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
1396年初秋,一支十字军大军东进多瑙河畔,准备痛击一直在蚕食欧洲的奥斯曼帝国。由多国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士气高涨,对胜利充满信心,然而他们对于自己将要面对的命运一无所知。
1394年春天,奥斯曼帝国的骑兵纵队再一次劫掠了匈牙利南部边境,他将从多座城镇掠得的战利品带回到自己在多瑙河南岸的安全据点,向斯拉夫地区散布了新的恐惧。而在那之前,一直打算采取反击的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正在努力从欧洲其他国家那里获得军事援助。
奥斯曼帝国已经令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庸国,西吉斯蒙德当然不能坐视自己的王国遭受类似的命运。这位匈牙利国王非常清楚,如果奥斯曼军队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的稳步蚕食不受到阻碍,那么终将成为刺向他脆弱领域核心的匕首。
西吉斯蒙德先后拜会了英格兰国王、法国国王和罗马教皇,希望合力组建欧洲联军,将奥斯曼人的势力赶回阿德里安堡,甚至有可能的话,将其完全逐出欧洲。
对此,身在罗马的教皇表示完全支持,他号召组建一支十字军以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东征。之前的漫长年月里,法国和英格兰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也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付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上,不过现在,英格兰的理查二世和法国的查理六世都同意两国停战,转而组建十字军一致对外。
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
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一世
实际上第一个对匈牙利国王的动议发出响应的是法兰克-勃艮第公国,这个公国的菲利普公爵当即表示会派兵参加十字军。在那之后不久,教皇博尼法斯十世在1394年6月3日发出了发起十字军东征的公告,然后在当年10月的第二份公告中再申此意。
匈牙利人和法兰克-勃艮第人在1395年5月坐到了一起,开始商讨组建十字军东征的细节。在之后的会议中,来自匈牙利、法兰克-勃艮第、德意志北部公国、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各方的代表一致同意参战,合力对抗奥斯曼帝国的入侵。
根据商讨的结果,各国部队将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会拢,然后进击奥斯曼人控制的地区。起初西吉斯蒙德主张打一场防御战,从理论上讲,这样做可收以逸待劳之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可能不太行得通。首先,布达无法长期养活这样一支大军;其次,奥斯曼军队未必会在离阿德里安堡基地那样远的地方主动进攻匈牙利人及其盟友。于是十字军决定主动出击,具体安排是:沿着多瑙河向南进发,在保加利亚境内寻求与奥斯曼军队主力的交战。
十字军在1396年夏天树起了他们的大旗,发下了征战必胜的誓言。当然了,这并非传统上旨在前往圣城耶路撒城的十字军,而是要让巴尔干半岛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十字军。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加入前,十字军的主力兵员约为1.6万人,其中大约4000人是重骑兵,5000人是轻骑兵,还有2000名弓箭手以及5000名步兵。重骑兵主要由法兰克-勃艮第人和匈牙利人组成,法兰克人的领袖约翰·内弗斯伯爵还带领着一支由150名重装骑士组成的近卫骑兵队。轻骑兵主要由匈牙利十字弓手或马弓手组成,他们的主要武器是用3个手指击发的土耳其弓。步兵的主要成分是热那亚人和伦巴第十字弓手,以及来自德意志地区的日耳曼步兵。
十字军调集兵力的同时,其对面的那个阵营自然也没有闲着,1396年的春天和夏天,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济德一世都在调动一支足以迎战十字军的部队,最终他派往巴尔干的军队不少于2万人,另外还有来自附庸国塞尔维亚的5000人。
巴耶济德的军队编有3种骑兵:卡皮库鲁近卫骑兵,西帕希弓骑兵和阿金吉斯轻骑兵。卡皮库鲁是苏丹的近卫部队,通常在战场上以预备队的面目出现;西帕希由分别来自帝国的亚洲部分(安纳托利亚)和欧洲部分(鲁米里亚)的骑兵组成;阿金吉斯则是轻装骑兵。
奥斯曼轻骑兵的武器是土耳其弓和长剑,重骑兵装备着长矛、剑和弓。除了卡皮库鲁之外,奥斯曼骑兵的盔甲防护度普遍不如十字军的骑兵,另外,强调轻巧的土耳其弓所射出的箭也很难穿透十字军骑兵身披的重甲。
表現尼科波利斯之围的历史壁画
7月下旬,法兰克-勃艮第军队在内弗斯伯爵的率领下抵达布达,在那里与西吉斯蒙德的匈牙利军队,波兰人和波西米亚人,来自德意志北部的部队,以及由德·库西爵士召集的伦巴第和热那亚军队会合。
进入8月,十字军主力开始朝南移动,向着匈牙利边境城市奥索瓦进发。与此同时,70余艘内河航船在多瑙河上列队航行,以支持地面部队的行动。到了8月的最后一周,十字军进抵奥索瓦,准备从那里越过多瑙河。
十字军过河的地方是一处被称为铁门的石灰岩峡谷,由于兵多船少,指挥官们花了8天的时间才把各自的部队运送到多瑙河南岸,所幸在此过程中并未受到任何袭扰。过河之后,十字军的兵锋直指保加利亚的维丁要塞,之前在奥斯曼的兵威之下,那里的保加利亚人宣布“臣服”于苏丹。
得知十字军到来的消息后,保加利亚沙皇伊凡·拉特西米尔立即率众抓捕了维丁的200名奥斯曼驻军,并把他们交给了十字军,后者的反应则是将这200人全部处死。从维丁再往南,十字军便进入了奥斯曼军队直接掌控的领土,他们先是扫荡了奥斯曼人在奥里亚霍瓦的据点,之后沿着多瑙河向东而进,朝尼科波利斯进发。
地处多瑙河下游的尼科波利斯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此地控扼着附近的多瑙河渡口,是奥斯曼帝国向匈牙利南部和瓦拉几亚地区发起进攻行动的跳板。尼科波利斯由两个紧邻的要塞式城镇组成,位于山顶上的大城堡可以俯瞰周边,而另一个较小的堡垒位于其正下方。按照巴耶济德一世的命令,尼科波利斯的守将多甘·贝连日来加强城防,准备坚持到奥斯曼军队赶来解围的那一刻。
十字军的第一批船队于9月10日抵达尼科波利斯附近的多瑙河河段,在那里卸下了第一批士兵。两天后,十字军的主力部队抵达,开始团团围困尼科波利斯。不过十字军只是围而不攻,因为他们缺少攻城的装备。
接下来的几天里,匈牙利士兵开始挖掘地道,打算通过埋地雷的方式来炸塌尼科波利斯的城墙。同时,法兰克-勃艮第部队在附近的林地里砍伐树木,以便建造攻城所不可或缺的云梯。不过这两项举措都没有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尼科波利斯依旧坚不可下。
另一方面,巴耶济德一世正在迅速行动,8月里,奥斯曼军队已经完成在君士坦丁堡的集结,然后向北朝着多瑙河谷进发,兵锋直指尼科波利斯。塞尔维亚骑兵则充当苏丹军队的前锋,率先通过了巴尔干山脉的希普卡山口。
9月20日,奥斯曼军队穿过希普卡山口,有史料记载当时整个地区“到处都是带有新月图案的旗帜”。过了山口,奥斯曼军队距离其南面的尼科波利斯和十字军就只有115千米远了,而奥斯曼人只用两天时间就可以走完这段距离。
十字军派出了一支侦察兵力,于是双方在9月24日展开了一场序战。交战双方是德·库西带领的900名骑兵和埃夫雷诺斯·贝指挥的阿金吉斯轻骑兵。按照法国编年史家让·德·瓦夫林和让·弗洛萨特的描述,德·库西先以100名“骑术最好”的人为诱饵,然后令埋伏起来的另外800名骑兵向中了计的敌人发起猛攻,从而“给奥斯曼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同一天的晚些时候,巴耶济德的主力开始在尼科波利斯以南布阵。城南是一派逐渐上升的地势,到处都是视野开阔的山丘,奥斯曼苏丹选择了一处山坡来布下他的防御阵地,然后在那里等待十字军前来挑战。
巴耶济德选择“示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选择了一处最适合布阵的地方。奥斯曼军队的防线布置在干涸河床后方的一片山坡上,而且其间布下了两道障碍。第一道障碍是步兵们挖出的壕沟,第二道则是壕沟后方5米远的一排尖锐的木桩篱笆,木桩倾斜向前,差不多正是马肚的高度,这将对十字军骑兵的行动造成极大的干扰。说起来,布设这种骑兵障碍倒并非奥斯曼军队的“原创”,这是他们从埃及的马穆鲁克人那里学来的手段。
把守在木桩后面的是奥斯曼军队的步兵,他们以剑、斧头和复合弓为主要武器。部署在步兵身后不远处的是西帕希弓骑兵,来自鲁米利亚的弓骑兵构成右翼,而安纳托利亚弓骑兵则在左翼结阵。需要指出的是,两翼的西帕希弓骑兵都由苏丹的儿子指挥,负责右翼的是苏莱曼·切莱比,左翼的指挥官是穆斯塔法·切莱比。
巴耶济德一世将他那由卡皮库鲁近卫骑兵和禁卫军组成的精锐的预备队放在山地的后坡上。尽管这可能是为了欺骗十字军,以使他们认为自己的部队人数比較少,但也很可能是受制于地形的举措,因为在西帕希弓骑兵的身后已经没有足够的前坡供预备队驻扎了。不管怎样,对于“示弱”的一方而言,这样的部署有利而无害。苏丹本人的大帐也同近卫骑兵和禁卫军在一起,更后方是塞尔维亚的轻骑兵部队。
至于阿金吉斯轻骑兵,他们的位置并不固定,或是游走在本军主力和尼科波利斯之间以减缓十字军的前进速度,或是在本方阵列中来回策应。
在尼科波利斯城下,十字军首领在9月24日晚上召开了战前会议。西吉斯蒙德提议次日兵分三队,首先由瓦拉几亚人驱散阿金吉斯轻骑兵,然后由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组成进攻的第一阵列,法兰克-勃艮第人为第二阵列。匈牙利国王有同奥斯曼军队战斗的经验,他的这一安排无疑是合理的,德·库西对西吉斯蒙德的安排表示支持。
奥斯曼军队布下的木桩极大地妨碍了十字军骑兵的行动
向多瑙河败退中的十字军
然而,内弗斯伯爵和法国骑士统帅菲利普·德·阿托瓦斯却大为不满,他们认为让法兰克-勃艮第骑兵跟在东欧“农民”身后的想法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羞辱,他们觉得瓦拉几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都无法与自己相提并论。
在争论中,阿托瓦斯咄咄逼人地认为西吉斯蒙德的这一战术是要确保匈牙利人独享驱逐敌人的荣誉,而让他的骑士们“受到所有人的蔑视”。结果,与会代表勉强同意由法兰克-勃艮第骑兵打头阵,另外的部队跟在他们后面行动。
9月25日清晨,十字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斗志昂扬的法兰克-勃艮第骑士穿着他们昂贵的全副行头翻身上马。“每一个法兰西骑士都穿着他的华丽套甲,每个人看起来都像是国王,因为他们是如此的富有。”让·弗洛萨特如是写道。
内弗斯伯爵、阿托瓦斯和他们的骑士们策马向前,很快就和身后的匈牙利和德意志部队拉开了距离。按照西吉斯蒙德的指令,瓦拉几亚人试图掩护十字军前锋的左翼,但法兰克-勃艮第骑兵的前进速度太快,瓦拉几亚人很快就掉了队。
十字军的前锋向奥斯曼军队所在的那处山丘前进时,遭到了阿金吉斯轻骑兵的袭扰,后者不断拉弓放箭。然而,尽管奥斯曼骑兵的箭雨密集,却并没有给十字军造成什么伤亡。阿金吉斯轻骑兵感到震惊,他们所射出的箭几乎没有对被他们称为“蓝色钢铁”的十字军骑兵造成什么影响。
法兰克-勃艮第骑兵的前锋穿过了一片小树林,满驻敌军的北坡出现在他们面前。骑士们可以看到,奥斯曼步兵正戴着圆锥形的头盔严阵以待,身着铠甲的骑兵在两翼巡曳。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奥斯曼士兵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来犯的十字军,法兰克-勃艮第骑兵身上的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的各色旌旗随风飘扬,真是好一派壮盛的军容。
在观察到阿金吉斯轻骑兵纷纷撤退时,内弗斯伯爵发出了全军冲锋的命令。在他和阿托瓦斯看来,不仅是当面的轻骑兵已经败退,而且这根本就是整支奥斯曼军队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明确信号,这正是杀敌立功的好时机!
法兰克-勃艮第骑兵全力策马而进,展现出惊天动地的气势,他们并不会去想,由于自己过早过猛地冲锋,自己与身后的匈牙利部队之间已经存在巨大的鸿沟,一旦战局有变,后援部队将很难及时实施干预了。
骑士们无暇顾及身后,却不得不面对眼前的问题,奥斯曼人布下的防马木桩出现了。于是骑兵们不得不先是勒住马头,然后下马去拨动木桩,以便让战马从空隙间通过。可是这样一来,下马的骑士就成了奥斯曼步兵的攻击对象。
双方随即展开了肉搏战。让·德·瓦夫林描述道,“缠斗越来越激烈,战神的咆哮弥漫在狭窄的山谷中,垂死者痛苦的尖叫声和钢铁碰撞的叮当声四处弥散。”法兰克-勃艮第骑兵一度攻破了奥斯曼战线的中央地段,但与此同时,奥斯曼骑兵涌向左右两翼,猛烈地攻击十字军骑兵的侧翼。
已经身处坡底的内弗斯伯爵和阿托瓦斯都看出了局势的险恶,他们对周围的人大喊大叫,要求他们保持阵形不再冲锋,原地等待匈牙利军队的到来。但许多年轻的骑士或者杀红了眼,或者渴望个人的荣耀,他们不再服从指挥官的命令,而是继续策马冲向山坡,“战神的咆哮”越来越响了。
在本方步兵全面抗击十字军的冲击正面时,奥斯曼苏丹的两个儿子不断挥动自己的西帕希弓骑兵冲击敌人的侧面。冲到坡上的十字军骑兵无法再往前,只得下马步战,而失去了冲劲和战马的骑兵往往只能战斗到死。到那时,大部分的法兰克-勃艮第骑兵都已经下马成了步兵,而匈牙利人、波兰人、瓦拉几亚人和德意志人仍在他们身后很远的地方。
就在那时,从坡顶传来了响亮的喇叭声,一大群衣着鲜丽、前所未见的奥斯曼骑兵出现了。巴耶济德一世感觉到战斗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便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将卡皮库鲁近卫骑兵投入了战斗。
精锐的奥斯曼骑兵像巨浪一样冲向敌人,他们身披坚厚的铠甲,挥舞着沉重的狼牙棒打击对手。已经遭受到重大损失的十字军骑兵完全被压倒了,法兰克-勃艮第骑士们筋疲力尽,无力回天。奥斯曼大军最终包围了十字军,切断了他们的所有退路。“奥斯曼人在我们身后!”一些十字军骑兵绝望地喊道。
法国的史籍中充斥着领军的贵族们在最后时刻的英勇事迹。
骑兵将领德·维埃纳负责保护圣母玛利亚的旗帜,当他身边的最后一名卫兵被杀时,德·维埃纳用一只手高举起了旗帜,另一只手挥舞着佩剑,直到被奥斯曼步兵刺死。
德·库西也战斗到了最后,他的头盔被钉头锤砸中,他晕厥倒地,身负重伤,但却活了下来。
据说骑兵统帅阿托瓦斯“冲进了敌人最密集的阵列,像割草机一样割开了一条通道”,他也在这场磨难中幸免于死。
欧洲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一大群奧斯曼步兵包围了内弗斯伯爵,这个在战前强调荣誉的贵族,却选择了屈膝投降。他被带到苏丹面前,受到了羞辱。
在十字军的前锋骑兵投入战斗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匈牙利军队才从林地中走出,当然为时已晚。尽管如此,西吉斯蒙德还是命令自己的部下向对面山坡上的奥斯曼步兵发动进攻。新的战斗没有进行多久,之前隐蔽起来的塞尔维亚骑兵就向匈牙利人发起了侧袭,西吉斯蒙德这才相信大势已去,于是挥军向北撤退。
败退中的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遭到奥斯曼骑兵和塞尔维亚骑兵的追击,他们丢盔弃甲,拼命逃向多瑙河河岸。西吉斯蒙德先是骑马涉水,然后很幸运地登上了一艘小船。至于其他的十字军战士则都没有那么幸运——绝大多数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要么淹死在多瑙河中,要么被敌人杀死在河岸上。
那时,在山坡上的法兰克-勃艮第骑兵已经非死即降,土崩瓦解。对于投降的法兰克-勃艮第人,巴耶济德一世下令对他们处以极刑,以报复十字军对奥斯曼帝国多瑙河要塞驻军的残酷做法,据称当天一共斩杀了大约3000名俘虏。
逃出生天的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扼腕浩叹,他将失败归咎于内弗斯伯爵和阿托瓦斯。他说:“由于这些法国人的骄傲和虚荣,我们失去了一切。”纵使法国编年史家想要有所掩饰,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可耻的惨败,“就像查理曼大帝在朗塞瓦勒所遭受的灾难一样。”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