞美它——
4.弥望田田绿莲,朵朵亭亭玉立的红花,你情不自禁地又加上动作来赞美——
5.配乐诵读,赞叹六月西湖独特风光之美。
【设计意图:由景入情,因情赞景,一切水到渠成,让学生与诗人同景共情】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无穷碧
映日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