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宋佳 王思琪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泰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并验证人格特质能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果。研究以泰国曼谷三所高校的中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问卷调研法进行数据调研。随机抽样发送580份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6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72%。基于对问卷数据结果和实证结果来看,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跨文化适应对心理幸福感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
(2)在泰中国留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
(3)在泰中国留学生的人格特质-宜人性在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果。
故研究建议对于在泰的中国留学生而言,跨文化适应受心理幸福感影响,学校、家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海外留学适应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个性人格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其个体感知幸福的能力。
关键词:在泰中国留学生;人格特质;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2017年2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了高校的五项职能之一(杜玮,2018);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留学人数呈现更为爆炸性的增长,较2001年增长近10倍,资料显示,目前在泰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约达到4万,占留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中国成为泰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黎史翔,2016)。留学生是一批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承受着“文化冲击”的挑战的同时(Oberg, 1960)他们的心理幸福感与人格是否会受到影响呢?而心理幸福感是评价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与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之是有差异,主观幸福感强调的是一种快乐的感觉然而心理幸福感不等同于快乐,它是人们与真实的自我协调一致,是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是自主、能力、关系需要的满足(Diener & Richard,1999)。文化适应可分成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两个部分,前者指个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后者是个体在日常互动中的社会能力(Ward, Landis, & Bhagat, 1996)。
人格结构的五因素模型(Revised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许多研究机构的证实和支持。Costa & McCrae 在1989年通过实证的方法已经证明了人格結构的五因素模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已经成为当前众多心理学家认可的测量模型之一。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实际回收问卷572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取得有效问卷565份,有效问卷样本达96.4%。以下分析人口统计变量的分析情况,以次数分配了解性别、年级等概况,其样本特性分布如下:人口统计变量分布(N=565)人口统计变量类别,整理之数据,就性别人数比例而言,男女比列相差无几。
(二)研究工具
由于西方人与中国人人格差异不同(王登峰、崔红,2007),最终选用王孟成、戴晓阳和姚树桥(2011)在前期王孟成(2010)等编制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基础上抽取部分条目来修订测量大五人格维度的简式量表(CBF-PI-B)(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2011)。5个维度合计12个题项,经统计分析证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跨文化适应性在社会文化适应量表(DSA)的基础上评估跨文化适应的社会文化调整难度工具(SCAS)。Chen, You, and Chen,(2018)使用此量表其中跨文化沟通能力评估有7个项目。日常生活用9项评估。问卷的设计是5分李克特量表,该量表的可靠性alphas范围为0.71至0.91(M = 0.91)(Xiong,2005),Cronbach的α值为0.817,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呈现可靠性。
2007年吴文磊通过与Ryff的电子邮箱沟通,修正至《心理幸福感量表》。具体分为20个题目,比Ryff的量表减少64个题目,减少因题量太大,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的可能性,本量表仍然采用6点计分。分数越高,心理幸福感越强。本研究通过综合评定,最终确认使用吴文磊的《心理幸福感量表》。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及AMOS 22.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对可能影响在泰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人格特质的人口变量进行分析:
不同性别在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人格特质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2,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在心理幸福感、人格特质上有显着差异,但在跨文化上无显着性(t= -.425,p>0.001)。
不同学历在大五人格(F=3.405 , p<0.05)和心理幸福感(F=12.159 , p<0.001)有显着差异,但在跨文化适应上没有显着差异。通过事后检验证明,硕士生的大五人格、心理幸福感水平都相对较好,博士生的大五人格、心理幸福感处于较为低的水平。
不同留学时间在心理幸福(F=3.684 , p<0.01)有显着差异,但在跨文化适应与大五人格上并没有显着差异。通过事后检验证明,留学时间1年的心理幸福感处于较为低的水平。
(一)相关分析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人格特质之间均存在显着正负相关且都是中相关。杨致昆(2013)认为如变量间相关系数过高,可采用Neter, Kutner, Nachtsheim, & Wasserman(1996)建议的变异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小于10的标准衡量变量间是否存在共线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继续探讨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和大五人格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以及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回归分析
1.跨文化适应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两变量之间的VIF值为1,因此无共线性问题存在,且表4.7显示跨文化适应对心理幸福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值为-0.388,显着性检定的t值为40.698(p<0.001),表明跨文化适应对心理幸福感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量为15.1%,此结果与(顾寿全等,2014;陈志霞、李启明,2014;聂衍刚等,2008;张兴贵、郑雪,2005)研究结果一致。
2.跨文化适应对人格特质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跨文化适应与人格特质两变量之间的VIF值为1,因此无共线性问题存在,且表1.3显示跨文化适应对人格特质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值为0.451,显着性检定的t值为11.988(p<0.001),表明跨文化适应对人格特质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量为20.2%,此结果与(张爱莲、黄希婷,2010)研究结果一致。
3.人格特质在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以大五人格为中介变量,心理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9所示:VIF值为1表明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间不存在共线性,且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44,显着性检定的t值(大五人格中—宜人性)为4.978(p<0.001),且心理幸福感对大五人格的解释预测力达22.4%,这也代表心理幸福感对大五人格中宜人性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人口统计差异总结
1.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泰留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过研究分析,总体来看,大学生不同性别未达到显着水准,表示不同性别在幸福感上无显着差异。这与(Diener et al., 1999;颜映馨,1998)的研究结果相近,可能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女性参与进来与男性同样的社会分工,并积极努力的证明女性的实力,表明其不会比男性差;女性负向情感强度虽然较强,但其同时亦感受到较大程度的愉悦,因此整体而言与男性间没有太大的差异(Diener et al.1999)。
在时间方面和不同东道国上,不少研宄已经证明存在显著差异。Oberg(1960)认为跨文化适应有四个阶段,Gullahom(1962)提出跨文化适应的U型曲线理论,即在最初接触陌生的文化的一段时间,个体会有比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此时一般适应较为不稳定,一般情绪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应对策略的成熟以及其他技能知识的习得,心理应激症状逐渐减少,幸福感提升。
心理适应主要受个体差异和社会资源支持等影响,更加接近个体层面,而社会文化适应则主要取决于东道国的文化风俗及个体文化智力等因素(Zhang, Wu, & Wen, 2013;Mahajan & De Silva, 2012)。因为这种适应差异和引起的因素都存在显著作用,留学时间为五年的学生幸福感相对较差的原因可能长时间的留学生涯对环境产生倦怠感,并且有着强烈的毕业压力没有初次留学的新鲜感,对降低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欲。
五、结论
(一)跨文适应对心理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跨文适应对心理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心理幸福感越高对于跨文化适应能力越强,这与顾寿全等人(2014)、陈志霞与李启明(2014)、聂衍刚等人(2008)、张兴贵与郑雪(2005)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个体本身所感受到的幸福指数较高的留学生自信心更高,她们拥有对自己未来的明确规划及定位,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身心能量能达到平衡,往往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创新及解决问题。
(二)人格特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格特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也就是说,人格特质影响越明显对于心理幸福感越高,这和高淑燕与孙继民(2005)及王芳芳(2015)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说明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息息相关,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提升海外留学生的幸福感有利于帮助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三)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有显着正向影响
首先,对泰国某高校572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社会文化适应方面、心理幸福感方面以及人格分析,在泰中国留学生的适应状况都较好。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在泰三所学校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数据显示,在泰中国留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较好对生活以及学习的心理满意度较高。沈姝涵与陈奕桦(2017)在泰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分析结果指出: ,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黎史翔(2016)。门槛不高中国工薪层泰国求学。法制晚报,07(4),A9。
戴晓阳、吴依泉(2005)。 NEO-PI-R在16-20岁人群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3(1), 14-18。
[2].姚若松、梁乐瑶(2010)。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4), 457-459。
[3].张爱莲、黄希庭 (2010)。从国内有关研究看经济状况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 18(07), 1068-1072。
[4].郑雪、王玲、 邱林、 严标宾 (200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南京大学 (Doctoral dissertation)。南京
[5].Costa, P. T., & McCrae, R. R. (1985).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6].Chen, P., You, X., & Chen, D. (2018). Mental Health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a Thai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4), 133-142.
[7].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
[8].Oberg, K.(1960). Cultural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 Practical Anthropology, (4), 177-182.
[9].Ward,C.&Kennedy,A.(1999).Themeasurementofsocioculturaladap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3(4), 659-677.
[10].Xiong,Z.N.(2005).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on an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course at a British university(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u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