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义
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生活本身就充满曲折,文章的波澜只不过是生活中的波澜的一种反映,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中写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这种起伏变化就叫“波澜”。
同学们写记叙文时,很多时候叙事平淡,读来枯燥无味:原因除了描写不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写不出事件的波折来。要想让作文叙事曲折、波澜起伏,需要用到以下方法:
倒叙手法
倒叙,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请大家看下面这个片段——
“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发呆,班长拎着水果来看我了,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我心里好是难过,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般在我眼前浮现出来,”(黑龙江鸡西市实验中学 许丁心 《不该发生的事》)
小作者在作文开篇就运用倒叙手法,写“我”骑车摔伤了腿,那么前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样,便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插叙手法
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方法。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使文章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能说明百草園是“我”儿时的“乐园”,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抑扬手法
运用抑扬手法行文,可使文章含蓄而奔放,让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如下面这段文字——
父亲的手十分粗糙,以至于我碰到那双手,都感觉有点痛,
可是,小时候。当我被人欺负了,或是受了委屈,父亲就常常轻抚着我毛茸茸的小脑袋,说些安慰的话,我顿时笑逐颜开。
这么多年来,我确确实实忘不了父亲的那双手……(黑龙江鸡西市实验中学 范琨奇《父亲的手触动了我的心灵》)
小作者先写父亲的手十分粗糙,我碰到会痛:可到了后来,又说父亲的手轻抚“我”的小脑袋,“我”顿时笑逐颜开,这么多年来,“我确确实实忘不了父亲的那双手”,这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后对比,形成波澜,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
突转手法
突转,即在叙述事件的结尾时,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反转,掀起叙述的波澜,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如下面这段文字——
他要出国,人没出外贸局的大门,消息便不胫而走了。
回到家中,屋里早已坐满了人,
“哥,给我捎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弟那么兴奋,似乎收录机唾手可得,
“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妹妹是那么激动,好像高级化妆品已在她身上发挥了作用,
“妈,帮您捎什么?”他问。
“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了,
“娘,您呢?”
“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光,
选段围绕所有人要求他带礼物展开,结尾时笔锋突转,礼物由物到人,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凸显了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能马上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在探幽寻奇的心理的支配下,紧张且愉快地开始阅读之旅,激起心中的波澜。
如下面这篇习作:
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道路泥泞难走,行人很少,一个打扮帅气的男青年来到一家首饰店,精心挑选了一条项链后急忙出门骑上了车,但由于路滑,脚没站稳,险些跌倒,一松手,车子摔在地上,把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撞倒了,男青年扶起自行车。边擦车子上沾的泥,边瞟了一眼那老人,说:“老东西。往哪儿撞,瞎了?”老人慢慢地爬了起来,气得连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对面走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那个男青年一见这姑娘,也顾不得擦车了,忙迎上来,满脸堆笑道:“这么冷,叫你久等了,都因为碰上这个老东西……”说着,忙取出项链递到姑娘眼前,姑娘没有理睬他,也不接项链,而是径直走到老人跟前,掏出手绢给老人擦拭身上的泥水:“爸。摔坏了吗?来,我扶您走走,”男青年见此情景。站在那儿直发愣。(黑龙江鸡西市实验中学 关程赫 《巧遇》)
这篇习作的标题就设下了悬念,中间的突发事件让男青年经历了由“高兴→生气→兴奋→吃惊”的情感起伏,最后的结果更是让读者出乎意料。
当然,同学们在对故事情节进行加工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凸显的中心主题关系不大,使文字冗长拖沓,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导致破绽百出。