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红
摘 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旨在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一、学情分析
(一)教学概况
2018年12月5日,在黄南州中学高一(2)班,38位同学和我一起完成了《锋与天气》的公开课。
黄南州中学位于同仁县隆务镇,是全州唯一的一所完全普通中学。全校共有初高中学生1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2/3,大多是藏族,还有蒙古族、土族和回族等。
本校高一年级共有三个班级,1班是理科班,2班和3班为文科班。3班是直播课班级(与成都七中网络同步教学),故本节课在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后,选在高一(2)班进行授课。
本节课内容出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单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气象灾害,比如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学过程
【课标】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2017版,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1.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道具演示,说明冷锋和暖锋的形成过程。
2、通过合作探究,画出冷锋、暖锋示意图,分析归纳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以及过境时的气温、降水、气压变化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哪些天气现象是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的?
【重难点】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及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互动探究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内容:引导学生从大气状况、时间长短、有规律、多变、预报等几个关键词总结出气候与天气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课前观察、讨论
教师行为:聆听、观察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主题。天气与我们的关系。
2.过渡环节: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引起阴、晴、雨、雪、风的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天气现象之间的变化。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影响天气变化的第一种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设计意图:从日常现象入手,引发思考,激起学习兴趣
3. 新授1环节:气团,介绍冷暖气团的性质(气温、气压),以及影响下的天气。
学生活动:观察 冷暖气团的位置移动,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是晴天
教师行为:讲授介绍气团说明分类,提问:单一暖/冷气团控制下的天气如何?冷暖气团相遇呢?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气团与天气的关系,分析单一气团影响下的天气状况。
4.新授2环节:
教师行为:提问:怎么预报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天气预报是如何预报的
5.过渡环节:根据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将锋面系统分为三类: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设计意图:寻找差异
6. 新授3环节:
内容:
情景演示:a.该区域原来是什么颜色的气球?(红)
b.代表冷气团的蓝气球逐渐靠近红色气球,并接触。
c.“锋面”登场,演示同学表达其位置,直立还是倾斜?(倾斜)
d.像哪一侧倾斜?在蓝色气球不断移动的过程中,锋面与地面的夹角变大还是变小。
e.暖气团何去何从?
f.天气变化如何?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
三个同学分别扮演:冷气团、暖气团和锋面。(红色代表暖气团、蓝色气球代表冷气团、白色纸板代表锋面 、小房子代表某区域)
根据教师指导,演示各自的位置变化。其他同学观察进行评价并且做好记录。
完成学案
探究合作
教师行为:提供视频——冷锋。
为接下来的学生实验做指导。
冷气团移动速度较快并接近暖气团→冷暖气团接触→暖气团位置如何变化→天气变化如何?→该区域最终受哪种气团控制……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
结合图片说明冷锋典型的天气。
设计意图:
设置时间线,引导故事情景发展;
让学生角色扮演,分析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
其他同学观察实验,进行评价
总结出冷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教学目标。
7. 新授4环节:
内容:暖风总结
学生活动:全体学生利用气球,小组合作演示暖锋形成过程及天气变化。
学案归纳、探究合作
教师行为:指导、提问、课后作业(预设)
设计意图:利用道具了解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天气变化。总结暖锋,完成教学目标
8. 小结环节:
内容:冷锋与暖锋的形成过程。锋面移动过程中的天气变化。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教师行为:引导、提示
设计意图:完成本节教学。
二、课堂行为分析
这节课,通过播放天气预报,把生活实际与天气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活跃学生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件中嵌入视频和动画,增强课堂趣味性。
本节课积极实践新课标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地理实践力。本课教师角色为辅助,让学生主动参与道具演示,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助学的理念。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导学案,使学生参与度较高,有效提高本节课教学效率。
尝试利用气球等道具,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开展小组合作,演示气球位置的变化和锋面的变化等教学环节,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本课以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利用气球演示冷暖气团的变化,以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在学生活动过程当中,时间不可控,故导致本节课在后面暖锋教学活动当中时间紧促。本节课内容量较大,时间紧,可以将暖锋的性质及特征安排到下节课,通过适当练习来巩固已讲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总结与归纳
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类型的锋面系统的特点和天气特征,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道具演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尽管黄南州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但是在本节教学活动当中,我通过认真分析学情,开展合理得当的教学活动,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多途径为学生提供感受学习过程的机会,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