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辉 创作,一个进山与出山的反复过程

2020-06-28 02:12张小雪
收藏·拍卖 2020年2期
关键词:笔触培根房间

张小雪

他穿着一身合体的休闲装,说话慢条斯理,没戴眼镜。坐在布面沙发上,双手摊开,整个人舒展又松弛,笑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你很难把眼前这样一个身材精瘦,平静温和的人跟《未知——第6房间》和《向世界求爱》这样充满强烈情感和冲击力的画作的创作者联系起来。一体中的两极性,也许正是艺术的张力和魅力。

随性,没那么复杂

走进林旭辉在宋庄的工作室的时候是冬日下午,工作室外几棵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快落尽了,显出几分北方冬天的孤洁萧瑟。下午的阳光穿过落地窗从西边照进来,洒在他正在创作的画面上。林旭辉的工作室非常空旷,和他本人非常理性的外表一样,有条不紊。北面是他平时工作的地方。架子上颜料笔刷摆得整整齐齐,南面放着沙发、扶手椅、茶几、朋友送的木头橱柜,显得疏疏落落。最特别的是沙发背后的墙上,挂着莫兰迪、毕加索和弗朗西斯。培根的装饰画。也可以看出他在工作状态里琢磨着什么。

林旭辉,1978年在浙江温州龙港出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爷爷是老校长,在他童年时亲自教他书法。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不喜写字,却对文房四宝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爱上了手握画笔的感觉。毕业后他曾开过设计公司,也曾经营过蜡烛厂。最后出于对艺术的赤诚来到北京,成为了一名职业艺术家。这段从商的经历,加深了林旭辉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印象很深的是他拿出浓而不涩,口感醇厚的岩茶来做招待,茶杯质感粗粝却古拙。桌上放着冰糖桔的果盘,白色的陶器表面点缀蓝色的银杏叶形状的花纹。后来他说,这些都是他去小集市上淘来的,我们的茶杯原本是盛放酱油醋的小碗。他还兴致勃勃地把自己发现的两个小工具展示给我们看。林旭辉十分真诚地说:“这份温柔敦厚,对古朴质感的器物的喜爱,对琐碎生活的热情,是我骨子里自带的东西。很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候经常会捡牙膏壳和泥土做雕塑玩。许多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喜欢就买了来。就像喝茶,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想怎么喝就怎么喝。真情流露,就有禅味。喝茶就这么简单。简单,就是道。”

失去边界的曾经世界

从他2015年创作的系列油画《有机面孔》《向世界求爱》,2016年的《未知——第6房间》再到2017年的《密室》,林旭辉的色彩和笔触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显示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和突破。今年林旭辉正在创作的画作,完全除去了对现实世界中具体实在地指涉,直面人的非理性。

《有机面孔》和《向世界求爱》由一系列面目模糊甚至扭曲的人像组成。这些人像只有靠轮廓才能辨认,仿佛身处一个不断剧烈震动的世界中,周围的切从四面八方向他们挤压过来,他们的双眼紧闭,外形在持续地分离,破碎直至崩溃瓦解。《未知——第6房间》则呈现了密闭幽暗的房间,主人公无助又绝望,有种近乎舞台剧表演的癲狂。林旭辉用非常大胆又自由的笔触几乎将颜料直接扔在了画布上。明显突出于画布的笔触,似乎要将我们拉进这个满足悲观情绪的空间中。这个阶段的创作,林旭辉模糊了“抽象”和“具象”的界限,各种具体对象形象边界的模糊,表面色彩的流动之下,是人潜意识里的孤独和恐惧。在他的画面上,仿佛有一只巨大的棍子在搅拌着一桶颜料,它们已经逐渐失去边界,开始互相融合。而我们无法控制这一切,就像画面上的主人公伸出手来,也注定什么都触碰不到,林旭辉创造的“空间”原本就是大片的虚无。最后丑陋,肮脏,焦虑,迷茫,呐喊,挣扎……构成了野蛮而无情的现实,我们只能照单全收,无处可逃。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我是脆弱的。

在揭露世界真相,面对自我的探索过程中,英国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给了林旭辉很大的启发。林旭辉用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来形容培根试图揭露的隐喻:现代社会机器生产对人的压迫和人对死亡的恐惧。他说:“培根画面里的人物似乎被扔进了绞肉机,整个人在机械化的巨大力量压迫下皮肤被剥去,五官被扭曲,甚至脑浆进裂。”他几乎直面了所有的人性阴暗面:暴力,欲望,恐惧和性。坦诚地面对自己是需要勇气的,把真实的自己暴露在外是很危险的。

《密室》系列,林旭辉用了非常具体的形象——椅子。他的色调更柔和,笔触更细腻,椅子的形态也稳定了许多,不再充满矛盾和激烈的挣扎。但画面中没说的,比说了的更多。我们忍不住猜想:到底是谁会走进这个空旷的、无声的、静止的房间里,在这样一把椅子前坐下。年岁渐长,林旭辉的画面从试图在人心里激起惊涛骇浪,到平静之下暗流汹涌。他讲很多情绪藏了起来,留给观赏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欧洲游历后归来的他感叹道,“其实许多艺术家传达的都是人本身的孤独,无论是爱德华。霍普大萧条背景下的人,乔治亚·欧姬芙的花朵,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大蜘蛛,还是莫兰迪彼此孤立的静物”。

进山出山,循环往复

2019年的油画,林旭辉完全放弃了具体的形象,画面整体更加温和克制,又充满生命力。那是一个花火爆炸的世界,在漫天斑斓的碎屑里,远方有光,而且正在延伸。于是有了他的新作《预言》系列。

这几年林旭辉经历了父亲的病逝,时间的流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这一切都逼著他不断地以生命体验继续探索艺术的前行之路。回顾自己这一路,林旭辉说:“创作的过程既是不断吸收、梳理和思考的过程,也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儿的过程,就好像爬山。进山与出山,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断前进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有种快感。爬到平台或者到自己体力的极限时,又特别的焦灼,每一步都很煎熬。意识到想要达到的效果或者探索的目标和自己目前的差距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熬过平台期,坚持下去,就能豁然开朗。希望以后能更深入地探究图像背后的悬疑和隐喻。”

猜你喜欢
笔触培根房间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艺术之春
房间
拥挤豆豆林
看不见的房间
梵高:笔触与激情
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锁在房间里的云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