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华 吴淑梅 许聪
摘 要 传染病出现以来,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由于其年龄阶段和学校环境的特殊性,中小学校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育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的预防与控制教育较为缺乏,因此开展开展校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育研究,对于降低校园学生之间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传染病 中小学学生 预防与控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人类历史先后爆发流感、疯牛病、疟疾、天花和鼠疫等传染病,近期更有艾滋、禽流感、SARS及新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等。各种传染病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生命、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测,可通过物种、水源、分泌物、空气、食物等介质进行传播。众多传染病临床医学表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传染病的预防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群体或总群。若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薄弱环节不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并对其他环节也采取措施,以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染病一直伴随人类发展,威胁人类健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医学及药学等取得迅猛发展,疫苗的产生,抗生素及磺胺类等药物的使用,使长期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比下降到10%以下,人类死因不再以传染病为主。国内外的各类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从未停止对传染病的研究。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SKLI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技术、理论支撑;进行数据处理、法律法规制定、紧急事件处理等。各级政府卫生防疫部门同教育局进行校园传染病调查研究、卫生防疫监控指导。马磊、李春华等人在相关研究中论证了校园具备大规模暴发传染病的可能性,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校园具备传染病迅速流行的条件、学生对传染病的认知现状堪忧,提出校园传染病预防校园管理层面的预防措施。
3研究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执行相应规定,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2012年12月31日公开的《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提到:学校每学期应安排日常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教育,包括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学校具有社会性和相对独立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输入病原体概率较大;校园内的物资、人员来自社会,增加传染概率;校园内部环境如教室、寝室和食堂相对独立,给疾病的传播和爆发创造了外部条件。中小学校园是特殊的公共聚集场所,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小学生对传染病易感性较高,因此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
中小学校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教育是国家对学生在校安全教育提出的进一步要求。由于传染病流行性不固定,且疾病防控机构不能常驻校园进行指导,多数学校没有专人进行防控宣传和管理;师生对于传染病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以及病情发展和表现了解不多;且疾控防治机构对于季节性传染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这使得师生对于传染病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易忽视传染病的危害。
因此要积极进入校园对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的途径及传染病的危害,提高师生校园传染病爆发意识。根据冬春季节传染病特点,针对校园传染病集中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季节特点,增强此类疾病的防范教育。
4结语
有效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能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也是控制社会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本课题从校园常见传染病知识层面深入介绍并分类,对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疾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病症表现等做出科学讲解和介绍,既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防范,又让学生在学习传染病传播及发病机中对所学必修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得以课外延伸,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且通过学生的宣传,增强社会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学校开展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教育以此项安全教育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致谢: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海鹏教授,许聪协助进行文章修改并给予建议,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张薇薇,梁景青.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的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18(02):194-197.
[2] 苏细荣.具有年龄结构的传染病模型研究[J].北京林業学报,2010(03).
[3] 马磊.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07) .
[4] 卫生部.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